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滬教課標版《生命科學》初中第二冊第四章第一節《解剖并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在解剖并觀察花和果實的活動中,學會解剖鏡的使用,掌握解剖花和果實的方法,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科學觀察的科學探究能力。2、知道花和果實的基本結構,為以后學習植物分類打下基礎,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3、利用云校家教育平臺上傳、分享、交流學習成果,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形成資源和成果共享的現代學習理念。二、學情分析學生在上一節課中學習了花的結構和植物繁殖,本節內容學生動手解剖并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在生活中學生認識了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實,對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形態結構有一定的認識,但對花藥及子房的內部結構沒有了解,因此需要借助解剖鏡,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解剖觀察。學生家中都有手機、平板等拍攝照片視頻的工具,可以記錄課前收集實驗材料的過程,拍攝的照片、視頻可以通過“云校家班級圈”,分享交流。我校網絡班班通,每個班都配有一套交互式電子白板,每個班配備了平板,每位學生都有云校家教育平臺的賬號。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以上多媒體設備及學習資源平臺,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生充分利用這些輔助工具,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通過手機拍照記錄解剖鏡視野中的圖像,通過班級圈分享照片,實現資源共享,互學互評。三、教學重難點解剖并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解決的策略:課前學學生自主收集花和果實,豐富的實驗材料有利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花和果實。課中通過同桌互學,教師示范了解解剖鏡的結構及使用方法。在親自解剖觀察過程中,學會解剖觀察的方法,認識花和果實的微觀結構,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交流展示,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中完成學習,實現小組合作學習、全班資源共享,在豐富的活動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四、教學流程圖五、教學過程教師的組織與引導學生活動數字化資源的使用及意圖互動試題,復習舊知出示翻牌互動試題“花的結構”“果實的結構”“果實的分類”,復習花和果實的結構。隨機挑人完成互動試題。回顧花和果實的結構及果實的分類知識,在白板上完成互動試題,鞏固舊知。利用教學助手設計翻牌選題,增加神秘感,激發學習興趣;利用互動試題設計標簽題,通過拖拽完成,節省課堂時間。課前收集,班級分享1、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花和果實的實驗材料,并將收集的材料拍成照片分享到“云校家”的班級圈。2、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展示“形色”軟件使用方法。收集實驗材料,使用平板拍照上傳至云校家班級圈,課中分享收集材料過程中的收獲與疑問。利用“云校家”的班級圈分享交流,實現資源共享,疑問互答。利用移動講臺的“同屏展示”功能演示如何使用“形色”軟件識別植物,方便學生觀看學習。解剖觀察,探究結構1、指導學生參照說明書,初步認識解剖鏡的結構。2、出示互動試題,檢測解剖鏡結構的掌握情況。3、課堂直播,示范解剖鏡的使用方法,展示視野中看到的物像。4、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拍照展示學生的實驗導學單,講解查找出現的錯誤。5、巡視指導學生完成以下實驗內容:(1)解剖并觀察花的結構(2)觀察不同果實的內部結構(3)觀察百合花花藥與子房的橫切切片1、參照解剖鏡使用說明書,認識解剖鏡的結構并了解使用方法。2、完成互動試題,鞏固解剖鏡的結構知識。3、觀看教師示范,學會解剖鏡的使用方法。4、閱讀教材14頁,完成實驗導學單,了解實驗內容,明確實驗步驟。5、同桌合作,按照實驗導學單的步驟,解剖并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在導學單中粘貼花的各部分結構,拍照上傳至云校家“學習成果”。利用互動試題,使用拖拽功能完成標簽題,檢測自學效果;使用“聚光燈”強調目鏡視度調節圈。通過“隨堂直播”展示教師操作,便于全班同學清楚看到教師的示范操作。拍照展示學生的實驗導學單,使用白板筆批改。學生使用平板拍攝解剖鏡視野中的圖像,上傳至云校家班級圈;在班級圈中查看其他同學發布的照片,實現實驗成果全班共享。教師使用手機拍照展示實驗導學單中粘貼的花的各部分結構,分享學生實驗成果。新聞鏈接,情感滲透展示屠呦呦及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相關新聞,滲透科學精神。暢談本節課的收獲。觀看新聞資料,領會科學精神。展示新聞資料和屠呦呦領獎照片,滲透科學精神。課外延伸,啟發創新啟發學生將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繼續去發現、去觀察、去探究、去創新。布置課后作業。傾聽講述,引發思考,課外繼續觀察探究。完成并上傳課后作業,鞏固課堂知識。展示校園美景圖片,激發學生課后繼續進行校園植物觀察的欲望。在云校家“學習成果”中上傳《實驗導學單》。六、板書設計4.2解剖并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一、實驗目的1、初步學會在解剖鏡下解剖被子植物花的基本方法。2、知道花和果實的基本結構,為以后學習植物分類打下基礎。二、實驗內容1、解剖并觀察花的結構2、觀察不同果實的內部結構3、觀察百合花花藥與子房的橫切切片七、本節課的亮點1、注重實驗過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課前自主選擇收集自己想要觀察的花和果實,實現了實驗材料的創新;課堂解剖觀察過程中,學生自己嘗試探索解剖和觀察方法,實現了觀察方法的創新,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實現了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目標。學生在親歷解剖觀察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實驗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課堂中展示交流實驗成果,啟發更多的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勤思考、多動手實驗。2、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課前學生在云校家班級圈分享交流收集實驗材料過程中的收獲與疑問,實現資源共享,疑問互答。教師使用教學助手中的翻牌、時間軸模板制作課件,清晰呈現教學內容;設計互動試題,通過拖拽完成,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中教師使用互動課堂授課,利用手機操作課件,方便靈活。云校家軟件中的“隨堂直播”“隨堂拍攝”“隨機點人”“批注”等功能,輕松實現師生互動,人機互動。恰當使用平板和班級圈輔助學習,直觀呈現顯微結構,增強了課堂學習效果。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