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1屆高考時政熱點解讀:抗疫情表彰大會 【熱點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講話摘錄】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為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里,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毒突襲而至,疫情來勢洶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臨嚴重威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決心,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在此基礎上,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抓緊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取得顯著成效。中國的抗疫斗爭,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習近平強調,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實施集中統一領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召開21次會議研究決策,領導組織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大會戰,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明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周密部署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因時因勢制定重大戰略策略。各級黨委和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各方面聞令而動,全國農村、社區、企業、醫療衛生機構、科研機構、學校、軍營各就各位。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迅速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有力改變了病毒傳播的危險進程,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習近平指出,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我們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武漢人民、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為阻斷疫情蔓延、為全國抗疫爭取了戰略主動,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我們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愿望。 習近平指出,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這次抗疫斗爭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贊。 習近平強調,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疫情無情人有情,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理念的最好詮釋!這是中華文明人命關天的道德觀念的最好體現!這也是中國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證! ——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面對生死考驗,面對長時間隔離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廣大人民群眾生死較量不畏懼、千難萬險不退縮,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14億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肩并肩、心連心,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 ——舍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危急時刻,又見遍地英雄。面對疫情,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舉,書寫下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壯麗篇章! ——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面對前所未知的新型傳染性疾病,我們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決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過程。無論是搶建方艙醫院,還是多條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無論是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大數據追蹤溯源和健康碼識別,還是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有序推進復工復產,都是對科學精神的尊崇和弘揚,都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大道不孤,大愛無疆。我們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僅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我們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充分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指出,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斗爭中,我們積累了重要經驗,收獲了深刻啟示。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積累的堅實國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具有的廣泛感召力,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 習近平強調,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我們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奮力奪取抗疫斗爭全面勝利。我們要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我們要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夯實制度保障。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性挑戰。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效防范和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 習近平最后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從5000多年文明發展的苦難輝煌中走來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必將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擋中國人民實現更加美好生活的前進步伐! 【熱點解讀】 《經濟生活》 1.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疫情期間,釋放消費潛能,壯大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有利于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和勞動者素質提高,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增長。 2.國家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要保證經濟平穩健康增長,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要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要鼓勵大學生發揮自身優勢、自主創業,要完善就業培訓機制,拓寬就業渠道。 3.非公有制的作用。扶持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有利于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共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有利于發揮其在增加就業和勞動者收入、促進生產力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增加教育、醫療、養老等財政支出,改善人民生活,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促進社會公平。 5.財政具有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加大民生支出,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國各級財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有利于保證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避免因為疫情問題而影響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 6.要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產品的質量關系到經營者的信譽與形象,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屬于不公平競爭,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抗疫期間,國家依法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7.強化對外開放。抗疫期間,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擴大對外開放,有利于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同時,要加快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生產生活恢復秩序的步伐,有利于促進國內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全球化,增強經濟活力。 8.樹立新發展理念。在疫情面前要保持清醒頭腦,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好新出現的問題。為此,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 《政治生活》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把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來思考和謀劃,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這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2.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在抗疫斗爭中,政府真正實現了公共衛生、疾病預防、醫療服務、醫療保險、醫療救助有機結合、良性互動,切實解除了人民群眾在重大疫情中的后顧之憂。這是政府踐行對人民負責原則的體現。 3.政府要忠實履行職能。我國政府要積極履行加強社會建設職能,加快建立健全的醫療保障制度。同時,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嚴厲打擊疫情防控中出現破壞公共安全、損害公共衛生體系等違法犯罪活動。 4.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政府推進依法治“疫”,加強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組織基層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有利于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增強法治意識,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加強黨的領導可以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堅實的政治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的領導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才能匯聚起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的強大力量。 6.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只有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利于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采取一系列有秩序、有力度、有實效的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勢頭。 7.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把黨的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防控疫情結合起來,加強統籌協調,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努力讓經濟活起來,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撐。這有利于筑牢黨的群眾基礎,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8.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是全球性挑戰。在當前困難時刻,世界各國更需要團結合作。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維護各自的國家利益。 9.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的重要關頭,中國積極坦誠地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經驗,闡述中國主張,提出中國倡議,中國以務實態度、大國擔當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了中國貢獻。 10.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中國始終堅守疫情防控最前線,在做好國內防控工作的同時,以公開、透明和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開展的是交流,分享的是經驗,傳遞的則是強烈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文化生活》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經濟、政治。要弘揚科學精神,把科學精神貫穿到抗擊疫情整個過程和各個環節,有利于有利于提高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素養,為科學防治提供重要支撐,從而推動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2.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弘揚科學精神,能讓我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從而打贏抗疫這場戰爭。 3.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弘揚抗疫精神,有利于凝聚社會力量,把科學地“防”,科學地“治”、科學地“管”統一起來,使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4.文化創新。文化創新能夠促進中醫藥文化的繁榮。中醫藥文化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要尊重中醫藥文化,培育好、發展好中醫藥文化。要立足實踐,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做到中西醫藥的有機合,從而造福人類。 5.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醫藥文化是寶庫,深刻認識其地位作用、正確把握中醫藥文化發展規律、主動擔當發展中醫藥文化的歷史責任。要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6.中華文化的特點。這次抗疫斗爭,又一次展示出中華民族傳統智慧的力量。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彰顯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要弘揚中醫藥文化,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化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7.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之魂。抗疫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重要的精神動力。 8.文化是引領一個民族前行的旗幟,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從5000多年文明發展的苦難輝煌中走來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必將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擋中國人民實現更加美好生活的前進步伐! 9.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一、權利和責任統一。 10.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彰顯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偉大抗疫精神,是支撐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英勇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和黨的優良精神傳統在新時代的新發揚,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抗擊疫情這一特殊戰斗中的踐行和彰顯,是當代中國人民精神風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優勢的直接體現,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11.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著眼點。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這次抗疫斗爭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 《生活與哲學》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新聞工作者克服身體和心理上的重重困難,以筆為槍,以鏡頭為盾,描繪出了疫情來襲,全民行動、同舟共濟的時代畫卷。廣大他們不畏艱險、深入一線,從抗“疫”一線的實際出發,傳遞最前方的最新戰報。 2.實踐是認識的源泉,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要讓一條有價值的新聞線索變成好的新聞事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做好深入采訪工作。只有深入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才能獲得一個個鮮活動人的故事,才能寫出最貼近實際的新聞作品。 3.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意識。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4.堅持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既要對事物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又要善于走曲折的發展的道路。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明顯影響,給實現全年發展目標帶來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前進的步伐不能也不會因此止步。 5.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做“十個手指彈鋼琴”的高手,戰“疫”發展兩手抓。“十個手指彈鋼琴”,要增強辯證思維,把握好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 6.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有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抗“疫”一線,才能寫出充滿正能量的新聞作品,進而發揮作品對廣大干部和群眾的激勵作用。 7.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發揮了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戰“疫”的最前沿,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8.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要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建設者們夜以繼日、加班加點,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設者們在防控疫情的實踐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實現了人生價值。 【考向預測】 1. 運用政治知識分析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依據。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更好地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利于筑牢黨的群眾基礎,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③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只有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利于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采取一系列有秩序、有力度、有實效的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勢頭。 2.運用文化作用的相關知識說明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弘揚科學精神,能讓我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經濟、政治。弘揚科學精神,把科學精神貫穿到抗擊疫情整個過程和各個環節,有利于推動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③文化影響人,對人的認識活動、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產生影響。弘揚科學精神,有利于提高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素養,為科學防治提供重要支撐。 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弘揚科學精神微,有利于凝聚社會力量,把科學地“防”,科學地“治”、科學地“管”統一起來,使中國更美好。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