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節種子的萌發教學目標:???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著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5.通過參與種植、管理植物的活動,增強愛護植物的情感。???重點難點:???1.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教學方法:實驗法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1.問題的提出學生思考后回答:種瓜點豆的最佳時間是在清明(4月5日)前后。這其中暗含的科學道理是:清明前后已是春天,氣溫回升,利于種子萌發。教師創設情境: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你能否說說其中暗含的科學道理呢?教師進一步質疑導入新課:這說明了種子的萌發受環境條件的影響。那么種子的萌發受哪些條件的影響呢?它的萌發過程又是怎樣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2.作出假設學生分析資料后提出問題: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氣嗎?學生思考后回答: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教師創設情境:資料:小麥、大麥萌發的最適溫度是25℃,玉米是35℃,水稻是30℃,棉是27℃~36℃,黃瓜是31℃~37℃。??????許多作物往往要在地里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濕,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于潮濕又容易使種子霉爛。??????播種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有充足的空氣。教師提問:根據資料你會提出什么問題?教師進一步引導:我們的結論是否正確呢?我們可以采用設計探究來驗證。那么同學們還記得探究嗎?探究的基本步驟包括哪些?3.制定計劃 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并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巡視指導,參與小組討論,鼓勵學生設計出簡便易行的方案。4.實驗探究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5.得出結論:環境條件:逅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實驗的現象和結果。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并進行描述。6.表達和交流:交流探究的過程,分析結果。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對有創意的給予肯定,不成功的幫助分析原因,鼓勵重做。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進一步領會“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置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指導看書,強調正確取樣的方法,分發實驗裝置。2.探究的結果:交流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強調發芽率的計算方法。3.種子萌發自身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渡過休眠期學生分析后回答:這些種子均不能萌發,因為這些種子要么沒有生命,要么種子結構不完整,要么種子還處于休眠期。學生回答:飽滿的、結構完整的、活著的、度過休眠期的種子教師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請根據生活經驗判斷下列種子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是否能萌發?教師進一步質疑:由此可知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是什么呢?三、種子的萌發過程:胚根→根胚軸→一連接根和莖的那段胚芽→莖和葉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的過程,互相補充。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回答:先是胚根突破種皮,然后胚軸伸長,最后胚芽發育成芽,芽進一步生長成莖和葉。課件展示,提出觀察的提綱,引導學生進行環環相扣的觀察和探究。教師進一步質疑: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在發育過程中,是胚芽先發育呢,還是胚軸,否者是胚根?請大家分析教材P92插圖,回答此問題。課堂小結學生回答教師提問;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有哪些?自身條件有哪些?萌發過程是怎樣的?作業每人嘗試發一盆豆芽板書設計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2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胚是完整的,活的且渡過休眠期。3種子的發芽率測定:抽樣檢測,重復測定,采平均值4種子的萌發過程:種皮;胚根——根,胚軸——伸長,胚芽——莖和葉,子葉(胚乳)——提供營養后消失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