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年級上冊科學素材-知識點復習題答卷 湘科版(2017)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年級上冊科學素材-知識點復習題答卷 湘科版(2017)

資源簡介

湘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題
第一單元
聲音
填空題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的聲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聲音的強弱叫作_________,聲音的高低叫作________。
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產生的。
“嘩嘩”的流水聲是
____振動產生的;風的呼嘯聲是
________
振動產生的;大鼓的聲音是
_____振動產生的:人的說話聲是
________
振動產生的。
物體振動的
______決定了聲音的強弱,振動的幅度越大,_______
越大。
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
_______
有關。
物體的大小、長短、厚薄、松緊等特性都會影響它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了它發出聲音的高低;振動越快,物體發出的聲音越高;振動越慢,物體發出的聲音越低。
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撥動它,橡皮筋拉得緊,發出的聲音
_______
,拉得松,聲音
_________。
聲音的傳播需要
__________,在學校我們能聽到上課鈴聲,是靠
__________
來傳播的,此外
_______

_______
也能傳播聲音。
聲音傳播的方向是向著
____________
的。
月球上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來進行交談,主要是因為聲音不能在
_______
中傳播。
___________
是測量聲音的音量大小的儀器。
噪聲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主要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耳是
_______器官,它能使我們聽到各種聲音,幫助我們
______________,
全國愛耳日是每年
____________。
15、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聲音是一種波。可以被人耳識別的聲(頻率在20
Hz至20000
Hz之間),我們稱之為聲音。
16、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向各個方向傳播;最初發出振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傳播。
17、物體在一秒鐘之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單位是赫茲,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聽到20-20000Hz的聲音,最敏感是200-800Hz之間的聲音。
18、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音量指聲音的大小強弱;音色指聲音的個性特色。
19、噪聲是一類引起人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
20、測量音量大小的儀器叫“分貝儀”,音量單位稱為“分貝”(dB)。
21、人們把頻率高于人耳所能聽到的聲叫做超聲波,把頻率低于人耳所能聽到的聲叫做次聲波。
22、聽診器是1816年法國醫師林奈克發明的。
23、噪聲的危害主要造成聽力損失、干擾談話、思考、休息和睡眠。
二、判斷題
1、聲音可以水中傳播,也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2、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3、物體的大小、長短、厚薄、松緊等特性都會影響自身振動的快慢。振動越快,物體發出的聲音越高;振動越慢,物體發出的聲音越低。(√)
4、物體振動的幅度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強弱。振動幅度大,音量大;振動幅度小,音量小。(√)
5、我們站在山上高呼,會聽到我們的回聲,是因為聲音在傳遞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就會反彈,發生回聲現象。(√)
6、敲打大鼓時的聲音高,敲打小鼓時的聲音低。(
X

7、用力敲鑼時鑼聲很強,音調很高。(
X

改:用力敲鑼時鑼聲很強,音量很高。
因為聲音的強弱叫音量。
牛的叫聲低,鳥的叫聲高。(

聽診器是1816年法國醫生林奈克發明的。(

只有空心的管道才能傳聲,實心的管道不能傳聲(
X

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邊的說話聲嚇跑,這說明液體可以傳聲。(

移動手機里的聲音是通過電波傳遞過來的。(

往耳朵里塞棉花是長期防止噪聲危害的好辦法。(
X

加大耳郭能更清楚地聽到聲音。(

為了增加氣氛,唱歌時將喇叭音量開到最大,這樣更有感覺。(
X

植樹種草,加強綠化是降低噪聲的有效途徑。(

三、選擇題
1.
如右圖所示,敲擊音叉,音叉上的小球跳動是因為(
)。
A.
風吹動所致
B.
音叉振動所致
C.
人手拉動所致
2.吹響透明的口哨發出聲音,我們會看到口哨內的小球在跳動,這是因為(
)振動產生的。
A.
小球
B.嘴巴
C.口哨內的空氣
3.用力彎曲鋼尺,鋼尺不會發出聲音,這是因為鋼尺沒有(
)。
A.受到力的作用
B.斷裂
C.振動
4.
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正在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B.物體振動停止后還會發出很弱的聲音
C.振動停止,物體的發聲也停止了
D.以上都是
5.牛叫的聲音與蚊子叫的聲音相比較,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
牛叫的聲音音調高,音量大;蚊子叫的聲音音調低,音量小
B.
牛叫的聲音音調低,音量大;蚊子叫的聲音音調高,音量小
C.
以上都不對
6.準備好一個空的玻璃杯,一邊緩緩往杯子里加水,一邊用筷子連續敲擊杯口,杯子發出的聲音會(
)。
A.越來越高
B.越來越低
C.沒有變化
7.如右圖所示,敲擊長短相同,粗細不同的鐵管時,發出聲音較高的是(
)。
A.
細鐵管
B.
中等粗細鐵管
C.
粗鐵管
8.要使二胡發出的聲音更高一些,應該將琴弦(

A.
放松一些
B.
拉緊一些
C.
調得不緊不松
9、在隔音比賽設計方案中,估計效果最好的是(

A.
將用塑料包嚴實的鬧鐘放入水中
B.
將鬧鐘捆在折疊成好幾層的棉被最內層
C.
將鬧鐘裝入密閉的鐘罩內,并用抽氣機把鐘罩內的空氣抽掉(因為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向各個方向傳播。)
10、假如你的住所附近有一工廠噪聲源,那么防止噪聲的有效辦法應該是(
)。
A.
撤離噪聲源
B.
要求廠家加裝隔音板,減少噪聲
C.
往耳朵內塞棉花
D.
關閉門窗不出門
11、下列屬于噪聲的有(
)
。(多選)
A.
音樂室的琴聲
B.
農貿市場的喧嘩聲
C.
摩托車轟鳴聲
D.
朗朗讀書聲
E.
火車鳴笛聲
F.
切割瓷片聲
四、簡答題
1、環境噪聲的來源有哪些?
答:環境噪聲的來源主要有四種:一是交通噪聲,包括汽車、火車和飛機等所產生的噪聲;二是工廠噪聲,如鼓風機、汽輪機,織布機和沖床等所產生的噪聲;三是建筑施工噪聲,像打樁機、挖土機和混凝土攪拌機等發出的聲音;四是社會生活噪聲,例如,喇叭,收錄機等發出的過強聲音。
怎樣保護自己的聽力?
答:保護聽力健康要做到:(1)戒挖耳道,以防發炎;(2)經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環;(3)遠離噪聲;(4)正確使用耳機,音量不超過耳機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
3、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減少噪聲,降低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答:(1)在聲源處減弱噪音。降低聲源噪音,如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
在聲音傳播過程中減弱噪音。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
在人耳處減弱噪音。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4、往熱水瓶里灌水的時候,你聽到的聲音是怎么變化的?
請你用所學的知識說明原因。
答:聲音越來越高,因為灌水時膽內空氣隨著水的增加,空氣越來越少,振動頻率越來越快,聲音就越來越高。
5、分析:動畫片《星球大戰》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神鷹號宇航員聽到天狼號“轟”地一聲被炸毀。你覺得這段描寫符合科學道理嗎?
答:這段描述不符合科學道理。
理由是:在太空中沒有空氣,因為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所以天狼號爆炸發出的聲音根本無法傳到神鷹號上。
連線題
第二單元
消化與呼吸
一、填空題
1、人體的消化道是一條很長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
2、人體的主要的消化器官是:胃、腸。
3、在口腔中,牙齒將食物
_________,通過舌頭的
_______作用,食物與
________
液合,進行初步消化。
4、胃的
_________
將食物與
_________
混合并磨碎,把食物變成食糜。
5、_________
可以將胃送來的食糜進一步消化,變成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的養料,并
________
這些養料。__________
是吸收水分的地方,不能吸收的食物殘渣由
__________
排出體外。
比利時醫學家維薩里做了大量的人體解剖實驗,系統記錄了人體各器官的形態和結構,并編寫了《人體的構造》一書。
7、肺活量是衡量一個人呼吸功能的重要標志,是健康檢查時常要測定的指標。
8、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
9、當我們模擬呼吸形成的實驗時發現:吸氣時,胸腔____________,肺
__________,新鮮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呼氣時,胸腔___________,肺
___________,呼吸后的廢氣排出體外。
10、支持燃燒是___________的特性,讓石灰水變渾濁是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在比較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呼出的氣體中___________減少,___________增多。
11、__________
是指人在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的氣體量,它是衡量人體
____________的重要標志,是健康檢查時常要測定的指標。
12、營養物質攝入得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我們的
_______________。
二、判斷題
1、人在呼吸時,吸進和呼出的氣體是一樣的。(×)
2、邊吃飯邊看書或飯后馬上就劇烈運動。(×)
3、小孩可以只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并且暴飲暴食。(×)
4、對于變質或過了保質期的食物不能吃。(√)
5、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房間應多打開通風換氣。(√)
6、成人小腸上長有大量的小腸絨毛,小腸絨毛的作用是吸收營養物質。(

)
7、咀嚼饅頭會感覺到甜味是因為唾液對饅頭中的淀粉有消化作用。(

)
8、我們反胃嘔吐時會感覺到一股酸酸的味道是胃分泌的胃液造成的。(

)
9、人體的消化器官相互配合,
把食物消化成維持我們生命活動需要的營養物質。(


10、消化后的營養物質是通過大腸腸壁經血液運送到全身各器官的。(
×

11、吸氣時氣體經過的器官依次是鼻、咽、喉、支氣管、氣管、肺。(
×

12、吸入的氧氣和排出的廢氣是在肺中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



呼吸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


同年齡段的人,肺活量大表明呼吸器官功能好。(


肺活量的大小與體育鍛煉、身高、體重等因素有關。(√)
變質和過期的食物也能被消化,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危害。

X

長期誤用發霉變質的糧食或飼料會使一些動物得癌癥。(√)
三、簡述題
1、食物在胃腸內是怎樣消化的?
答:在口腔中牙齒將食物磨碎,通過舌頭的攪拌作用,食物與唾液混合,進行初步消化,吞咽后,由食管送入胃部。胃的蠕動將食物與胃液混合并磨碎,把食物變成食糜。小腸將胃送來的食糜進一步消化,變成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的養料,并吸收這些養料。大腸是吸收水分的地方。不能吸收的食物殘渣,由肛門排出體外。
2、呼吸器官對我們十分重要,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好呼吸器官?(回答至少3種以上)
答:(1)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清新;(2)預防呼吸道傳染??;(3)掃地前灑水;(4)呼吸富含氧氣的空氣;(5)少感冒避免冷空氣刺激;(6)講衛生,不隨地吐痰;(7)增強體質,多運動;(8)灑水降塵;(9)空氣質量不好時,戴口罩;(10)不吸煙……
3、我們吃飯時為什么要細嚼慢咽?
答:細嚼慢咽可將大顆粒食物變成小顆粒狀,有利于形成食糜,減少了胃腸的負擔,同時咀嚼的時間越長唾液分泌得越多,有利于消化食物。
四、實驗題
1.
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
2.
另外收集一瓶空氣,將兩瓶氣體迅速倒扣在兩支燃燒的蠟燭上(蠟燭火焰保持一致),你將發現收集有______________的瓶內蠟燭先熄滅。
3.
實驗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圖題
如下圖所示,請在“——“處填寫出人體各呼吸器官的名稱。
又如下圖所示,請在“——“處填寫出人體各消化器官的名稱。
分析題
消化和呼吸是我們人體每天都要進行的生理活動,為呵護我們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健康,請判斷下圖中各種行為的好壞,在(
)用“√”或“×”表示。
第三單元
影子的變化
一、填空題
1、影子產生的條件是光、遮擋物、屏,且遮擋物要在光與屏之間。
2、像電燈、太陽、蠟燭等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3、投影是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
4、日晷的晷針上端總是指向北極星,日晷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等于當地的地理緯度。
5、陽光下的影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的移動)而改變方向和長度。
6、影子總是在背光一側,光源直射時,影子最短,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長。
7、_________
是我國的傳統藝術,_______
時曾傳到西亞和歐洲。
8、影子的形成必須有
______、_________和屏。
9、影子有
_______、_________
變化。
10、從早晨到正午,太陽不斷
________,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越來越
______,到
_______
時最短。
11、早上物體的影子方向
________
,到了傍晚影子方向變成了____________。
12、利用太陽與影子變化的原理,古代的人們制作了計時用的_____。
13、
___________的晷面與晷針垂直,其時間刻度是均勻的。
二、判斷題
1、物體的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
2、同一時間,陽光下不同物體的影子方向相同。(√)
3、不同時間,陽光下同一物體的影子長短、位置和方向都不會發生變化。(×)
4、影子越短,表示太陽的位置越高。(√)
5、陽光下旗桿影子長3米,過一會兒旗桿影子變長了,這種現象發生在上午。(×)
6、影子的產生有光源和遮擋物兩個條件就行了。(
×

改錯:
影子的產生有光源、遮擋物和屏。
7、白天太陽是光源,晚上月亮是光源。(
×

8、調整多個手電筒照射位置,鉛筆的影子可能消失。(


9、物體擋住了光,就形成了影子。(
×

10、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沒有什么變化。(
×

11、同一地區的同一時間,陽光下不同物體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12、一般來說,太陽越高,影子越長;太陽越低,影子越短。

×

赤道日晷是因為晷面和赤道相平行而得名。(


三、選擇題
1.
影子形成的條件是(
D
)。
A.
光源
B.
擋光物體
C.

D.以上都是
2.
物體的影子的方向與(
A
)有關。
A.
同一光源從不同方位照射
B.
同一光源從同一方位的不同距離照射
3.下列物體不是光源的是(
B
)。
A.
太陽
B.
月亮
C.
螢火蟲
(行星,
不發光,
反射太陽的光)
4.
用手電筒照射距離墻面遠近不同、長短相同的物體,所產生的影子(
B

A.
長短相同
B.
長短不同
C.
方向不同
用手電筒從上面和側面照射一只圓柱形花瓶,所產生的影子
(
B
)
A.
形狀相同
B.形狀不同
C.大小不同
6.
物體影子隨太陽的位置而變化,太陽最高時影子(
C

A.
最長
B.
較長
C.
最短
7.
陽光燦爛的一天里,影子變化方向是(
C
)。
A.
自東向南
B.
自北向南
C.
自西向東
8.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最短時是在(
B
)。
A.早晨
B.正午
C.傍晚
9.
早晨,小楠測得一棵大樹在陽光下影子的長度是5米,1小時后再去測量,大樹的影子(
C
)。
A.
不變
B.
大于5米
C.
小于5米
10、日晷一般可以測定的時間是(
D
)。
A.全天24小時
B.中午時段
C.所有的白天
D.晴朗有太陽的白天
四、簡述題
1、影子有什么特點?
答: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遮擋物與光源越近,影子越大,越遠則影子越?。晃矬w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2、一天中陽光下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
答:早晨影子長,逐漸變短,中午(太陽最高時)影子最短,然后變長,太陽偏西快落山(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分析題
小明在平地上豎直插了一根竹竿,陽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影出一道影子。下表是他在4小時內搜集的竹竿影子的長度變化數據。
中午
時間(小時)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影長(厘米)
100
85
70
55
40
25
40
55
70
85
100
1.根據竹竿影子的長度變化數據表,繪制竹竿影子的長度變化折線圖。
2.
請你預測4.5小時和5小時后的影子長度,并在圖中用虛線畫出影子變化趨勢。
我的預測:4.5小時時影子約為85厘米,5小時時影長約為100厘米。
第四單元
地球與月球
一、填空題
1.
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
2.
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占29%,
海洋占71%。
我知道的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裝備有工業用水凈化后再利用、噴灌、
滴灌。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我們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的光。
完成一個周期的月相變化需要29.53天。
在月相圖下方的方格里寫出此月相發生的大概日期。
7.
月球表面有平原和眾多的環形山。
8.
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3名
宇航員登月成功。
9.
月球上沒有水,沒有空氣,至今也沒有發現生命。
10.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繞”“落”“回”
3個階段。
從遠方來的船,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
1519年9月,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開始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
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環形山。
在地球上看到月球形狀的圓缺變化叫月相變化。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降落在月球表面,標志人類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其赤道的周長大約為4萬千米;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
二、判斷題
1、中國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
2、地球表面上大約71%的都是水,其中淡水只有其中的3%左右。(√)
3、我國的淡水資源豐富,我們可以無限制地使用。(×)
4、月相的規律性與月球和太陽、地球的相對位置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5、地球上的水資源分布均勻。(×)
6、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在月球上跳躍要比在地球上跳得高。(√)
7、在地球上看帆船行駛,可以始終看到桅桿和船體同時出現。(×)
8、
古人通過帆船入港時,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猜想地球是個球體(


9、在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的進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科學探究的長期性與艱苦性。(√)
10、月食時,月球上留下圓形的地影。這被亞里士多德作為推測地球是球體的有力依據。(√)
11、地球是個巨大的球體,其赤道的周長約為4萬千米(√)
12、月亮在陰天是缺的,晴天則是圓溜溜的。(
X

13、
農歷上半月的月相變化規律是:由圓變缺。(
X

14、任何時間月球都被太陽照亮半個球面。(√)
三、選擇題
1.
如右圖所示,模擬帆船進港時,兩個同學看到的現象是(
C

A.
帆和整只船一起看見
B.
先看見船身,再看見船帆
C.
先看到船帆,再看見船身
2.
乘“神舟五號”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了14圈的是我國宇航員(
D

A.
費俊龍
B.
劉洋
C.
翟志剛
D.
楊利偉
3.
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和人類在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
先后證明了(
B
)。
A.“天圓地方”的猜想
B.“地球是個球體”的推測
C.
天是漫無邊際、地是高低不平的不規則形的物體
4.
地球是一個大球體,證據來源是(
C
)。
A.
古希臘人的猜想
B.
亞里士多德做出的推測
C.
麥哲倫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向一個方向行駛,最后又回到西班牙
5.
人們常說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是因為(
C

A.
地球上陸地面積大,綠草覆蓋面積多
B.
地球上森林茂密,覆蓋面積大
C.
地球上水域面積大
6.下列關于地球上水資源的說法錯誤的是(
B
)。
A.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
B.
地球上的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C.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資源是咸水資源,只有少量的淡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3%。
7.
下列灌溉方式屬于節水農業的是(
D
)。
A.
大量使用農藥、化肥
B.
選擇耗水量大的農作物
C.
采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方式
D.
推廣噴灌、滴灌技術
8.
月相變化是在(
B
)過程中發生的。
A.
地球公轉
B.
月球公轉
C.
月球自轉
9.
月有陰晴圓缺是由于(
BCD
)三者位置不斷變化發生的。(多選)
A.
星星
B.
太陽
C.
地球
D.月球
10.
春節那天我們能看到的月相是(
B

A.
滿月
B.
新月
C.
上弦月
D.下弦月
11.
根據宇航員在月面上留下的腳印,對月球表面推測正確的是(
B

A.
能留下清晰的腳印,可能表面堅硬
B.
能留下清晰的腳印,可能表面干燥灰塵松軟
C.
此腳印是宇航員鞋底自帶的灰塵印上去的
“月?!逼鋵嵅皇呛?,而是人們看到月球表面上隱含的
(
C
)地區。
A.
高原
B.
環形山
C.
平原
13.
首次用望遠鏡看到月球的科學家是(
A

A.
伽利略
B.
牛頓
C.
阿基米德
四、簡答題
1、地球上淡水資源有限,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有哪些?聯系實際,談談怎樣節約用水?
答: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有:不及時關掉水龍頭,可以二次使用的水輕易的倒掉等。我覺得可以這樣節約用水:大力宣傳節約用水,人人養成良好的節約用水習慣;鼓勵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裝備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工業用水凈化后再利用;農業采用噴灌和滴灌方式澆地;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洗碗筷、洗菜水留著用來澆花、用洗衣服的水沖馬桶等;及時關緊水龍頭,防止長流水或漏水等。
2、簡述中國探月工程?
答:中國探月工程也稱嫦娥工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無人探測,第二階段為載人登月,第三階段為建立月球基地。目前為止我國已發射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的無人探測任務,完成了繞(實現環繞月球探測)、落(實現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兩大目標,“嫦娥一號”實現繞月飛行,“嫦娥二號”完成對月球表面高精度的攝像,“嫦娥三號”首次實現月面軟著陸,“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嫦娥五號”執行實現無人采樣返回。即三大目標的最后一個---回。
3、月相變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月亮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亮是被太陽照亮的部分。而月亮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并不總是正對著地球,它會隨著月亮、地球和太陽的移動變化而發生改變。比如,有時月亮被照亮的多半面對著地球,有時小半面對著地球,這樣我們就看到月亮的圓缺變化。
第五單元
運動與力
一、填空題
1、一物體相對另一物體的位置隨時間而改變,則此物體相對另一物體發生了運動,此物體處于相對運動的狀態。如果相互之間的位置并不隨時間而改變,則此物體即在相對靜止狀態之中。
2、靜止與運動兩者都是相對的概念,與選定的參照物有關。一棟樓房或一棵樹對地球來說,它們是靜止的;但對太陽來說,它們卻都在運動著。
3、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作物體的運動軌跡。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叫作直線運動。
4、物體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稱為“曲線運動”。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會做曲線運動
5、典型的曲線運動有平拋運動、斜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等三種。
6、物體的運動方式按照運動的軌跡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7、按照運動的類型可以分為平動和轉動。
8、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運動類型是平動,紙風車的運動類型是轉動,在地面上拍著的皮球的運動類型是振動,蕩著的秋千的運動類型是擺動。
9、運動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物體通過的距離。
10、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單位有米/秒,千米/時。物體的運動速度通常是變化的,可以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11、人們利用彈簧制成測力計,用來測量力的大小。
12、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
13、減小有害摩擦的方式有:(1)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2)使接觸面分離;(3)減小壓力;(4)減小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等。
我們可以根據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來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如果位置變化了,說明物體是運動的。
15、如下圖所示,以岸邊的欄桿和石頭為參照,船與船上的人位置在變化,它們是運動(運動、靜止)的;以船為參照,欄桿和石頭的位置變化,它們是運動的(運動、靜止),船上女同學的位置沒變,她是靜止(運動、靜止)的。
16、根據物體的運動軌跡,我們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17、物體常見的運動從本質上來說可以分為兩類:平動和轉動。其他所有運動,如滾動、擺動、轉彎等,都是這兩種運動的合成。
18、完成下面的表格。
19、人們通常用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距離越遠,說明他的速度越快;相同距離內運動所用的時間越短,說明物體運動得越快。
20、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單位有米/秒、千米/小時。
21、物體的運動速度通常是變化的,可以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一同學從家里出發到學校用了30分鐘,他家距學校1800米,他的平均速度是60米/分。
22、我們可以利用直尺等工具來測量物體運動的距離,用秒表等工具來測量時間。
23、
力可以讓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24、力有大小和方向。常見的力有推力、拉力、彈力、浮力、磁力等。水中的小球會受到一種向上的力是浮力。
25、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可以產生撞擊力。
26、人們利用彈簧制成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使用前,豎直提起、指針指向零刻度;測量重物讀數時,眼睛平視指針所指刻度。
27、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
28、地球表面附近物體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的吸引,這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9、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在接觸面之間產生的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摩擦力。你拉木箱,當拉力大于(大于或小于)這種力時,木箱才會運動。
30、在桌子表面滑動的木塊會停下來,是因為木塊與桌子的接觸面上也會產生摩擦力。
二、判斷題
1、當一列火車經過車站時,我們就說這列火車相對車站而運動。但是對在火車上的旅客,可以認為車站是在以與火車運行相反的方向相對火車而運動。(√)
2、在描述物體是否運動時,觀察者必須選擇一個參照物,然后根據所選定的參照物來確定物體是否運動。(√)
3、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4、往復運動、旋轉運動、擺動、振動、滾動、轉彎等是平動和轉動這兩種運動的合成。(√)
5、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時間內比較運動的距離,運動的距離越長,說明運動的速度越快;相同距離下,運動的時間越短,說明運動的速度越快。(√)
6、車輪的運動是轉動,敲鼓時鼓面的運動是振動,推動椅子的運動是平動。(√)
7、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8、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1)增大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壓力;(3)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等。(√)
9、用力推小車,小車原地不動,說明力不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X

10、在課間活動中,奔跑的我們會產生撞擊力,可能會對別人造成傷害(


11、力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X

12、形變后的物體產生的一種恢復原來形狀的力叫作彈力。(


13、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的彈力制作的。(


14、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時可以直接抓住刻度盤。

X

改正:應該食指套在測力計的提環內
15、為了減少測力計讀數的誤差,眼睛視線要與指針持平。(√)
16、在測量一個大約為8牛的物體時我選擇了一個量程為5牛的測力計。(
X

改正:不能超過量程,否則會損壞測力計。
17、我們用測力計測量提起重物所需要的拉力的大小,實際上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18、運動的小車在木塊上比在棉布上運動的距離要長,是因為它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要小。(


19、摩擦力都是有害的,我們應該減少摩擦力。(
X

20、
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1、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三、選擇題
1.
下列運動方式中屬于平動的是(
B
)。
A.
鐘擺的運動
B.
吊車重物上升
C.
旋轉木馬
D.
風車的運動
2.
滾鐵環的運動方式是(
D
)。
A.
平動
B.
振動
C.
轉動
D.
既有平動也有轉動
3、為比較我們班同學誰跑得快,下列比賽方法中(
C
)比較科學。
A.
同時起跑,看誰跑得最遠
B.
同時起跑,看誰跑得更久
C.
同時在起跑線起跑,看誰跑完100米用的時間最短
4、下列4種交通工具中,(
D
)的速度最快,(
B
)的速度最慢。
A.
汽車60~150千米/時
B.
自行車5~15千米/時
C.
高鐵250~350千米/時
D.飛機600~900千米/時
5、下列說法,能得出速度的描述的是(
B
)
A.
小明每天步行1000米到學校上學
B.
長沙到北京的航線長1568千米,飛機要飛行2小時15分
C.
小明坐高鐵去廣州用了3小時
四、簡答題
1、怎樣讓靜止的物體運動,并舉例說明?
答:力可以讓靜止的物體運動。如籃球落地后會馬上彈起來的彈力,水中的乒乓球受到一種向上的浮力,浮力讓乒乓球浮上水面等,常見的力有推力、拉力、彈力、浮力、磁力等。
2、簡要描述一下力?
答: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讓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和快慢。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可以產生撞擊力。生活中強烈的撞擊力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3、什么叫摩擦力?
答:兩個相互接觸并擠壓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4、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會怎么樣?
答:摩擦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摩擦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如抓住物體需要摩擦,皮帶傳動需要摩擦,鐵釘固定在墻上也要靠摩擦等等。
如果沒有了摩擦力,首先,我們無法行動,腳與地面沒有了摩擦,人們簡直寸步難行。自行車車輪與地面間光滑,無法開動,汽車還沒發動就打滑,要么就是車子開起來了就停不下來。
我們無法拿起任何東西,我們能拿東西靠的就是摩擦力,摩擦力來自于物體本身的凹凸和我們手上的指紋,這下好,物體光滑,我們也沒有了指紋,想拿東西卻和它作用不上,只能干著急,不僅拿不起東西,擰蓋子扭把手,一系列的力的作用都無法進行;想寫字卻拿不起筆,筆又不能和紙產生摩擦寫字,想吃飯碗筷卻拿不住,筷子怎么也夾不住菜,想喝水又提不起杯子;想穿衣服卻拿不起穿不上;想工作勞動,但任何工具都一次次從手上滑落……
總之,假如沒有摩擦的存在,那么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很難解決。如果衣食住行、學習、生活、工作、勞動等所有方面人們都因拿不起東西這個小小的因素困擾,人們還怎么有最基本的生存,更別提發展了。
五、分析題
1.請將下列圖片對應的序號填寫在相應的橫線上。
直線運動:BDF。
曲線運動:ACE。
確定物體的方位在生活中很重要,人們確定方位的工具在不斷變化進步。請你舉出4種以上人們用來確定方位的工具。
太陽、北極星、指南針、地圖、導航
六、連線題
風車轉動
重力
雪橇犬拖動雪橇
浮力
彈簧恢復原狀
風力
樹葉飄在湖面上
磁力
蘋果落地
彈力
磁懸浮列車
拉力
七、尋找生活中的摩擦力
我們生活中存在很多增大或減少摩擦力的現象,請你分析并填寫好下面表格。
增大摩擦力的現象
減小摩擦力的現象
鞋子底部的花紋
鏈條上潤滑油
輪胎上的花紋
磁懸浮列車
馬路上的花紋
行李箱滾輪
防滑墊
滑輪溜冰鞋
第六單元
我們的小車
判斷題
1.
觀察小車,它由車身、車輪、車軸等部分組成。(


2.
車輪胎很寬是為了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3.
小車上任何地方的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X

選擇題
1.
小車的車身低而寬,是為了(
B
)。
A.
節省材料
B.
行駛平穩
C.
美觀漂亮
2.下面的設計中,(
B
)可以提高車的速度。
A.
很低的車身
B.
大功率的發動機
C.
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
3.下列選項中,(
C
)可以防止輪胎打滑。
A.
山地自行車輪胎花紋應該淺一些,輪胎窄一些
B.
公路自行車賽車輪胎花紋淺一些,輪胎寬一些
C.
山地自行車賽車輪胎花紋應該深一些,輪胎寬一些
連線題
使小車運動慢的因素
拉力大
載重量大
摩擦力大
拉力小
使小車運動快的因素
載重量小
摩擦力小
設計車的程序,將步驟連線
第一步
選出最好的想法,進行設計
第二步
明白設計什么車,用途是什么
第三步
思考方案還能作哪些改進
第四步
收集想法,研究會遇到什么問題,
能不能解決
四、簡答題
1、小車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小車由車身、車輪、車軸、動力及控制等部分組成。
2、制作小車的步驟有哪些?
答:選擇準備材料和工具;加工制作;調試;改進。
準備材料和工具有:塑料瓶、小刀、硬紙殼、塑料泡沫板、膠水、車輪等。
加工制作:(1)紙盒上畫車軸位置記號,用錐子打孔;(2)在4個瓶蓋中心打孔,作為車輪;(3)穿車軸,安車輪;(4)用一些黏合劑粘在車軸末端。
調試:讓小車順著斜向下運動,觀察小車運動的方向是否跑偏,比較小車行駛距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氏县| 铜川市| 高碑店市| 双流县| 横峰县| 五台县| 蕉岭县| 信宜市| 黄山市| 宁南县| 宕昌县| 界首市| 象州县| 梧州市| 宜兰市| 尼勒克县| 台东县| 扶风县| 当阳市| 枣强县| 腾冲县| 荣成市| 福海县| 民县| 江孜县| 四川省| 元谋县| 墨脱县| 长乐市| 栖霞市| 万源市| 龙门县| 喜德县| 小金县| 贵港市| 玉林市| 吉林省| 吴堡县| 连江县| 洛南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