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教學設計一、設計思路本課是八年級生命科學第五章生態系統中的內容,相關內容較少、難度不大,雖然涉及到的知識點基本上都是之前學過的,但面較廣、且較雜。所以,如何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串聯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成為我對本堂課的一個思考方向。于是,我以自制視頻“白蟻的生活”作為引入,并將“白蟻”作為貫穿整堂課的一條輔線。在正課部分,我以“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兩張構圖來作為框架,在每一個環節中,我不斷的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分類例舉,讓他們在回顧舊知中獲得新知,使內容層層深入、問題層層解開。在分層練習之后,我以“卡巴森林里的鹿和狼”的經典案例及點睛之筆的“板書”引出了生物間“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關系使生物界保持了相對穩定,樹立“保護生物、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從而提升了本堂課的思想深度!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生物和生物之間有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2、能辨認、例舉生物間的種內互助、種內競爭、共生、寄生、捕食、種間競爭。過程與方法:學會從文字、視頻/圖片資料中提取有用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形成“生物間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關系使生物界相對穩定”的觀點。2、進一步樹立“保護生物、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三、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區分種內互助、種內競爭、共生、寄生、捕食、種間競爭。教學難點:生物間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關系使生物界相對穩定。四、教學策略與手段教學策略:講授法、談話法、啟發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手段:PPT課件、相關視頻、圖片等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導入播放有關白蟻生活片斷的視頻。提問:視頻中提到了哪些生物與白蟻的生活息息相關?觀看視頻黑猩猩、螨蟲、鞭毛蟲、螞蟻視頻中包含了大量與本課相關的信息,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從視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一、種間關系1、捕食——白蟻與黑猩猩問:白蟻與黑猩猩之間是何關系?捕食特點:一方受益、一方受害。你能例舉一些有關捕食的例子嗎?引導學生例舉不同類型的例子,如:動物捕食動物、動物捕食植物、植物捕食動物、動物捕食微生物等2、寄生——白蟻與螨蟲問:白蟻與螨蟲之間是什么關系?分析寄生物與寄主特點:一方受益、一方受害。你能例舉一些有關寄生的例子嗎?引導學生例舉不同類型的例子,如:動物寄生在動物體內、微生物寄生在動物體內、微生物寄生在植物體內、微生物寄生在微生物身上、植物寄生在植物上等出示圖片:菟絲子3、共生——白蟻與鞭毛蟲問:鞭毛蟲與白蟻為對方提供了哪些幫助?特點:共居一起,對雙方都有利;分開則不能存活。你能例舉一些共生的例子嗎?4、競爭——白蟻與螞蟻問:白蟻與螞蟻間的關系?白蟻與螞蟻為何而戰?特點:一方受益、一方受害或兩敗俱傷你能例舉有關種間競爭的例子嗎?引導學生例舉不同類型的例子,如:不同動物間爭奪食物等、不同植物間爭奪食物等、不同微生物間爭奪食物等出示圖片:“EXPO”植物造型圖回答:捕食聆聽思考、舉例狼吃羊、羊吃草、豬籠草捕食昆蟲、草履蟲捕食細菌等回答:寄生思考、回答蛔蟲、流感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噬菌體等菟絲子思考、回答回憶、回答根瘤菌與豆科植物競爭食物、領地等思考、舉例雞和鴨爭奪食物不同植物爭奪陽光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超鏈接的方式依次講解4種種間關系。各個舉例環節中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并將例子進行分類,使學生形成一種系統的知識體系與思維方式。巧妙引入“上海世博元素”,實現無痕教育。(過渡)除了這些生物以外,白蟻的生活會不會受到同種生物的影響?思考、回答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要有全面性。二、種內關系1、種內互助出示圖片:白蟻蟻群分工圖分析白蟻蟻群中的不同分工及各自職責。你能例舉有關種內互助的例子嗎?引導學生理解其實每個種群中都有自己的分工。2、種內競爭播放視頻:軍艦鳥軍艦鳥們為何而戰?種內競爭原因:食物、領地、配偶、其他共同需要。你能例舉有關種內競爭的例子嗎?引導學生例舉不同類型的例子,如:同種動物間爭奪食物等、同種植物間爭奪陽光等、同種微生物間爭奪營養等出示圖片:麥田種內競爭的意義:優勝劣汰。讀圖、思考、回答思考、舉例蜜蜂、螞蟻等觀看視頻領地、配偶思考、舉例雄猴們爭奪王位、青霉菌爭奪營養等爭奪陽光等從蟻群的不同分工中讓學生理解種內互助這種生物間的關系。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并將例子進行分類,使學生形成一種系統的知識體系與思維方式。總結小結——種間關系:共生、寄生、捕食、競爭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競爭練習——(1)判斷下列生物與生物間的關系(2)出示圖片:瓢蟲捕捉蚜蟲拓展——卡巴森林里的鹿和狼(1)列舉故事中各生物之間的關系;(2)禁獵以后,鹿群的滅絕與上述哪種關系被破壞有關?(3)該案例說明了什么?生物間的關系:——相互協調、相互制約保持了生物界的相對穩定思考、總結思考、回答捕食等捕食思考、回答練習分兩種題型:一種以簡單的短語形式敘述;令一種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敘述,并結合學科德育教育。在練習中引出該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中生物間的各種關系對于維持生態平衡的的重要性。樹立“保護生物、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提升了本堂課的思想深度。作業與評價在“減負增效”的大背景下,我的整個課堂總是按照3:1的形式進行新課與練習的配比。區分生物間的關系是本堂課的重點,為了更好的檢驗學生對于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我將練習設計成以下三個梯度。第一梯度:以簡練的短語形式出現,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生動。1、羊吃草:2、蛔蟲和人:3、人和人體腸道內的正常菌群:4、生活在同一片草地上的牛和羊:5、雄猴們為爭王位打的頭破血流:第二梯度: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出現,檢驗了學生的的讀圖能力。6、瓢蟲在捕捉蚜蟲時,蚜蟲會釋放報警外激素,于是周圍的蚜蟲紛紛跌落。第三梯度:以“卡巴森林里的鹿和狼”的經典案例考驗了學生綜合分析資料的能力。最終得出結論:生物間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關系使生物界保持相對穩定,提升了本堂課的思想深度。板書設計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種間關系:共生、寄生、捕食、競爭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競爭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生態平衡課后反思機緣巧合,正好當時學校發生了“白蟻事件”,師生們都對白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卻又知之不多,于是,白蟻這條輔線就這樣誕生了。但是由于白蟻比較小,又要涉及到其他生物,這樣的視頻根本找不到。于是,我就尋找白蟻的生活片斷作為背景,再結合本班學生的配音講解,整堂課以此為點,層層鋪墊、層層展開,使學生們都如臨其境、樂在其中。讓他們在回顧舊知中獲得新知、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的總結部分,我沒有就總結而總結,就升華而升華。而是采取練習的方式,當然,練習是梯度式的、層進式的,在練習中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生物間關系,從而提升了本課的思想高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