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綠色開花植物體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的結構是它們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基礎,對于今后學習生物學知識至關重要。在課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集一些綠色開花植物(要教育學生注意保護花草樹木),觀察、辨認植物體的器官。利用小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組織構成器官,利用自己身體說出系統的概念。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前面學過的細胞和組織的有關知識以及這節課學的器官和系統,進行知識整合,描述植物體和動物的結構層次。可以布置學生進行調查人們吃的植物性食物分別屬于植物的什么器官,以及我們平時見到的植物具有哪些器官,在課堂上進行表達交流,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認識花生和人體的結構,描述綠色開花植物體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2、在進行表演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產和生活問題,在科學探究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獲取知識的快樂,形成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和珍愛生命的觀點。 教學重點: 綠色開花植物體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器官和系統的概念的歸納總結 教學程序: 一、情景激疑 教師啟發學生,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是不是細胞簡單的堆積在一起就構成了生物體?從而引入課題。 二、植物體結構層次 1.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一株完整的花生植物體圖片,學生先自主學習,解決問題1:一株花生由哪幾個器官組成?給學生3分鐘的時間自主學習,然后展示。學生在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后,用大屏幕出示一個剖開的橘子,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一個橘子由哪幾種組織構成?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習的知識,構成植物體的組織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然后進一步引導:組織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引導學生得出: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2.拓展:引導學生利用其他的材料來設計實驗探討器官的構成,小組討論后進行交流。這樣使學生不局限于教師提供的材料,充分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歸納總結: 通過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對探索的結論進行總結,從而歸納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自主學習 (1).動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2).構成動物體的組織有哪幾種? (3).由動物體的組織構成的更高一級的單位是什么? 2.創設情境,合作探究 下課鈴聲響了……午飯時間到了!你匆匆走出教室,直奔食堂。食堂散發出的香味使你感到饑腸轆轆。你選了一份飯菜,接著掏錢付帳,然后小心翼翼的端著飯盒,在擁擠的食堂中找到你的朋友,在他們身邊坐下,開始吃飯。 想一想,從聽到下課鈴聲、走到食堂、買飯到吃飯這一簡單過程中,你身體的哪些系統參與了,僅靠消化系統能夠完成吃飯這一過程嗎? 學生積極思維,小組充分討論,進行相互交流: 生1:走到食堂,吃飯要通過運動系統。 生2:聽到了鈴聲決定去吃飯要通過神經系統。 生3:運動加快,要消耗氧氣,通過呼吸系統。 生4:運輸氧氣需要循環系統。 …… 由于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結構比較熟悉,而且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通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基礎上說出人體的八大系統的名稱、組成和功能,進一步歸納總結出八大系統彼此既有分工,又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從而使每個哺乳動物都成為一個完整統一的生物個體。 3.歸納總結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再構成系統,由系統構成動物體。 教學反思 : 科學知識是培養學生能力的載體,教師是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去再發現知識的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會促進學生方式的改變,本教學環節大膽的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師的教學思路學習的教學方式,而是出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質疑和解答,體現了《標準》提出的注重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獨立準確地完成學習任務奠定了知識基礎。在學習完成之后又通過組織學生們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對探索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相互討論,合作學習,歸納總結,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參與討論,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創作性思維。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前后知識的比較類化,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體會,經歷一個再認識的深化過程,從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并過渡到形成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