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1)——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特征。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和人類的作用3.通過自主探究、動手觀察,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比觀察、獨立思考、資料分析,合作探究,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通過對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比較,養成分析、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關注生物圈中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況,增強保護環境意識。二、重點和難點重點:1.水綿的形態結構和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2.葫蘆蘚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的特點及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3.蕨類植物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特征、生殖的特點及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難點: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三、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說明引入展示植物精美的圖片,引發學生探究植物的興趣。植物種類繁多,大部分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養料,為自養類型。學生觀賞,激發學習的興趣。PPT課件演示各類珍稀植物的圖片:水杉、銀杉、銀杏珙桐等藻類植物藻類植物的生活習性藻類植物的形態特點藻類植物的生殖方式藻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教師演示魚缸中的水綿,播放觀察藻類植物視頻。讓學生觀察比較它們的生活環境。出示藻類植物的標本,指導學生觀察其它的藻類植物,總結藻類植物的一般特性。出示衣藻的掛圖,讓學生了解單細胞藻類的結構。分組提供學生藻類植物的標本。(提問:海帶、紫菜等藻類能否進行光合作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海帶上的孢子囊,說明其可以產生成熟的孢子,繁殖方式為孢子生殖。組織學生討論藻類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學生比較這些藻類植物的生活環境,了解到藻類植物有兩大類:有淡水藻類和海藻。觀察、討論思考如下問題:水綿是否有根、莖、葉的分化;形狀;顏色;葉綠體什么形狀,其在細胞中如何排列;單細胞還是多細胞;營養方式等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老師的提示和指導,觀察其它藻類植物的標本。并思考問題,歸納藻類植物的形態特點:含葉綠素,自養,水生,單細胞、群體或多細胞,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苔蘚植物的生活習性苔蘚植物的形態特點苔蘚植物的生殖方式苔蘚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教師通過PPT展示葫蘆蘚,通過觀察葫蘆蘚圖片了解其生活環境。提出問題。1.葫蘆蘚植株呈什么顏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2.葫蘆蘚的莖與葉、假根有什么特點?3、從葫蘆蘚的形態結構特點來說明它為何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出示其他苔蘚植物的標本,指導學生觀察,總結苔蘚植物的一般特性。出示葫蘆蘚生殖過程的掛圖,講授其生殖過程。并提問:葫蘆蘚生殖過程有什么特點?組織學生討論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通過觀察后,讓學生介紹葫蘆蘚的生活習性:陰濕的地面和背陰的墻壁上。葫蘆蘚植株顏色為綠色,植株的高度約為1~3厘米;它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莖和葉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輸導組織,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其它苔蘚植物的標本,歸納苔蘚植物的基本特征。植株矮小,沒有維管束,不具有真正的根,水生到陸地的過度類型,學生學習葫蘆蘚生殖過程,其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明確了它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這也就決定葫蘆蘚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了解苔蘚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葫蘆蘚的形態結構特點與其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幫助學生理解葫蘆蘚的生殖特點與其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關注生物圈中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況,增強保護環境意識。蕨類植物蕨類植物的生活習性蕨類植物的形態特點蕨類植物的生殖方式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演示蕨的標本,讓學生觀察。并提問學生是否能說出植物的名稱和其生活的環境。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蕨的標本,歸納。提出問題:蕨植株是什么顏色?它與葫蘆蘚相比有何不同,高度有什么變化?是否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無葉脈?出示卷柏、鹿角蕨、滿江紅等其它蕨類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總結蕨類植物的一般特性。展示PPT上的蕨類植物葉子的背面,指導學生觀察蕨的背面孢子囊的結構,其生殖過程離不開水,思考它的生殖方式。組織學生討論蕨類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學生思考回答:蕨,生活于陰濕的陸地。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蕨的標本,思考討論。蕨植株是綠色。植株比葫蘆蘚高大。有了根、莖、葉的分化,有葉脈。植株比較高大。學生觀察蕨的圖片,討論、歸納蕨類植物的基本特征:具有根、莖、葉的分化,有維管束。學生觀察葉的背面有孢子囊,明確蕨類植物生殖方式為孢子生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了解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學生對蕨比較生疏,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賞植物腎蕨,然后指出它們是屬于同一類植物。PPT展示卷柏、鹿角蕨、滿江紅等其它蕨類的圖片。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課堂小結比較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特征和生殖方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比較、歸納,完成學案。列表比較。五、教學反思:本節課重點對三類植物類群從生活環境、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探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不是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幾類植物的形態特征,通過教材文本、PPT上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等來判斷這些植物分別屬于哪一類群,從而掌握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相關知識。通過分組討論、表達交流、列表比較等多種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通過本節的教學,學生對苔蘚植物葉的特點缺乏理性認識。因此對它可以當做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物不理解最好能以一個具體實際的例子結合真正的苔蘚植物特點來說明最好。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