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說出實驗法研究的一般步驟。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資料,鍛煉綜合分析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嘗試設計簡單的實驗并控制實驗條件。二、教學重點:實驗法的一般步驟。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三、教學難點:利用對照實驗的原則設計實驗。四、教學準備:收集響尾蛇生活習性的相關資料,并剪輯關于響尾蛇捕食獵物的視頻,控制在課堂允許的范圍內。制作教學授課課件,嘗試使用SMART制作課件,達到師生互動,實現電子白板的交互性功能。五、教學方法和過程:知識回顧:【注】:本課是開始嘗試將SMARTNOTEBOOK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這當中使用到了其中的配對的模版,可以檢測多個學生對上節知識點的掌握,主要檢測內容為生物學發展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與其對應的科學家之間的關系。新課學習實驗法研究的事例:響尾蛇是如何追尋它放走的獵物的?響尾蛇的簡介:【圖片展示】:4張不同的響尾蛇的圖片【相關資料】:響尾蛇是一種毒蛇,長約2米。身體呈黃綠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尾端有角質環,運動時能發出聲音,故稱為響尾蛇。分布于北美洲、南美洲也有近似種。【過渡】:你了解的響尾蛇是怎樣的?(此處若學生的知識量達到要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播放視頻】:響尾蛇捕食瞬間。【設疑】:學生觀看完視頻以后,利用當中直觀形象的介紹,提出問題:響尾蛇會直接將響尾蛇吞下嗎?發現并提出問題:【現象】:響尾蛇捕獲到獵物后,它的毒牙會迅速將毒液注入獵物內,并不馬上把獵物吞下,而是放獵物逃走,過一段時間再去追尋和吞食獵物。【問題】:響尾蛇是根據什么標記去追尋中毒的獵物的?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響尾蛇的視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覺可見光,而不能看清物體。響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對能感受熱的結構,可以感受較近的動物體溫。響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氣中的氣味。一只沒有被響尾蛇咬傷的動物不能觸發響尾蛇的追蹤行為。作出假設【過渡】:那么你認為響尾蛇是怎樣去追蹤獵物的呢?A.【學生交流】:提出自己認為的合理假設,爭取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B.【科學工作者提出的一個假設】:響尾蛇是根據自己毒液的氣味來追尋受傷的獵物的。⑤設計實驗方案:此處讓學生來進行設計,利用電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可以將學生的思路記錄下來,進行更多的交流,完善方案。⑥實施實驗并記錄:【學生活動】:學生利用已有的圖片來進行簡單的模擬。【實驗組】:從一個蛇洞里拖出一只被響尾蛇襲擊中毒而死的老鼠,沿著事先已設定的彎曲路徑,拖了一段較長的路程。此時,觀察到響尾蛇的頭緩慢地左右移動,同時它的舌迅速地伸縮并輕打著,然后,它沿著科學工作者設定的路徑爬了過來,最后追尋到那只中毒的四鼠。【對照組】:將一只沒有被響尾蛇襲擊過的死鼠,按實驗組的設計進行實驗,結果發現響尾蛇沒有去追尋這只死鼠。【討論】:實驗中兩只死鼠的唯一區別是什么?實驗中為什么要設計一只沒有被響尾蛇襲擊過的老鼠?為什么要多次重復實驗?⑦分析實驗現象:從上述對照實驗分析出響尾蛇沒有追尋沒有被咬的死老鼠,是因為沒有毒液的氣味。⑧得出結論:關于毒液氣味的假設是成立的。【小結】:實驗法的一般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用實驗法研究影響生物分布的環境因素【簡介】:鼠婦的生活習性。【學生活動】:設計實驗方案,強調實驗的原則。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練習冊:P11:知識結構的填空題,P12:選擇題:1、4、5、6)六、板書設計:2-2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實驗法的一般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