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分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情況。說出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二)方法與過程:本節課應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采用自讀,小組討論、圖例展示、分析計算、實例介紹等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到生物學科知識,再運用生物學科知識去指導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我們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和資源意識,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和保護大自然。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及特點。碳循環過程。(二)教學難點:1.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分析。2.生態系統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系。三、教學時數:1課時。四、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方法:自讀,小組討論、圖例展示、分析計算、實例介紹等。學法: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法等。教學過程:復習提問:什么是生態系統?它的組成成分有哪些?什么是食物鏈?什么生物富集?(二)新課導入:教師設疑:魯賓遜流落到一個荒島上,那里除了有能飲用的水以外,幾乎沒有任何食物,隨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雞、15kg玉米。你認為以下哪種生存策略能讓你維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救援?試說明理由。下面有兩項選擇:1.先吃雞,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時用一部分玉米喂雞,吃雞產下的蛋,最后吃雞。學生討論。教師講述:大家都很聰明,都選擇第二個答案,理由也比較充分,因為第二種吃法可以給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維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動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沒有能量的供給也就沒有生命和生態系統。能量的流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就是能量流動,在能量流動的過程中伴隨著物質循環。那么,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怎樣流動的?物質是怎樣循環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主要問題。(三)新授課:1.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教師提問:每天我們不論工作、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許多能量,其他生物也一樣,這些能量最根本的來源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太陽(能)。教師提問:太陽能首先進入哪種物體內?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植物。教師提問:通過什么方式進入?學生討論回答: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機物中。學生活動:合作學習讀圖25-3,討論能量被固定在綠色植物體內后如何繼續流動?學生思考:能量伴隨什么流動?(食物鏈)能量由哪種生物流向哪種生物?(被取食者—取食者)在流動過程中能量是否有流失?(呼吸)逐級遞減教師講述: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能量從一種生物的流向另一種生物時,是不是100%傳遞?學生回答:不是,有一部分散失了,單向流動。教師講述、提問:剛才我們還了解到,能量由被取食者流向取食者,能不能倒過來,由取食者流向被取食者呢?學生回答:不能,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物質循環教師講述:在能量流動的過程中也必然伴隨著物質循環自然界中許多物質如N、P、S、C等元素都可循環,我們要詳細了解C循環。教師提問:生態系統中的碳主要以什么形式存了?學生回答:CO2,有機物。教師展示碳循環圖片。學生看圖討論總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碳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動植物和人在進行呼吸作用時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其殘體或被微生物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或被掩埋到地層中形成石油或煤也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重新參與碳循環。這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就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教師講述:除此之外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不斷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回到無機環境。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能量循環和物質循環,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可逆的。而能量流動常常伴隨著物質循環,生物在物質循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七、課堂練習:完成配套練習P93的自我測評。八、板書設計:第二節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一、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能量二、物質循環1.碳循環2.其他循環九、課后練習:完成配套練習P52~P53。十、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