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生物)科(七)年級上冊集體備課教案課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課型主備教師備課時間使用教師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和氧氣。(2)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過程與方法通過“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遵守科學的操作規范,理解科學的嚴謹性。(2)通過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感情。重點1.探究綠葉能否在光下制造有機物。2.理解綠色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和氧氣的。3.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難點1.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2.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具準備教師準備教學用課件。教師: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各種材料用具;提早栽培好天竺葵;課前1~2天組織學生對天竺葵進行暗處理;教學流程激趣導學,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步驟觀察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自主學習觀看視頻,歸納總結教學過程建議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你們今天吃了什么食物?生:學生列舉出今天進食的主要食物。師:這些食物和綠色植物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生:我們發現:我們的食物都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綠色植物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工廠”,它制造的有機物養活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師:綠色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的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講授新課(一)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綠色植物在什么條件下制造有機物?如何驗證?我們一起來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本實驗提出的問題是什么?怎樣作出假設?合作交流請同學們每四人為一組,結合課本P117頁和學案按以下提示,完成探究實驗的設計。該實驗的變量是什么?用一株植物進行實驗可行嗎?如何檢測制造的有機物(淀粉)?葉是綠色的,如何排除對實驗的干擾?如何防止葉內原有的淀粉對實驗造成的影響?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處理,酒精脫色,清水漂洗,滴碘檢驗。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對照部位遮光部位見光部位脫色后葉片顏色實驗現象(滴碘液是否變藍)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結論自學探究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118頁相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1、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是。2、綠色植物只有葉片能制造有機物嗎?3、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只有淀粉嗎?4、葉綠體中含有,綠色植物吸收太陽光,利用提供的能量,在中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儲存在中,這個過程叫做光合作用。5、葉綠體既是,也是將。(二)光合作用還能產生氧氣1、綠葉在光下除了制造有機物,還產生了什么物質?請同學們觀看視頻思考。2、綜上所述,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3、光合作用表達式:4、結合光合作用的表達式,分析影響光合作用強弱的因素有哪些?三、課堂總結總結本節課的收獲。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要想在限的時間內學好光合作用的知識,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一定要讓同學們課前認真預習,課后及時做練習鞏固。最大限度地掌握好本節知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聽課的效果。而要達到一個好的效果,就必須精心準備好課程教學設計,明確每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靈活地運用教學的方法和技巧。這節課,我遵守“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先指明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然后指導學生完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探究實驗,有計劃、有順序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計劃,觀察結果得出結論,適當的時候,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自由支配,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和總結,進而鞏固和提高,并前后聯通,逐步形成知識的網絡和系統。同時培養他們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增強了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這節課,我的教學存在不足。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有的過于簡單化,學生不用深入思考即可得出答案,這樣的提問沒有起到調動思維的作用,有的提問又難度太大,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范圍,學生無從下手。所以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情,設計合適的教學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終生所需的教育,做個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