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1屆高考時政熱點解讀:民法典 【熱點背景】 1、民法典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4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覆蓋了公民從搖籃到墳墓各階段的各種權利。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費借貸、生產生活,每個人終其一生,都能從里面找到答案。該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這部法律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了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并協調一致的法典。 全面修典,不止于立法,更在于法之必行。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實施民法典,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法律得到有效實施的關鍵。人們注意到,今年的兩高報告均提出,要認真貫徹實施民法典,依法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 “對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的青年學生來說,學習民法典不僅是一次普法的過程,更有利于樹立契約精神、規則意識和誠信意識。”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師范大學教授謝資清說,建議各行各業盡快開展學習民法典的活動,為法律的順利實施打好基礎。 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各司其職,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讓民法典的精神和內容內化于心、外踐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范。 緣法求道,道立國堅。以民為本,循法而治。 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將助推“中國之治”躍上更高境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征程上樹起又一座法治豐碑。 2、依法治國 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我們要全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站在人民的立場來謀劃,根據群眾的需求去設計,讓人民群眾不僅感受到司法的公正,還能在司法的過程中,感覺到便捷、感覺到受尊重,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全面依法治國,既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又要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中央依法治國辦秘書局副局長顧廷海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熱點解讀】 《經濟生活》 1.國家宏觀調控以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完整的宏觀調控體系。民法典對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發揮著重要的規范和引導作用,是以法律手段調控市場的依據。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效益經濟,更是法治經濟。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作用的基礎。形成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3.民法典倡導綠色原則等,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民法典的編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回應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體現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為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提供法律保證。 2.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權。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體現了全國人大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最高立法權。 3.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民法典的編纂過程,充分體現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表決通過和施行,有利于完善我國法律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5.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民法典的編纂表決通過施行,體現了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不國家意志,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有利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文化生活》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先進的優秀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的作用;優秀文化塑像人生。民法典的出臺對我國經濟、政治領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有利于引導國民樹立契約精神、增強法治意識。 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學習民法典不僅是一次普法過程,更有利于培養人的契約精神、規則意識和誠信意識。 3.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每個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生活的體驗,特別是社會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將民法典作為“十四五”規劃普法重點來抓,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4.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偉大的時代催生偉大的法典,民法典順應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特色,民有所呼,法有所應。 《生活與哲學》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這要求我們既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又要堅持正確意識的指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民法典編纂堅持立足國情和實際,在總結經驗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需要,使民事法律制度的針對性、有效性、適應性不斷提高,發揮著引領、推動、保障改革的積極作用。 2.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認識促進社會實踐的發展。民法典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了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并協調一致的法典,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3.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經過三審稿得以不斷豐富和完善。 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民法典的編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地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各項權益,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5.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適應先進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對經濟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通過施行,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6.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通過改革,調整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調整不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民法典順應了時代潮流,屬于上層建筑的調整,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必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 【考向預測】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一、制定《民法典》的政治意義 1、《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2、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 3、有利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有利于加強民生保障,維護百姓權益 4、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制定為什么要民法典 1、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2、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3、有利于保障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4、是維護市場秩序、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 5、強化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綠色發展 6、維護金融安全和秩序,推動金融創新; 7、推進農村土地的市場化流轉,維護農民的權益? 習近平強調,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三、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我國民法典成功制定的啟示 1、文化創新要立足社會實踐。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是一部具有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2、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民法典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又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3、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民法典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 四、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分析如何貫徹落實好民法典 1、加強黨的領導。 2、立法機關行使立法權,完善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3、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政府要以民法典有效實施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4、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 5、全體社會成員都要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6、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