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4蒸騰作用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解釋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舉例說出氣孔數目和分布與植物蒸騰作用的關系。3.說明蒸騰作用對植物生活的意義。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植物蒸騰失水的演示實驗,提升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二、教學重點:1.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2.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實驗。三、教學難點:1.蒸騰作用的概念。2.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實驗。四、教學準備:1.提前準備“植物蒸騰作用現象”的相關實驗,用于課前的導入部分。2.收集與蒸騰作用相關的生活實例,包括:旁晚或陰天移栽植物,大樹底下好乘涼,植物到了冬天會落葉等等。3.制作教學授課課件。五、教學方法和過程:(一)新課導入1.炎炎夏日,烈日當空,大家最想選擇的旅游景點是哪種類型?(意在引導學生說出森林中可以感受到低溫,濕潤。)2.在晚上,許多老人喜歡在樹下乘涼,為什么呢?(學生給出的各種答案暫不做評價,作為整節課的引子。)(二)新課學習【過渡】:學習完今天這節課,前面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實驗。1.植物體內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①植物的蒸騰現象:從一株闊葉植物上,剪下大體相同的兩個枝條,一個枝條上剪除全部葉片,另一個枝條上減掉下部分葉片,在兩個相同的小試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將兩個枝條分別插在兩個試管中,管內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別套在兩個枝條上,結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氣,將上述實驗裝置放在有陽光、溫暖的地方,數小時后,觀察發生的實驗現象。【討論】:A.兩個試管內的水面上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防止試管內水分的蒸發。)B.為什么要將實驗裝置放在溫暖、有陽光的地方?(在溫暖、有陽光的地方,植物的蒸騰速率較快,容易觀察到預期現象。)C.描述兩個塑料袋上出現的實驗現象。(有葉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現水珠,沒有葉片的塑料袋上沒有水珠。)D.試解釋發生上述實驗現象的原因(水分以氣體形式通過葉片上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水蒸氣在塑料袋上凝結成水珠。)【結論】: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②蒸騰作用【過渡】:到底什么才是蒸騰作用呢?我們首先學習它的概念。【定義】:水分以氣體形式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場所】:主要在葉片下表皮進行,少量在葉柄及幼嫩的莖進行。【設問】:為什么說主要在葉片下表皮進行,這與什么結構緊密聯系?氣孔。蒸騰作用可由氣孔的開合調節。③探究植物氣孔的數目和分布【引】:那么氣孔的分布以及其數目具備怎樣的特點?【簡介】:在葉片單位面積中氣孔的數目及其分布狀態因植物的種類不同而異。有些植物葉片的上表皮、下表皮都有氣孔,但下表皮的氣孔較多;有些植物只限于下表皮;沉水植物的葉一般沒有氣孔;少數浮在水面的葉子,例如:睡蓮,氣孔僅見于上表皮。總之,陽地植物比陰地植物葉表皮的氣孔多,不同環境中的同一植物,葉表皮氣孔的數目不同,陽光充足處較多,陰濕處較少。因此,植物葉上氣孔的數目和分布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④蒸騰作用的途徑:【引】:眾所周知,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但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卻是葉,那么中間經歷了哪些器官、結構呢?【圖片展示】:根、莖、葉。根毛細胞吸收的水分進入各間層細胞中流入根、莖、葉的導管,最終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氣孔散失到大氣中。【歸納】:蒸騰作用的過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細胞根、莖、葉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2.蒸騰作用的意義【引】:曾有人做過一個統計:一株玉米一生中要利用400斤的水,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水要用于蒸騰作用,百分之五用于各項生命活動。這是不是一種浪費呢?①可以降低植物體的表面溫度②促進植物體對于水分的吸收和運輸③促進植物體對無機鹽的運輸④可以調節氣候,增加降雨量3.應用①為什么說“大樹底下好乘涼”?②為什么往往在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③森林附近地區往往降雨較多,為什么?④植物為什么落葉?(三)課堂小結(四)課堂練習六、板書設計:5-4蒸騰作用1.主要器官:葉片2.結構:氣孔3.形式:水蒸氣4.途徑:5.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