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菌一、背景分析本節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濟南版)七(上)第三章第二節,是幫助學生形成“微生物的通常包括病毒、細菌、真菌等類群”這一重要概念的重要章節,也是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系統整體觀的重要部分。(備注: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對細菌有一些直觀的認識,但不能準確辨認細菌的利與弊,也不能準確表述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本節課要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通過學生活動,認識細菌。根據細菌與人類的關系,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繁殖方式的學習,構建“不同類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極為重要”。這一重要概念。(備注:學生分析)二、重要概念《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在“生物技術”“生物多樣性”主題部分,建議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有:不同類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極為重要。該重要概念的建構,涉及到4條主要的次位概念以及支撐每條次位概念理解的事實性知識,具體如下:細菌有球形、桿形、螺旋形三種形態A1球形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A2桿形細菌如大腸桿菌A3螺旋形細菌如霍亂菌B、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細菌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細胞。有些細菌還有莢膜、鞭毛和纖毛等特殊結構C、絕大多數細菌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必須以外界環境當中現成的有機物為食。C1細菌依靠分解動物的尸體、糞便或植物的枯枝落葉獲取有機物,營腐生生活,如枯草桿菌C2細菌從活的動植物體內獲取有機物,營寄生生活,如結核桿菌D、細菌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D1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每20-30分鐘就能繁殖一次D2在干旱、寒冷、高溫等惡劣環境下形成芽孢E、細菌與人類的關系有益有弊E1有的能夠幫助人體抵御某些致病細菌的侵入,如大腸桿菌;有的能夠幫助消化食物,如雙歧桿菌E2有些細菌在人體內生長繁殖、釋放出毒性物質,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如肺炎鏈球菌三、教學目標1、能認識細菌的形態結構。2、能理解細菌的營養方式。3、能理解細菌的繁殖方式。4、能概括細菌與人類的關系。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觀察細菌圖片,認識細菌的形態結構(2)理解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3)概括細菌與人類的關系2.教學難點(1)理解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2)概括細菌與人類的關系五、設計思路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舒膚佳廣告入手,讓學生談談從這則廣告中獲取了哪些信息。然后開展細菌利與弊的討論,從而對細菌有正確的認識。接下來通過3個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理解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最后歸納整理出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六、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2、投影儀。七、教學流程八、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導入【視頻】舒膚佳廣告——蘑菇篇【提問】同學們,你們從這則廣告中得出了哪些信息?【過渡】細菌種類繁多、無處不在。是不是所有細菌都對人體有害,就像廣告中談到的應該消滅所有細菌。接下來,我們分成兩個方正,開展細菌辯論賽。【觀看】【回答】生1:細菌的繁殖速度很快生2:細菌會導致感冒、腹瀉和某些皮膚問題......創設情境,引發思考,導入新課。細菌與人類的關系【講述】1、2組代表正方觀點——細菌的利大于弊,3、4組代表反方觀點——細菌的弊大于利。你們將如何用你們的論據證明你們的論點。【總結】看來你們誰也說服不了誰,細菌對我們人類既有利也有弊。還有一類細菌即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也不會對人體提供有利的條件,它和人類可以和平共處。【討論】【辯論】正1:細菌可以做吃的,比如酸奶、豆腐乳、醬油等。反1:為什么我們教室每周要殺毒?就是因為我們不能讓細菌滋生。如果過多的細菌侵入我們的身體,我們就會生病。正2:現在的科技技術完全可以將身體中的細菌殺死,但為什么我們沒有這樣做,就說明身體中的細菌絕大部分是有利的。反2:為什么我們生活中每天接觸的滴露、舒膚佳都用來消滅,就說明細菌是弊大于利的。......通過學生參與、開展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對細菌的利與弊有正確的認識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過渡】從剛剛大家舉的例子可以看出,細菌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圖片上的就是我們常見的細菌,大家能否按其形態將細菌進行分類。【講述】所以通常我們將細菌稱為什么什么球菌、什么什么桿菌、什么什么螺旋菌。不論是哪種細菌,它們都可以由單一細胞獨立生長,都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結構。【展示圖片】【提問】除此以外,有些細菌還有一些特殊結構,這些特殊結構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提問】細菌細胞和動植物細胞相比,它們有哪些異同點?【追問】由于細菌細胞沒有葉綠體,所以大多數細菌不能像植物一樣自給自足,那細菌的營養方式是怎樣的呢?【反問】細菌是不是和人類一樣是通過吃來獲取有機物呢?那細菌又是如何獲得有機物的呢?【追問】細菌獲取有機物是在有氧還是無氧條件下進行的呢?【講述】大部分細菌必須從外界獲取有機物,但有少部分細菌即使沒有葉綠體也可以自己制造有機物,如藍藻(即藍細菌)、硫細菌和硝化細菌。還有部分細菌可以與植物共生,如根瘤菌可以和豆科植物共生,具有固氮作用。【回答】可以分為三大類:球菌、桿菌、螺旋菌【回答】莢膜:保護作用鞭毛和纖毛:運動作用【回答】1、細菌細胞和動植物細胞相比,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細菌細胞和植物細胞相比,沒有液泡和葉綠體【回答】只能和動物一樣從外界獲取有機物【回答】生1:細菌從活的動植物體內獲取有機物,營寄生生活,稱為寄生菌,如大腸桿菌。生2:細菌依靠分解動物的尸體、糞便或植物的枯枝落葉獲取有機物,營腐生生活,稱為腐生菌,如枯草桿菌。【回答】生1:有些細菌需要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分解有機物,從而獲得能量。生2:有些細菌是在無氧的條件下分解有機物,以獲得能量。生3:有些細菌是在有氧和無氧的環境中都能分解有機物,以獲得能量。觀察圖片,從而讓學生自行總結出細菌形態結構,提高觀察能力。通過比較動植物細胞和細菌的異同,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提高觀察、比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深刻理解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菌的繁殖方式【過渡】從最開始的廣告中我們知道,細菌的繁殖速度很快。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它是如何來繁殖后代的呢?【提問】當條件適宜的時候,細菌進行分裂生殖。當條件惡劣的時候,細菌還能生存嗎?【追問】當寒冷的冬天來臨時,小貓小狗會長厚厚的毛,人也會穿厚厚的羽絨服。而細菌作為單細胞生物,它如何度過這種惡劣的環境呢?【總結】它為了保存自身,此時的細菌會形成芽孢,來抵抗惡劣的環境。就如同某些動物會進行冬眠,芽孢也就是一個休眠體。當環境適宜的時候,它又恢復成可以繁殖后代的細菌。【回答】變形蟲也是單細胞生物,細菌就和變形蟲類似,進行分裂生殖。【回答】形成芽孢直觀理解細菌的分裂生殖及繁殖的速度。歸納整理【小結】打油詩:細菌形態球桿螺,個體微小單細胞基本結構壁質膜,沒有成形細胞核特殊結構要知道,鞭毛運動莢膜護營養方式腐寄生,生殖方式是分裂談菌色變不應有,有益有弊有中立最后我們以概念圖的形式歸納總結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以及細菌與人類的關系。歸納同化,整體構建細菌的特點教學反思第一,深入對學生學情的分析,真正做到生物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物。學生對于“細菌”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對細菌有一定的了解,但認識不全面,有些還是錯誤觀點。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舒膚佳”廣告入手,讓學生歸納從廣告中獲取了哪些信息,并分析這些信息是否完全正確,從而形成概念沖突,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課。第二,對教學內容的調整、學生活動的設置,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我首先把全班分為兩個方正,通過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分析細菌的利與弊,再正確引導學生,細菌即有利也有弊,但絕大多數細菌是與人類和平相處的,即無利也無弊,讓學生正確認識細菌與人類的關系。再通過助手來分類、觀察新結構、生活大探秘等活動來分析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最后認識細菌的繁殖方式。第三,課堂中的生成。通過實踐,我覺得通過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對教材內容的整合以及學生活動的設置,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概念:學生能準確地認識細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繁殖方式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最后學生順理成章的以思維導圖、概念圖、知識樹等形式對本節內容做了歸納整理。教學評析本節課作為引導學生認識“微生物”的第二課時,對于幫助學生建構并強化抽象的“細菌”概念至關重要。因此,圍繞“細菌”概念的建構與強化,本節課作出了一些有利的嘗試。這節課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重新整合,教學方法上也突破了教學常規。首先,利用學生已有的前概念與本節課的重要概念形成沖突建構科學概念。在生活中,學生對細菌有一定的了解,但認識不全面,有些還是錯誤觀點。因此宋老師通過“舒膚佳”廣告引入新課,通過學生熟悉的舒膚佳廣告,讓學生分析:“是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有害,是不是應該全部消滅它們,就能真正保護我們自身”。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入手,體現生物學來源于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宋老師調整了教學順序,把“細菌與人類的關系”調整到了教學的第一個環節,通過學生熟悉的舒膚佳廣告引入,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通過分析廣告詞順利轉入學生活動環節:辯論“細菌的利與弊”。用組內探討、正反方辯論、自由提問、教師歸納總結等環節,讓學生在辯論中逐漸明白“細菌與人類”的關系不僅有利有弊,還可以和人類和平共處。其次,對于細菌的結構,教師是通過與動植細胞的圖片對比,找出它們的區別。而對于細菌的營養方式,教師適當補充了藍藻、硫細菌、硝化細菌、根瘤菌等知識,為后期生態系統的學習的做了一定的鋪墊。最后,教師用打油詩,生動形象的對細菌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與學生自己繪制的概念圖相結合,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細菌概念的建構。(點評:吳曉琳,四川省金牛區教培中心,成都,61003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