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評論知識目標:1、嘗試根據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2、列舉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能力目標:1、在嘗試分類活動中,對動物和植物的主要類群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情感價值觀:1、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樹立分類的意識。2學情分析評論八年級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思維活躍、求知欲強,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學習,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基礎。通過前五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對各類群的主要特征有了許多感性認識,這就為學習生物的分類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學生生活中會接觸很多關于分類的知識,所以對于生物分類也比較容易接受。但是很多八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都沒有將物品歸類的良好習慣。所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首先對之前學習過的動、植物類群知識進行系統的歸類整理,在分類過程中感受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意義,同時通過課堂中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分類的重新認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分類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重點難點評論1、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2、通過觀察與思考,總結出生物分類的方法和依據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4.1.1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評論一、從生活實際出發,導入新課1、小游戲:?幫老師將袋子里面的東西快速的分開。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一些什么樣的分類活動?3、想一想:分類的意義是什么?分類的前提是什么?4、引入課題:教師:在我們的自然界中生物約有210多萬種。其中植物有50多萬種,動物有150多萬種,微生物有10多萬種。如此之多的生物更有分類的必要了。生物是怎樣被分門別類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嘗試給生物進行分類。(先從分雜物的小游戲開始,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再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分類現象入手,建構新的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二、探究活動一: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一)小組交流討論學案任務一中的第1題(連線),簡單回顧一下植物的幾大類群和各類的主要特征。(二)教師以花生為例講解:如何根據的植物特征對其進行分類教:出示實物——花生:這是植物的(果實),花生殼是(果皮),花生仁是(種子),打開后有(兩片)子葉,現在,我們來說一說花生屬于哪類植物呢?”生;?是種子植物、被子植物、雙子葉植物”師:這幾類植物之間有什么呢關系?”生:“它們也是一類包含一類。”“這些類群屬于不同的分類等級,不同的分類等級會有不同的名稱。”(通過復習七年級上冊有關植物部分的內容和花生實物的舉例,使學生明了根據各類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特征,我們可把它們歸為不同的類群,這樣就為后面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作好知識準備,降低了探究的難度)(三)觀察書本植物特征,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嘗試對97面的六種植物進行分類,先獨立完成導學案任務一中的第2、3題: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疑惑。(本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根據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采用的是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既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又有思維的碰撞)(四)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中明確:1、你是如何對這6種植物進行分類的?2、這6種植物的家在哪?各屬于什么植物?3、這些植物類群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是什么?4、對植物進行分類的依據是什么?5、對植物進行分類的方法是什么?6、被子植物中,什么是分類的重要依據?(通過學生在全班的交流展示和教師的有序引導中,及時掌握,強化重點)三、探究活動二:嘗試對動物進行分類1、師: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我們出色的完成了對植物的分類,接下來請大家利用剛才我們給植物分類的經驗,把書本98面給出的十種動物再次進行分類2、學生借助導學案自主完成對動物的分類。3、學生交流展示(1)誰能展示一下你是怎么對這10種動物進行分類的?(2)把這些動物類群從簡單到復雜排列的順序是什么?(3)你們在對這些動物分類時依據是什么?同學們,鯨魚從外形上看像什么?(魚)但它歸為魚類嗎?(哺乳類),所以我們在對動物進行分類時只看其形態結構的特點行嗎?(不行)我們還要考慮動物的什么?(生理功能)(4)細菌、真菌等其他生物又是怎樣分類的呢?(在學生有了植物分類的基礎上,放手要求學生運用剛學到的分類方法,結合自己已有的動物類群的知識,將教材提供的10種動物分成不同的類群,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四、學習小結1、師通過生物樹引導學生完成對本節知識的小節。2、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重在生活中的收獲)五、學業測評1、知識層面的理解運用:2、生活層面的創新應用師:同學們,平時老師總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個別同學上課鈴響了,書還沒有找到。怎么就找不到書呢?原來那些同學的課桌里和書包里非常的亂,書找起來自然要費很大的勁。學了本課之后,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辦呢?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類整理好桌面上的學習用品并放置到合適的位置。師:采訪一個同學:你們小組是如何整理的?生:如按不同學科擺放;按書、本、試卷等擺放;按主、副課擺放等。(通過分類活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并步體會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3、課外延伸希望大家回去了之后運用今天掌握的分類技能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并把自己整理的效果圖片拍下來帶到學校來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板書設計????????????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分類依據:?形態結構??(被子植物:花、果實、種子)?????????????????????????????????????????生理功能??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對分類進行嘗試,側重于分類技能的掌握,就知識而言可以說這節課既是對以前所學內容的總結,也是本章后面知識的基礎。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將植物和動物的分類整合為一課時,在挑戰中,激勵學生積極的思考參與,體驗探究學習的成功喜悅。以下是對本節課的一些反思:1、游戲引入: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游戲“快速分雜物”,讓學生親身體驗分類的過程,通過采訪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分類是要有一定的依據的,然后學生又從生活中各方面的分類舉例中體會分類的意義以及分類的前提條件是數量很多,然后通過生物種類的呈現,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對于生物分類的重要性。這個環節充分結合學生生活,使學生在“做中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2、?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先借助導學案相關問題去閱讀理解書本,在此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在學生有了個人的認識后又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討論,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習過程在交鋒中取長補短,互相矯正。這樣的討論能使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交流中解決了很多難題,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討論結果的正確率非常高;最后又在全班的交流展示環節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心理素質能力也得到了加強。3、學業測評中的實效性:測評中除了有對知識層面的掌握理解外,更注重生活中對分類的合理運用。這樣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在課堂中讓學生無形中樹立了知識服務于生活這樣的思想意識。【點評】本節課在充滿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展開,將生物分類的原因和依據方法娓娓到來,生動有趣。給自己學習用品的歸類,及在生活中學會分類整理,體現出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科學活動的本質就是人們永無止境地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過程,它包括人們通過對世界的認識、利用和改造,以增加人類的幸福和力量,本節課很好的做到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