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名師精品版】教科版 三 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資料 1、 水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蒸發,蒸發任何溫度下都能夠發生,但是 從晾曬衣服、抹黑板等現象中可以發現:太陽曬、加熱、風吹、增大與空氣 的接觸面能夠加快水的蒸發。 2、水蒸氣遇冷變成液態水的過程叫做凝結。白霧、露珠都是水蒸氣遇冷凝 結的結果。 3、水與水蒸氣的維恩圖 4、教材實驗:比較有蓋和無蓋杯子中水量的變化。 5、一直給水加熱,水的溫度會先上升,到達沸騰溫度時不再上升。標準大 氣壓下,水的沸騰溫度是 100℃ (攝氏度寫法)。 6、水沸騰時,水中出現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大,到達水面時破 裂。氣泡中的氣體是水蒸氣。而水面的 “ 白霧 ” 是小液滴。 7、漏斗頸上系一個塑料袋,漏斗倒扣在沸騰的水面上,水蒸氣占據的空間 遠遠大于液態水。生活中類似現象:煮開水時鍋蓋不斷被頂起來。 8、酒精燈的使用: 用火柴點燃酒精燈(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 用燈帽蓋滅酒精燈(不可用嘴吹滅) 9、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 2.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與壁 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變化時讀數(測量連續變化的溫度時除外) 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量的水 10、當環境溫度低于 0℃ ,水的溫度下降到 0℃ ,開始結冰,結冰的過程放 出熱量,溫度保持在 0℃ 。完全結冰以后,溫度下降,直到與環境溫度相 同。 11、水和冰的維恩圖比較 12、水結冰的實驗中,利用冰塊使水冷卻,冰塊中加入食鹽能夠使冰塊融化 從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 13、當環境溫度高于 0℃ ,冰的溫度上升到 0℃ ,就會開始融化,融化的過 程吸收熱量,溫度保持在 0℃ 。完全融化以后,溫度上升直到與環境溫度相 同。 14、當環境溫度為 0℃ 時,水不會結冰,冰也不會融化,冰水混合物能夠長 時間共存。 15、水結冰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冰融化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小。 16、水、水蒸氣和冰是水的不同形態,是同一種物質。其中,水蒸氣占據空 間最大,冰其次,水最小。 17、水、水蒸氣、冰的互相轉化:受熱吸收 熱量,遇冷放出熱量。在記憶 時,通過實驗操作進行記憶。 18、有些物質能夠均勻、穩定的分散在水中,這個過程叫做溶解。 19、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比較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需要 控制水的量、每一份食鹽和小蘇打的量相同,同樣多的水,溶解物質越多, 溶解能力越強。 100 毫升的水大約能溶解 36 克食鹽。 20、溫度、攪拌和顆粒大小都能夠影響溶解的速度。在研究一種因素對溶解 速度的影響時,需要設置對比實驗,控制其他條件相同。(知能第 12 頁) 21、分離食鹽與沙子的步驟:溶解 — 過濾 — 蒸發。過濾的操作分離了食鹽溶 液和沙子(固體與液體)。 過濾裝置圖 蒸發裝置圖:石棉網的作用是使蒸發皿受熱均勻,蒸發到出現大量白色晶體 就停止加熱。 22、操作注意事項:過濾鹽水時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濾紙邊緣;加熱蒸發步驟 中,加熱至出現白色顆粒即可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和自然蒸發除去剩余水分 即可。 23、水的三態變化、 捏橡皮泥、折紙飛機 ......只有物質的狀態或外形發生 了變化,組成它們的成分沒有變化,這樣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24、物理變化的特點: 1.沒有產生新的物質(本質特點); 2.可以通過加工 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可逆性)。 物理變化的例子:水蒸發成水蒸氣;空氣受熱膨脹;紙張剪成碎紙片;把橡 皮泥捏成各種形狀;把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很難復原,但是本質與 不同顏色玻璃球混合在一起是一樣的,沒有新物質生成)。 25、有關空氣的氣泡圖 26、空氣占據空間 ( 1)在塑料杯底粘一個紙團,把杯子慢慢豎直倒扣在水中,紙團沒有被浸 濕,這是因為塑料杯內有空氣占據空間,水不能接觸到紙團。 ( 2)在杯底扎一個小孔,再把杯子壓入水中,紙團被浸濕,這是因為杯中 的空氣被從小孔中擠出。 ( 3)用打氣筒連著氣針,從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氣,空氣能將水 擠出杯子。 27、空氣能被壓縮和擴張 在注射器里裝滿空氣和水,推動活塞,發現空氣很容易被壓縮,水很難被壓 縮;拉動活塞,發現空氣很容易被擴張。 實驗一:按壓活塞 實驗二:拉動活塞 這是因為空氣是由微粒組成的,微粒間的間隙很大,所以很容易被壓縮或擴 張。壓縮空氣時,微粒的個數、大小沒有變化;微粒之間的距離變小。 壓縮 的空氣具有彈性。 28、空氣有質量 在簡易天平兩端放入一個充好氣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讓天平達到平衡。取出 皮球,用打氣筒打入空氣,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發現天平向皮 球一端傾斜。這說明空氣有質量。打入的空氣越多,里面的空氣微粒就越 多,質量就越大。 29、用回形針或者綠豆等越輕的物品來調節小天平的平衡,調整的結果越準 確。 20 筒空氣與定量的回形針、綠豆等輕小物體質量相當,說明空氣有質量 , 但空氣的質量很輕。 30、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浮在冷空氣上方。把熱氣球里的空氣加熱了 ,質 量就比原來的冷空氣更輕一些 ,加熱前 ,塑料袋是癟的、涼的 :加熱 后,塑料 袋會慢慢鼓起來 ,空氣慢慢變熱,會產生向上拉的力。熱氣球就上升了。升 到空中的熱氣球中的熱空氣慢慢降溫 (變冷 ),熱氣球就慢慢下降了。在設計 實驗時,紙筒的作用是防風和快速加熱。 31、孔明燈是利用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的原理制作的,最早用于傳遞軍事信 號。孔明燈存在嚴重的火災隱患 ,盡量不要單獨燃放孔明燈。 32、空氣流動形成了風。我們可以用扇扇子、開風扇、開門窗等方式讓空氣 快速流動,來制造 “ 風 ” 。 33、做風的模擬實驗中,點燃的蠟燭加熱了紙盒中的空氣,使熱空氣上升, 從上面的圓洞中離開紙盒,吹動上面 的紙條,紙條抖動。同時周圍的冷空氣 從下方的圓洞補充進來,將洞口處蚊香的煙霧帶進紙盒中。紙盒中的空氣冷 熱不均使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34、大自然的風主要是由于陽光輻射導致空氣溫度高低不同,流動起來而形 成的。 35、空氣是種物質 ,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大氣層。在 空中、地下和水中都存在空氣的蹤跡 ,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找到空氣在 空中、地下和水中的蹤跡。 36、人們利用空氣做更多有利于我們的事 ;空氣流動形成的龍卷風等自然災 害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重大損失。 37、 能否占據空間能否被壓縮是否有質量是否會流動空氣能占據空間能被壓縮有 質量會流動水能占據空間不能被壓縮有質量會流動石頭能占據空間不能被壓 縮有質量不會流動 三單元 1、天氣:指一個地方在短時間內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 常見的天氣符號: 判斷:天氣現象不一定發生在大氣層內。 ( ) 2、氣溫計又叫寒暑表,與水溫計一樣,也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單位符號 等部分組成。測量氣溫要在室外陰涼通風處,氣象站中把氣溫計放在百葉箱 中。 3、水溫計、體溫計和氣溫計的不同點:量程不同;最小刻度不同;氣溫計 和水溫計一小格是 1℃ (也有是 2℃ 的),體溫計一小格是 0.1 攝氏度 。相 同點:組成上都有液泡、液柱、刻度和單位符號,單位都是攝氏度,都是利 用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 4、氣象預報通常會報一天( 24 小時)內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最高氣溫 是指一天內氣溫的最高值,一般出現在下午 2 到 3 時;最低氣溫是指一天內 氣溫的最低值,一般出現在清晨日出前。 5、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深圳最常見的降水形式是降雨。根據 24 小時內的降水量可以把降雨等級分成 6 個等級。 注意區分露水、霧、霜等低空水蒸氣的凝結、凝華現象; 注意 10、 25、 50、 100、 250 毫米幾個分界線 的數據屬于哪一等級。 6、測量降水量的儀器叫做雨量器。制作簡易雨量器的步驟: 1.下面( )號杯子可以用來制作簡易雨量器,小明拿( )號杯子 做了雨量器,測量的結果偏高。 2.判斷:做雨量器時,直筒杯的口徑大小對測量的結果沒有影響。 7、云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 根據云的形狀可以劃分為積 云、層云、卷云。 練習:經常出現在晴天的云是( )。 8、云量可以用云量圖來記錄,根據云量可以區分晴天、多云、陰天。 9、風向指風吹來的方向,人們通常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專門觀測風向 的工具:風向標,風向標的箭頭指向風向。其他觀測風的工具:風旗、風袋 等。 風力是指風的強度,風速越快,風力越大。旗幟展開的狀態、 “ 蒲福風力等 級表 ” 可以幫助我們從身邊物體的狀態判斷風力和風速的等級。 10、氣候指一個地區多年來經常發生的天氣狀況的綜合。 深圳市夏季盛行偏東南風,時有臺風光顧,高溫多雨;其余季節盛行東北季 風,天氣較為干燥。這段話描述的是深圳市的( )。(填 “ 氣 候 ” 或 “ 天氣 ” 11、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2、 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