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考點——世界古代史考點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公元前3100年,初步實現了統一,國王稱為法老。文明成果:①金字塔:是國王的陵墓,也是他們權力的象征。金字塔建筑的科學性和高超的技術,凝聚了古埃及人的智慧。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標志;②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考點2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漢謨拉比法典》 1.古巴比倫王國發源地:亞洲西部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發展:公元前18世紀,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完成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國家。2.《漢謨拉比法典》制定者:漢謨拉比主要內容:古巴比倫有著嚴格的社會等級,奴隸制度相當發達,男性家長有絕對的權威。還有關于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說明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作用:《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考點3 古代的印度社會、種姓制度、佛教的創立 1.古代的印度社會發源地:亞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發展概況:①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②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2.種姓制度建立:雅利安人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種姓制度。內容:將社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影響:種姓制度表現在古代印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3.佛教的創立創立:創立于公元前6世紀,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后被稱為“釋迦牟尼”。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中國內地,后又傳入朝鮮日本、東南亞等地。考點4 希臘城邦、雅典民主政治、亞歷山大帝國 1.希臘城邦古代希臘: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于愛琴海地區。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概況: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城邦。特點是“小國寡民”,最大城邦是斯巴達。2.雅典民主政治地理位置:雅典城邦位于希臘中部。概況: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表現:伯里克利擴大了公民的權利,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局限性: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3.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公元前334年,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征戰,建立起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影響:(1)亞歷山大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2)一些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3)亞歷山大在帝國境內建立的幾十座新的城市,成為東西方交流中的經濟文化中心。考點5 羅馬城邦、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 1.羅馬城邦(1)產生:在意大利的臺伯河畔,形成了羅馬城邦。(2)羅馬共和國建立:約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政治體制: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里,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征服與擴張:①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②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③在擴張的過程中,奴隸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主要生產者、建設者。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2.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大權,建立了羅馬帝國。發展:2世紀,羅馬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衰亡: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3.影響:羅馬曾經用武力、宗教、法律征服世界,其文明燦爛輝煌,影響了人類世界至今。考點6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1.文學:《荷馬史詩》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2.雕塑:《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3.哲學:①蘇格拉底:智者蘇格拉底,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幸福等問題;②亞里士多德: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4.建筑藝術:①希臘:希臘的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廊柱環繞,其代表是雅典帕特農神廟;②羅馬: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其代表有羅馬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萬神廟等。5.法學:《十二銅表法》是羅馬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6.歷法:羅馬的歷法“儒略歷”是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考點7 法蘭克王國 建立背景: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許多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克洛維建立的法蘭克王國。發展:8世紀,查理成為法蘭克王國國王,他四處征伐,通過“什一稅”使基督教會的勢力越來越大,他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分裂:843年,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了以后的德意志、法蘭西、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考點8 基督教 產生:基督教在1世紀產生于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經典:《圣經》。發展: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影響:在歐洲中世紀的千年中,影響著歐洲的思想與文化。現在通行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的。考點9 歐洲的早期大學 興起: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西歐早期的大學有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等。課程:①基礎課程: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音樂;②專業課程:法學、醫學、神學。特點:這些課程的設置說明了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考點10 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國建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兩部分。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疆域: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發展: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文明和文化,5世紀至6世紀初繁榮一時。滅亡: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將之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滅亡。地位: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這種獨特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的大量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2.《查士丁尼法典》主持編纂者:527年,查士丁尼建立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編成《查士丁尼法典》。《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考點11 大化改新、古代日本社會 背景:5世紀,在日本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概況:646年,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主要內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②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土地不能終生使用和買賣;統一賦稅。影響: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考點12 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 1.伊斯蘭教:7世紀初,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由穆罕默德創立。中世紀時,伊斯蘭教傳到亞洲、北非等地。穆罕默德征服麥加后,麥加成為伊斯蘭教圣地。經典是《古蘭經》。2.阿拉伯帝國形成:穆罕默德帶領少數信徒,在麥地那建立起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文化貢獻: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十分重視知識,認為“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1)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這是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2)醫學:《醫學集成》《醫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3)文學:《天方夜譚》構思奇妙,語言優美,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4)傳播文化: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發明,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