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3節盛唐氣象目錄CONTENTS1學習目標2新課導入3新課講解4課堂小結5當堂小練6布置作業學習目標1.從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的發展情況了解唐朝前期經濟繁榮的表現。2.知道唐朝對邊疆的管轄,了解唐代民族政策的特點。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實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關系。3.知道唐代開放、兼容并包的社會風氣。4.知道唐代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5.分析唐朝取得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成就的原因。新課導入(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下圖為拉薩布達拉宮)學生應該很熟悉《愛我中華》這首歌曲。這首歌唱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表現了各民族愛我中華的強烈凝聚力,表達了人們團結一心、建設國家的雄心壯志。唐朝時候周邊有哪些少數民族呢?繁榮開放的唐代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關系如何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會找到答案。新課講解一、經濟的繁榮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唐朝前期經濟發展的特點:新課講解2.表現:農業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具,如曲轅犁和筒車唐朝非常重視興修水利,在全國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手工業紡織業紡織業品種繁多,尤以絲織工藝水平最高,其中蜀錦以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冠于全國新課講解手工業制瓷業陶瓷器生產水平也很高,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窯的白瓷類雪似銀,聞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麗有“南青北白”的說法其他造船業、礦冶業、造紙業等都頗具規模商業大都市唐朝的商業十分繁榮,水陸交通發達,貿易往來頻繁,出現了一些繁華的大都市都城長安(1)特點:規模宏偉,布局嚴整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繁榮(2)地位: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微拓展唐朝前期經濟繁榮的原因1.國家統一、強盛,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2.唐朝前期的統治者多推行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的政策。3.交通發達,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比較暢通。4.統治者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國內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無。5.政府采取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經濟交流頻繁。變式提問:唐朝前期的經濟為何能獲得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創造發明。下列屬于唐朝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有()①曲轅犁②水排③筒車④耬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例典例分析新課講解【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經濟發展迅速,唐朝人民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①③符合題意,故選B項。二、民族交往與交融新課講解(1)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廣大地區,經常對唐朝進行騷擾。貞觀年間,唐太宗發兵反擊,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唐朝還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2)“天可汗”: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尊奉唐太宗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1.唐朝時期的民族交融新課講解(3)民族交融進一步發展①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民族雜居、通婚。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職由少數民族人士擔任。③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關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新課講解2.文成公主入藏(1)背景:①唐太宗時,吐蕃(bō)贊普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的各個部落,定都邏些,實行了一系列發展生產、完善制度的措施。②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2)入藏:唐太宗同意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并派專使護送文成公主遠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松贊干布為了更好地學習中原文化,派遣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還請求唐朝給予蠶種,派遣掌握各種專業技能的工匠。新課講解(3)影響: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4)傳播:這段歷史佳話,以戲劇、壁畫、歌舞等形式在民間廣泛傳播。唐朝時期吐蕃是獨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微拓展唐朝時期民族關系融洽的原因1.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發達、國家富強,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統治者實行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改善民族關系,使各民族和睦相處。3.少數民族首領也為民族間和睦友好相處作出了貢獻。變式提問: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為什么能和睦相處?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唐朝和吐蕃“和同(為)一家”,這彼此好像是一家人,說明()A.吐蕃首領接受唐政府的冊封B.吐蕃與唐朝的關系不斷發展C.唐朝對吐蕃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與漢族已經成為一個民族了B例典例分析新課講解【解析】唐朝時期,吐蕃是獨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唐中宗時,應吐蕃首領尺帶珠丹的請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親,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說,唐朝和吐蕃“和同(為)一家”,這反映了漢藏友好往來密切,關系不斷加深,故選B項。新課講解三、開放的社會風氣1.特征(1)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2)當時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2.表現(1)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2)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反映了唐代社會經濟呈現一派繁榮的景象。唐代是一個博大開放、昂揚進取的時代,下列有關唐代社會風氣的說法錯誤的是()A.唐代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方面的教育B.女子不能參加拔河、射箭、打球等活動C.唐代騎馬出行富有情趣D.有許多食物來自少數民族B例典例分析新課講解【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故B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四、多彩的文學藝術新課講解(1)地位: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2)用途:當時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誦詩歌作為社會交往和抒發情懷的重要方式。(3)特點:唐詩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僅《全唐詩》輯錄的詩歌就有近5萬首。1.唐詩新課講解(4)代表詩人概況代表詩人生活時期詩歌特點美譽李白盛唐時期①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了昂揚的進取精神,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②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詩仙”杜甫唐朝由盛轉衰時期①詩風淳樸厚重,很多詩作反映了戰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抒發悲憤凄婉之情②其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詩圣”白居易唐朝中期①直面社會現實,揭示了統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②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婦孺都會吟誦,深受大眾歡迎——新課講解2.其他藝術(1)概況:唐朝時期,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藝術創作成就斐然。(2)主要成就想要學習書法,臨摹古人優秀的碑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想臨摹唐代大書法家的字帖,應該選擇()A.王羲之和顏真卿B.閻立本和吳道子C.顏真卿和柳公權D.王羲之和歐陽詢C例典例分析新課講解【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書法藝術創作成就斐然,唐朝書法名家輩出,最著名的有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詢等。故選C項。微拓展唐朝時期文化繁榮的原因1.唐朝時期國家長期處于統一局面,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為文化的繁榮提供了保障。2.唐朝經濟的繁榮,為文化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3.唐朝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各少數民族和睦相處,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課堂小結當堂小練1.“唐朝是我國古代封建經濟的繁榮時期。下圖反映的行業是()A.農業B.制瓷業C.造紙業D.造船業A當堂小練2.據史書記載,唐都長安的崇仁坊多是修造樂器的商店;延壽坊有出售金銀珠寶的店;勝業坊有人“以小車推蒸餅賣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這一記載表明當時()A.農業生產發展B.商業經濟繁榮C.對外貿易活躍D.經濟重心南移B當堂小練3.唐代詩人王建在詩歌《涼州行》中描繪到:“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詩中所反映的盛唐氣象為()A.經濟發展,國力強盛B.民族關系進一步發展C.中外文化交流頻繁D.社會風氣昂揚進取B當堂小練4.文物是會說話的歷史,具有多元的歷史價值。下列文物既能證明唐朝制瓷工藝水平高超,又能反映當時社會風氣的是()A.筒車B.文成公主雕像C.開元通寶D.唐三彩騎駝樂舞俑D5.唐代有一位著名畫家被尊稱為“畫圣”,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圖》,他是()A.吳道子B.顧愷之C.閻立本D.李白A請完成對應習題布置作業(共2張PPT)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3節盛唐氣象教材習題教材習題材料研讀(見教材P12)舶眾多,商品交流繁盛想一想:使用筒車的好處是什么?詩歌賞析。(詩歌略)材料分析:材料講述了筒車的形狀、材料(1)詩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構造和用途,筒車是唐朝時期發明的新式灌溉(2)上引詩句反映出怎樣的社會情況工具,極大地促進了唐朝農業技術的進步和參考答案:(1)“蕃”是我國古代對外族或異發展國人的泛稱;“胡”是我國古代對北方和西部各參考答案:筒車可以日夜不停地提水澆地族的稱呼。(2)唐代周邊少數民族向漢族學習不費人畜之力,功效高,有利于解決岸高水低農業耕作技術,種植谷物,同時少數民族的音水流湍急地區的灌溉問題,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樂、飲食、服裝等也廣為流傳,各民族相互影響效率不斷交融,共同發展。3.查一查,看看這一時期還有什么值得關課后活動(見教材P17)注的科學技術成就?1.說一說:這則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樣的參考答案: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火藥的發景況?明、僧一行測量子午線等。參考答案:水路運輸發達,港口碼頭往來船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3課盛唐氣象1.了解唐朝前期經濟繁榮的情況,了解唐代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況和社會風氣,以及多彩的文學藝術。2.理解文成公主對漢藏團結的歷史貢獻。3.了解盛唐氣象,增強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在學習唐代民族交往與交融的歷史過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間的友好團結,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譜寫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光輝篇章。經濟的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民族交往與交融。(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下圖為拉薩布達拉宮)學生應該很熟悉《愛我中華》這首歌曲。這首歌唱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表現了各民族愛我中華的強烈凝聚力,表達了人們團結一心、建設國家的雄心壯志。唐朝時候周邊有哪些少數民族呢?繁榮開放的唐代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關系如何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會找到答案。知識點1經濟的繁榮1.(多媒體展示以下歷史圖片)曲轅犁、筒車,蜀錦、唐三彩、瓷器,長安城、開元通寶2.(多媒體展示問題:唐朝經濟發展的表現,小組合作)結合教材,要求分組學生從三個方面概括唐朝經濟發展的表現(農業: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手工業:紡織業品種繁多,蜀錦冠于全國;陶瓷器生產水平也很高,越窯、邢窯、唐三彩。商業:商業十分繁榮,水陸交通發達,貿易往來頻繁;長安城規模宏偉,布局嚴整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繁榮,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知識點2民族交往與交融(多媒體展示以下兩張歷史圖片)《步輦圖》、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像:材料: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選自烏廷玉編寫《隋唐史話》1.提出問題: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個民族的祖先?教師講述:吐蕃族的基本概況?(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的各個部落,定都邏些,實行了一系列發展生產、改革制度的措施。他還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3.(多媒體出示材料,提出問題:簡要介紹一下文成公主遠嫁的基本情況)讀材料和課本知識,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文成公主遠嫁的情況及其影響。答案提示:①情況:唐太宗時期,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谷物種子、藥材、茶葉、工藝品以及歷法、科學技術方面的書籍。還帶去了很多手工工匠。②影響: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4.讀課文材料,回答問題。“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鐘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據統計,唐代少數民族宰相即有二十四人,分別來自十五個民族。將軍、節度使多不勝數,以至《唐書》專立《諸夷番將傳》”——《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文皇(唐太宗)南面坐,夷狄千群趨。……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①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民族雜居、通婚,民族之間的交融進一步發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職由少數民族人士擔任。③唐太宗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唐太宗被尊奉為各族的“天可汗”。此外,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保持著友好而密切的聯系。知識點3開放的社會風氣過渡:唐朝經濟繁榮、民族關系友好、對外交流廣泛,國力強盛。這樣的社會會出現什么樣的風貌呢?1.圖片展示唐朝婦女騎馬打球、下棋等活動點評:唐代婦女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受教育)。2.敦煌文書“放妻文書”唐代人對婚姻的態度比較開放。3.唐代家具、食品(唐周昉《宮樂圖》——畫中餐桌踢打渾厚,裝飾華麗。貴婦們座下是月牙凳,凳面略有弧度,符合人體工學。)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數民族的影響,具有兼容并蓄的特點。唐代遼闊的疆域、強盛的國力、開明寬容的民族文化政策和廣泛的對外交流,為社會風氣的開發與包容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知識點4多彩的文學藝術1.分組合作,完成表格詩人或藝術家代表作作品特點李白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杜甫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白居易他的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婦孺都會吟誦,深受大眾歡迎。顏真卿《顏氏家廟碑》端正勁美,雄渾敦厚歐陽詢《九成宮醴泉碑》方折峻麗,筆力險勁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形態各異,神形兼備吳道子《送子天王圖》落筆雄勁,風格奔放2.展示學生表格,評價。3.PPT展示詩歌、書法、繪畫作品課堂小結,鞏固新知本課學習了《盛唐氣象》,這個盛唐的“盛”體現在哪些方面?經濟繁榮;民族關系和睦,民族交融有新的發展;社會風氣開放;文學藝術豐富多彩。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盛唐氣象?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統治者注重施行“仁政”,減輕百姓負擔,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為盛唐氣象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歷史上每個朝代都可能會有經濟發展、社會繁榮,但唐朝的社會風尚磅礴大氣,有海納百川之勢,無論是外國還是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學藝術及生活習俗都能融入唐朝的社會生活之中,這是為什么?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使唐朝社會能夠吸納外來文化。這也告訴我們,開放的心態和勇于接納外來新鮮事物的胸懷,對社會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完成本課相關習題1、使用圖片和視頻,增加直觀性。利用各種途徑找到本節課教學所需要的曲轅犁的視頻、筒車和唐三彩等的圖片。找學生現場講解曲轅犁、筒車的使用方法,這樣既有趣味性,又使學生對歷史有了更直觀的認識。2、及時的小結,回歸課本。這節課學生上的輕松,課堂上討論聲熱烈,學生被老師設計的活動調動起來,在剩下的五分鐘時間里讓學生歸納本課。并圍繞一根主線──盛世氣象,探究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盛世氣象的表現和唐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這樣這一節就做到了有放有收。3、活動設計反復推敲,使之不斷完善,學生也饒有興趣,改變了老師一味講歷史的局面,使歷史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并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主動學習模式。4、不足:一節課下來,活動的時間把握上較難,在突破本課的難點時比較倉促,這是我需要認真修改的地方;在活動的設計上更應注重活動的趣味性,這點還可斟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課件】第3課 盛唐氣象.pptx 【教材習題】第3課 盛唐氣象.pptx 【電子教案】第3課 盛唐氣象.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