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生姓名年級初二學科科學上課時間教師姓名課題地球上的水教學目標1.熟悉水的分布2.認識水循環的成因以及環節和三個過程3.能夠說出水對生命體的意義和培養保護水資源的意識4.知道水的組成以及水電解后的產物5.水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水能電解、水與氧化物反應等)教學過程1、從太空中看,我們居住的地球是一個極為秀麗的球體。為什么地球具有鮮艷的藍色?(1)地球上存在______________。(2)地球表面覆蓋了大量的水,所以說,地球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球。(3)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種生物體內也含有水,那么我們周圍空氣中是否還有水呢?實驗:從冰箱中剛拿出的飲料罐,罐的外壁會有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早晨的花草上的露水,也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2、地球上水的組成和分布(1)水的分布:海洋、大氣、陸地、生物體內。(2)水的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從圖中可以看出海洋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陸地淡水盡管少,只占2.53%,但水體種類非常多。而在陸地淡水中,冰川水又占了大部分,可以真正利用的淡水資源其實是非常少的,可利用的淡水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的0.3%,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節約用水。3、水的循環所謂水循環,就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體,土壤和植物葉面的水分通過蒸發和蒸騰進入大氣,通過氣流被輸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條件下,水汽遇冷凝結成云致雨,又回到地面。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降落在地表的水經流動匯集到江河湖海。在運動過程中,水又重新經歷蒸發、輸送、凝結、降水和徑流等變化。(指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之間的互相轉換和運動)。4、水循環的過程(1)成因:水的三態變化(內因);太陽照射、地球引力(外因)(2)環節: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等。(3)途徑: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海陸間循環。5、水循環的意義水循環是地球上各水體間相互聯系的紐帶,使得水圈成為一個動態的系統,通過水循環,使海洋源源不斷地向陸地供應淡水,滋潤著土地,哺育著生命。6、水是生命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名稱含水量一般動物70%~80%水母98%草本植物70%~85%黃瓜95%植物風干的種子15%以下7、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1)動物和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離不開水。如食物的消化離不開水、營養物質的輸送是血液離不開水、代謝產物的排出通過尿液也離不開水。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中不喝水。(2)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地球上的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內,其中_______是主體,約占地球總水量的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體是_______。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在極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形式存在。在空氣中,水則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在通常環境條件下,水的狀態可以發生改變。3.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處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之中。4._______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_______的更新周期最長。水體更新快慢與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關。對于一個區域來說,可供人們使用的水相當于該區域在一段時間內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提供______________的水。顯然,它和一個地區的水循環活躍程度密切相關。如果這個地區的______________,水資源就比較豐富。6.地球上的水最多的是()A.海洋水B.冰川水C.淡水D.大氣水7.以下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是()A.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固體冰川水B.河流水、固體冰川水、土壤水C.河流水、固體冰川水、湖泊淡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埋藏較淺的地下淡水8.下列水循環過程中,物態變化是由液態變成氣態的是()A.海洋上空的降水B.陸地上下雪C.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江河D.植物的蒸騰作用【新課引入2】水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需要飲用適量的水來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你可曾想過,水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預習指導4】學生閱讀課本P8—P9,讓學生將活動部分的填空補充完整。并且在預習的同時,請帶著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水通直流電會有什么現象呢?水會變成其他物質嗎?【預習指導5】學生閱讀課本P9—P10,讓學生將自己認為的和水的組成相關的知識點劃出來,并且在預習的同時,請帶著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水、氫氣和氧氣都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構成這些物質的粒子很小,但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1、水的三態變化(1)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而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2)化學變化實質是生成新物質,而不是現象。(3)水循環過程中,水的狀態發生了怎樣變化?沒有,只是狀態發生變化2、水的電解(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水中加少量氫氧化鈉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接通直流電。(2)電解水實驗的觀察內容及步驟:A.電極上產生的現象:電極上出現氣泡并向上運動。陰極上產生氣泡又快又多,陽極上生成的氣泡較慢也較少。兩支玻璃管內液面出現的變化:產生的氣體向上升至玻璃管上端,兩只玻璃管內的液面都在下降,但陰極的液面下降較快。C.產生的兩種氣體的體積比:陰極氣體和陽極氣體的體積比為2:1D.驗證兩種氣體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直接點燃、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E.出現的不同的現象:淡藍色火焰帶火星木條復燃F.變化的過程可用文字表達式表示為:結論:(1)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看到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一種更小的微粒——原子(2)在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3)水是由氫和氧組成,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電極氣體的量檢驗方法及現象結論正極氣體體積是負極的1/2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復燃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負極氣體體積是正極的2倍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1.電解水的實驗中,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濃硫酸,目的是()。A.增強水的導電性B.濃硫酸能使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C.使電解水生成的氫氣和氧氣更加純凈D.使生成的氫氣和氧氣之間不發生反應2.電解水生成了氫氣和氧氣.說明了()。A.水是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水是由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的混合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任何物質在通電時都能夠分解3.在電解水實驗中,有關檢驗正極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方法及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正極產生的氣體可以燃燒B.負極產生的氣體可以燃燒,火焰紅色C.正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D.負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4.水是由組成的,是由構成的。一個水分子是由構成的。5.右圖所示的是電解水實驗裝置。通電一段時間后,在兩個試管中分別收集到氣體A和氣體B.請回答:(1)氣體A為;(2)實驗室檢驗氣體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某次電解水的實驗中,實驗所得數據兩極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結:【查漏補缺】1.如圖所示的水循環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各數字在水循環中所表示的環節:①;②;③;④;⑤;⑥;⑦;2.有關水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B.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中最重要的是海水C.目前人類可以大量使用的水資源有湖泊水、河水、冰川水等D.冰川是淡水中儲存水量最多的,只分布在南北兩極地區3.關于電解水的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正極產生的氣體不能燃燒,負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B.正、負極產生的氣體都是水蒸氣C.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約是正極產生的氣體體積的兩倍D.做電解水實驗時,通的是直流電【舉一反三】1.假如你身處偏遠海島,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辦?小明為你提供了一種簡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內灌海水,按如圖所示完成設備的安裝,即可獲取淡水?;卮饐栴}:(1)陽光照射使池內海水加快,形成水蒸氣。(2)水蒸氣在塑料膜上,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下表面結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處后滴入水桶中,得到(填“淡水”或“海水”)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寶貴。下列對水的“多”與“少”的描述錯誤的是()A.我國的降水冬春多,夏秋少B.我國水資源總量多,人均水量少C.地球上水的總量多,淡水少D.我國南方水的儲量多,北方水的儲量少3.如圖是實驗室電解水的簡易裝置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接通直流電后,甲試管產生的是_______氣,乙試管產生的是________氣;導線A接電源________極,導線B接電源極。(2)甲試管與乙試管內氣體的體積比約為。(3)電解水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1.詩仙李白曾高呼“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中包含的科學原理分別是()A.降水和徑流B.徑流和下滲C.蒸發和降水D.水汽輸送和徑流2.下列有關地球水體儲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確的是()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氣水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3.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有()A.液態和固態B.液態和氣態C.氣態和固態D.固態、液態和氣態4.地球上的水處于不停地運動和相互轉化中,下列不屬于水循環的主要環節的是()A.蒸發B.徑流C.太陽輻射D.水汽輸送5.地球上主要水體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大氣水B.河流水C.海洋水D.冰川水6.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的劃分依據是()A.水的空間分布B.水的化學性質C.水的物理性質D.水汽含量的多少7.隨著海綿城市試點越來越多,臺州也在全力助推海綿城市發展。海綿城市是指降雨時能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設海綿城市要求的是()A.植樹種草,增加城市綠地面積B.疏浚河道、溝渠,建設并保護濕地C.采用透水材料鋪裝城市的綠道、廣場D.大量建設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8.電解水的實驗證明,水是由()A.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的C.氫和氧組成的一種物質D.一種混合物組成的物質9.有關水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在通常狀況下不穩定B.在通常狀況下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C.水在加熱的情況下會分解成氫氣和氧氣D.純凈的水也可以導電10.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下面是某同學對水的一些認識,你認為正確的是()①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一種物質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③水通常以液態和氣態存在④有許多物質可以在水中溶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如果產生的氫氣的體積為5cm3,則產生的氧氣的體積為()A.10cm3B.2.5cm3C.5cm3D.1cm31.在下列水體中,占陸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A.地下淡水B.冰川水C.江湖水D.大氣水2.能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的循環是()A.海上內循環B.海陸間循環C.陸上內循環D.大洋循環3.下列關于水資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干旱的沙漠地區,水資源比較貧乏B.赤道附近和距海較近的地區,水資源豐富C.森林覆蓋良好的水庫區水循環比較活躍D.全球大約有30%的地區面臨著缺水危機4.如圖是水電解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水電解屬于物理變化B.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D.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的5.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甲試管中生成氣體B,則B是______,b應接電源的_______。(2)圖中現象表明實驗是“未開始”“剛開始”還是“已進行一段時間”?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該實驗中產生氧氣的體積是8毫升,則生成氫氣的體積是____毫升。(4)該實驗可以說明,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生成了兩種不同的氣體,請書寫其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姓名年級初二學科科學上課時間教師姓名課題地球上的水教學目標1.熟悉水的分布2.認識水循環的成因以及環節和三個過程3.能夠說出水對生命體的意義和培養保護水資源的意識4.知道水的組成以及水電解后的產物5.水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水能電解、水與氧化物反應等)教學過程1、從太空中看,我們居住的地球是一個極為秀麗的深藍色的球體。為什么地球具有鮮艷的藍色?(1)地球上存在大量水資源。(2)地球表面覆蓋了大量的水,所以說,地球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水球。(3)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種生物體內也含有水,那么我們周圍空氣中是否還有水呢?實驗:從冰箱中剛拿出的飲料罐,罐的外壁會有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早晨的花草上的露水,也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2、地球上水的組成和分布(1)水的分布:海洋、大氣、陸地、生物體內。(2)水的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從圖中可以看出海洋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陸地淡水盡管少,只占2.53%,但水體種類非常多。而在陸地淡水中,冰川水又占了大部分,可以真正利用的淡水資源其實是非常少的,可利用的淡水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的0.3%,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節約用水。3、水的循環所謂水循環,就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體,土壤和植物葉面的水分通過蒸發和蒸騰進入大氣,通過氣流被輸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條件下,水汽遇冷凝結成云致雨,又回到地面。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降落在地表的水經流動匯集到江河湖海。在運動過程中,水又重新經歷蒸發、輸送、凝結、降水和徑流等變化。(指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之間的互相轉換和運動)。4、水循環的過程(1)成因:水的三態變化(內因);太陽照射、地球引力(外因)(2)環節: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等。(3)途徑: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海陸間循環。5、水循環的意義水循環是地球上各水體間相互聯系的紐帶,使得水圈成為一個動態的系統,通過水循環,使海洋源源不斷地向陸地供應淡水,滋潤著土地,哺育著生命。6、水是生命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名稱含水量一般動物70%~80%水母98%草本植物70%~85%黃瓜95%植物風干的種子15%以下7、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1)動物和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離不開水。如食物的消化離不開水、營養物質的輸送是血液離不開水、代謝產物的排出通過尿液也離不開水。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中不喝水。(2)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陸地、大氣和生物體內,其中海洋水是主體,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體是冰川水。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態的形式存在。在極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態形式存在。在空氣中,水則主要以氣態的形式存在。在通常環境條件下,水的狀態可以發生改變。3.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處于不斷運動和相互轉化之中。4.大氣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水的更新周期最長。水體更新快慢與溫度、空氣等因素有關。對于一個區域來說,可供人們使用的水相當于該區域在一段時間內降水總量與同期蒸發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徑流的水。顯然,它和一個地區的水循環活躍程度密切相關。如果這個地區的水循環活躍,水資源就比較豐富。6.地球上的水最多的是(A)A.海洋水B.冰川水C.淡水D.大氣水7.以下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是(D)A.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固體冰川水B.河流水、固體冰川水、土壤水C.河流水、固體冰川水、湖泊淡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埋藏較淺的地下淡水8.下列水循環過程中,物態變化是由液態變成氣態的是(D)A.海洋上空的降水B.陸地上下雪C.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江河D.植物的蒸騰作用【新課引入2】水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需要飲用適量的水來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你可曾想過,水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預習指導4】學生閱讀課本P8—P9,讓學生將活動部分的填空補充完整。并且在預習的同時,請帶著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水通直流電會有什么現象呢?水會變成其他物質嗎?【預習指導5】學生閱讀課本P9—P10,讓學生將自己認為的和水的組成相關的知識點劃出來,并且在預習的同時,請帶著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水、氫氣和氧氣都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構成這些物質的粒子很小,但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1、水的三態變化(1)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而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2)化學變化實質是生成新物質,而不是現象。(3)水循環過程中,水的狀態發生了怎樣變化?沒有,只是狀態發生變化2、水的電解(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水中加少量氫氧化鈉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接通直流電。(2)電解水實驗的觀察內容及步驟:A.電極上產生的現象:電極上出現氣泡并向上運動。陰極上產生氣泡又快又多,陽極上生成的氣泡較慢也較少。兩支玻璃管內液面出現的變化:產生的氣體向上升至玻璃管上端,兩只玻璃管內的液面都在下降,但陰極的液面下降較快。C.產生的兩種氣體的體積比:陰極氣體和陽極氣體的體積比為2:1D.驗證兩種氣體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直接點燃、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E.出現的不同的現象:淡藍色火焰帶火星木條復燃F.變化的過程可用文字表達式表示為:結論:(1)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看到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一種更小的微?!?br/>(2)在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3)水是由氫和氧組成,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電極氣體的量檢驗方法及現象結論正極氣體體積是負極的1/2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復燃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負極氣體體積是正極的2倍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1.電解水的實驗中,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濃硫酸,目的是(A)。A.增強水的導電性B.濃硫酸能使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C.使電解水生成的氫氣和氧氣更加純凈D.使生成的氫氣和氧氣之間不發生反應2.電解水生成了氫氣和氧氣.說明了(C)。A.水是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水是由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的混合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任何物質在通電時都能夠分解3.在電解水實驗中,有關檢驗正極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方法及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正極產生的氣體可以燃燒B.負極產生的氣體可以燃燒,火焰紅色C.正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D.負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4.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一個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5.右圖所示的是電解水實驗裝置。通電一段時間后,在兩個試管中分別收集到氣體A和氣體B.請回答:(1)氣體A為氫氣;(2)實驗室檢驗氣體B的方法是用帶火星的木條,觀察木條是否復燃(3)在某次電解水的實驗中,實驗所得數據兩極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氫氣和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總結:【查漏補缺】1.如圖所示的水循環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各數字在水循環中所表示的環節:①降水;②蒸發;③水汽輸送;④降水;⑤植物蒸騰作用;⑥地表徑流;⑦地下徑流;2.有關水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B.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中最重要的是海水C.目前人類可以大量使用的水資源有湖泊水、河水、冰川水等D.冰川是淡水中儲存水量最多的,只分布在南北兩極地區3.關于電解水的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B)A.正極產生的氣體不能燃燒,負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B.正、負極產生的氣體都是水蒸氣C.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約是正極產生的氣體體積的兩倍D.做電解水實驗時,通的是直流電【舉一反三】1.假如你身處偏遠海島,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辦?小明為你提供了一種簡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內灌海水,按如圖所示完成設備的安裝,即可獲取淡水。回答問題:(1)陽光照射使池內海水加快蒸發,形成水蒸氣。(2)水蒸氣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下表面結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處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填“淡水”或“海水”)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寶貴。下列對水的“多”與“少”的描述錯誤的是(A)A.我國的降水冬春多,夏秋少B.我國水資源總量多,人均水量少C.地球上水的總量多,淡水少D.我國南方水的儲量多,北方水的儲量少3.如圖是實驗室電解水的簡易裝置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接通直流電后,甲試管產生的是氧氣,乙試管產生的是氫氣;導線A接電源正極,導線B接電源負極。(2)甲試管與乙試管內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3)電解水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1.詩仙李白曾高呼“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中包含的科學原理分別是(A)A.降水和徑流B.徑流和下滲C.蒸發和降水D.水汽輸送和徑流2.下列有關地球水體儲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確的是(C)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氣水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3.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有(D)A.液態和固態B.液態和氣態C.氣態和固態D.固態、液態和氣態4.地球上的水處于不停地運動和相互轉化中,下列不屬于水循環的主要環節的是(C)A.蒸發B.徑流C.太陽輻射D.水汽輸送5.地球上主要水體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A.大氣水B.河流水C.海洋水D.冰川水6.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的劃分依據是(A)A.水的空間分布B.水的化學性質C.水的物理性質D.水汽含量的多少7.隨著海綿城市試點越來越多,臺州也在全力助推海綿城市發展。海綿城市是指降雨時能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設海綿城市要求的是(D)A.植樹種草,增加城市綠地面積B.疏浚河道、溝渠,建設并保護濕地C.采用透水材料鋪裝城市的綠道、廣場D.大量建設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8.電解水的實驗證明,水是由(C)A.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的C.氫和氧組成的一種物質D.一種混合物組成的物質9.有關水的敘述,正確的是(B)A.水在通常狀況下不穩定B.在通常狀況下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C.水在加熱的情況下會分解成氫氣和氧氣D.純凈的水也可以導電10.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下面是某同學對水的一些認識,你認為正確的是(B)①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一種物質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③水通常以液態和氣態存在④有許多物質可以在水中溶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如果產生的氫氣的體積為5cm3,則產生的氧氣的體積為(B)A.10cm3B.2.5cm3C.5cm3D.1cm31.在下列水體中,占陸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B)A.地下淡水B.冰川水C.江湖水D.大氣水2.能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的循環是(B)A.海上內循環B.海陸間循環C.陸上內循環D.大洋循環3.下列關于水資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B)A.干旱的沙漠地區,水資源比較貧乏B.赤道附近和距海較近的地區,水資源豐富C.森林覆蓋良好的水庫區水循環比較活躍D.全球大約有30%的地區面臨著缺水危機4.如圖是水電解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水電解屬于物理變化B.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D.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的5.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卮鹣铝袉栴}:(1)若甲試管中生成氣體B,則B是氧氣,b應接電源的正極。(2)圖中現象表明實驗是“未開始”“剛開始”還是“已進行一段時間”?請說明理由已經進行一段時間,因為兩極產生的氣體體積之比大致為2:1。如果該實驗中產生氧氣的體積是8毫升,則生成氫氣的體積是16毫升。該實驗表明,水在通電情況下可以生成兩種氣體,寫出它的表達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1講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組成(學生版).docx 第01講 地球上的水和水的組成(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