資源簡介 關于第一輪高三歷史復習課課型改進的建議意見麗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丁可民如何在高三復習階段快速、高效地掌握具體的歷史史實、基本的歷史概念、基本的歷史線索和規律,就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復習方法。復習的關鍵在課堂,提高每一節課的效益是我們必須要努力研究的重要課題。2011年10月13日,高中歷史學科中心組成員在龍泉一中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研究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的課型構建。我們認為,新課程備考主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第一,歷史復習課堂應該抓住什么——備考講策略;第二,歷史復習課堂應該怎樣學——計劃要落實;第三,如何學會學習——效果看反饋。第一輪復習的基本任務: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和能力。第一輪復習課的基本思路和具體方法:一、運用多元史觀,建構學科體系史觀是對歷史的看法和態度,即以什么立場、何種意識、怎樣的價值取向認識歷史,它是史學的靈魂。同一史實,史觀不同,得出的理解或判斷應有差異,甚至對立。目前我們必須重視和掌握五種史觀。第一,文明史觀。從縱向看,包括采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從橫向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第二,近(現)代化史觀。人類歷史是實現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包括政治、經濟、思想等。第三,整體史觀。人類歷史是一個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演進的歷史。第四,社會史觀。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息息相關的小事件的歷史,包括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第五,革命史觀。人類歷史是通過不斷的革命斗爭推動社會演進的歷史。革命史觀曾經是我國史學界的主導史觀,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世界聯系的日益加強,這一史觀的主導地位逐漸淡化,而文明史觀的地位日趨增強。運用方法:一是教師可以五大史觀為指導重新構建高中歷史教材的專題,從而形成學科知識體系。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相應史觀對史實進行簡要的評價。二是運用多元史觀滲透到具體的試題中。從考核目標上看,獲取和解讀信息——可全面、準確的提取試題中所給信息中蘊含的隱性史觀觀點;調動和運用知識——可運用合適的史觀辨別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說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描述和闡釋事物與人物——可運用多元史觀客觀敘述歷史事物、概括歷史人物活動、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征、評價歷史人物、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論證和探討問題——可調動多元史觀對歷史問題、歷史觀點進行批判、比較和歸納,并客觀、全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二、理解歷史概念,掌握基礎知識歷史的知識內容主要由具體的歷史史實與抽象的歷史認識構成。歷史基礎知識,包括具體史實、歷史概念、歷史規律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征等。1.歷史概念。它是通過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本質屬性的反映。因此,分析歷史概念,就是要分析其本質特征,把握其整體的內在聯系。教學歷史概念,就是要讓學生理解:(1)歷史概念的含義。理解它的內涵與外延,包括歷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發展和演變過程及其影響。(2)歷史概念的聯系。要同歷史事實、歷史特征、歷史過程、歷史結論結合起來,明確其因果、現象與本質等聯系。2.歷史史實。它是由人在特定的時間、空間進行具體活動組成的,因此,這類知識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就構成了具體歷史史實的基本元素。掌握這些元素,是歷史學習過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務。3.歷史線索和規律。它是歷史發展過程中歷史現象內部本質性聯系的反映,包括歷史事件的因果報應、歷史發展階段的內在聯系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預測。歷史線索和規律是運用分析、綜合、比較等思維方式,通過對歷史史實和歷史概念的判斷、推理而形成的一種認識的升華。掌握歷史規律一般途徑:一是歸納法;二是演繹法。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做到:全:即復習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記憶、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系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教學中決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三、抓住能力培養,提升史學意識根據對14份2011年全國及各省市高考歷史學科能力考查分布,依次是:分析能力(14份)共49題87個小題;概括能力(12份)共27題35個小題;簡述能力(7份)共9題10個小題;創見能力(6份)5題5個小題;比較能力(4份)10題10個小題;歸納能力(1份) 2題3個小題。1.知識與技能。應該達到如下目標:一是知道前人確認的基本史實及其解釋和評價;二是理解前人如何解釋和評價其確認的基本史實,如能區分歷史的客觀表述與編者的理解、解釋或評價,能按一定要求對歷史事實整體的表述、理解或評價分析其有結構意義的部分內容,能按一定要求對歷史事實分散的表述、理解或評價綜合為有內在聯系的整體,能按一定要求歸納和比較歷史事實的表述、理解或評價,并指出其相同或不同,能按一定要求對歷史事實的表述、理解或評價感知其立場、觀點、情感或價值傾向。2.史學意識。應該達到如下目標:一是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證據意識;二是以古通古,移情神人的歷史意識;三是社會進步,各族共同發展的意識;四是熱愛祖國,服務世界的全球意識;五是求同存異,海納百川的多元意識。四、理論統攝史實,進行嘗試剖析1.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歷史問題。多角度是從某個或幾個特定的視角對同一事物進行分析;多層次是從表象、內容、感性、理性等不同認識層次對同一事物進行分析。2.利用跨學科知識分析歷史問題。3.從科學人文角度把握時代發展特點。一是把握時代發展的本質;二是掌握理解時代發展的思維方法。五、第一輪高三歷史復習課課型設計概念含義與聯系確定目標設計主題直入導課導課構建體系歷史史實歷史概念線索特征歷史規律鞏固運用史實元素分 解線索形成規律認識知識綜合運用遷移能力升華知識能力史學意識學法指導閱讀方法審題技藝解題步驟表述方式自主學習閱讀教材質疑解疑檢測補救教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