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方案學校:年級:八年級班級:1人數:22日期:5月18日學科:生命科學課題: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課時:1教師: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說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過程與方法: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能量的輸入與輸出,提高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聯系,關注生態。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能量的輸入與輸出,提高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難點: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能量的輸入與輸出,提高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制定依據1、教材分析生態系統的功能這一部分介紹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等功能,是第五章第2節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重點是學習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功能,該部分的內容與之前學習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與生態系統的組成有著密切的聯系,起到將之前零碎的知識串聯起來的作用。學習生態系統的功能可為下一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內容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從而讓學生更能理解生態系統是生物與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體,從而建立起學生關注其他生命,關注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的意識。學情分析學生在前期已學習了生物的類群、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組成,知道基本的概念,但是還不能靈活地運用于實際情況之中,對于生態系統中各成分之間的聯系還沒有深刻的認識。本節課通過學習能量流動,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與輸出,將之前所學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從而獲得新的知識體系。同時通過有趣的實例分析,建立起學生關注其他生命,關注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的意識。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組成,知道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食物鏈,許多食物鏈是相互關聯的,從而形成了食物網。出示草、青蛙、鷹、蛇、蝗蟲。請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畫出一條食物鏈。說一說,食物鏈中的箭頭指向有什么意義?食物鏈的箭頭不僅代表吃與被吃的關系,還代表了能量的傳遞。學生獨立完成食物鏈,思考問題。復習食物鏈,引出能量傳遞。能量流動的過程假設將某種水果比作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我們模擬一下它的傳遞,思考: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能量如何輸入?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渠道是什么?生態系統中的能量發生了什么轉化?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如何輸出的?小組討論、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以上問題,并總結交流。通過體驗,提出疑問。學生分析、相互啟迪,教師點撥指導。交流總結,相互取長補短,引導學生定性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與輸出,從而概括出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能量流動的特點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不難發現能量隨食物鏈的延伸越來越少,我們對于能量流動有了定性的認識,隨著科學家的深入探究,現在對能量流動已經有了定量的分析,閱讀書P86,信息庫,通過計算回答以下問題:假如你像小說中的魯濱遜那樣,流落到一個荒島上,除了飲用水之外沒有任何食物。你隨身帶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雞、玉米,你將選擇以下哪種生活策略?先吃雞再吃玉米。先吃玉米,同時用一部分玉米喂雞,吃雞產下的蛋,最后吃雞。學生閱讀文章,學習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有趣的實例,引導學生定量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與輸出,從而概括出能量流動的特點。總結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探討:學習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一功能,對你的生活有什么啟示?學生暢所欲言、有感而發。初步建立起學生關注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命,關注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的意識。板書設計:(見下頁)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能量來源:陽光能量的輸入:生產者(光合作用)能量流動的渠道:食物鏈、食物網能量的輸出:呼吸作用消費者分解者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教學反思:《生態系統的功能》教學反思余佳瑋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通過“食物鏈”展開對于能量流動過程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定性分析能量流動。在定性分析的過程中,需要與細胞代謝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相關內容聯系起來,例如綠色植物固定光能的方式—光合作用,能量散失的途徑—細胞呼吸作用以及能量的轉化方式等等。鼓勵學生小組學習,互幫互助,用已有的知識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并鼓勵每個小組成員表達交流。接著,通過閱讀書上的信息庫,學習十分之一定律,通過實例分析,嘗試定量分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從而概括能量流動的特點,啟發學生建立關注身邊其他生物與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的意識,關注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養成。本節課的亮點在于:總體來說,本節課基本達到所設立的教學目標。在引入部分,采用小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模擬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能更形象地認識能量流動的過程,也增添了學生學習能量流動的興趣。在小組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結合之前所學的知識,分析并串聯起能量流動的過程。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傾聽學生的回答,鼓勵學生表達交流。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在定量分析能量流動的過程中,有些問題的導向不是很明確,沒有銜接好。比如能量的轉化應該怎么回答,能量流動的特點如何概括,設計問題的時候還需要精細化,有導向型。在定性分析能量流動時,學生能通過十分之一定律理解能量流動的意義是縮短食物鏈,但是還存在一些分歧,沒有時間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可以提煉出來,作為課后思考留給學生。在概括能量流動的特點的時候,ppt上出現的能量金字塔沒有來得及解釋,應該預留出時間,給學生思考、分析,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能量流動的特點。課堂語言有的地方不是很規范,比如說到能量的輸出時,涉及到動物的糞便與遺體的去向時,采用“生前”“死后”的說法,描述不規范。整體看,本節課基本達到了課標要求的預定目標,學生能在小組合作和老師引導的狀態下,用所學的知識建立起新的知識體系,也能運用課堂上習得的科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是由于整節課內容較為豐富,有些內容還沒有開放,情感教育還沒有滲透,缺少學生記憶內化的過程。在課上還要注意傾聽學生的回答,及時解決學生的困惑。一堂好的生命科學課,除了傳授學生知識以外,還應該引起學生對于生態的關注,那么這節課才是有意義的,學生也會受益終生。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認真鉆研教材、課標和教法,提高專業素養,并實踐到教學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