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教案基本信息名稱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執教者課時1課時所屬教材目錄冀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教材分析本節課的內容設置是學生學習植物學知識的入門課,在實驗室里觀察多種植物的形態特點,進一步了解植物多種多樣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學情分析學生在小學自然中觀察過很多植物,對觀察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他們對科學觀察的內涵以及科學觀察的方法可能了解的少一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說出實驗室觀察植物的一般方法。識別常見植物的根、莖葉、花等器官。分析植物的器官生長與環境的關系。過程與方法目標應用實驗、觀察的基本方法,識別植物各器官的形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關注身邊的植物,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形成科學觀察植物的習慣。教學重難點重點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觀察技能的培養和訓練。難點理解植物根、莖、葉、花的生長與環境之間統一關系。教學策略與設計說明通過對課件顯示內容的討論,讓學生在親自動手觀察的基礎上,掌握科學觀察的方法,理解植物根、莖、葉、花的生長與環境之間的統一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2分鐘)展示圖片,讓學生描述看到的內容,從而引出觀察的課題。觀察各植物和他們的生活環境,我們會獲得哪些信息呢?觀察、描述圖片內容。通過學生對圖片內容的觀察、描述引出本節課的內容。二、講授新課(35分鐘)用多媒體展示植物的直根系和須根系的圖片并參照課本圖3—1與3—2分析直根系與須根系的各自特點。學生觀察,總結觀察結果。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指出根系是一株植物體上所有根的總和。根系有直根系和須根系兩種類型。直根系由主根和側根構成。須根系由不定根構成。學生對比自己的分析總結結果并加以改正和完善。加強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多媒體展示小麥、大豆、白菜、月季、高粱等植物的根,提問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須根系。并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小組進行交流,代表發言。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認真體會事物的本質。用多媒體展示植物(竹子)的圖片并參照課本圖3—3分析植物竹子莖的特點并總結。莖上有節,節是莖的特征,節上有葉和芽。小組討論、總結并發言。培養學生會交流的科學品質,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思考:我們常吃的蔬菜哪些是莖?莖與根主要的區別是什么?(1、從結構上2、從生活環境上3、從功能上三方面。)看書并在老師的提示下進行總結回答。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總結對比能力。用多媒體展示植物葉的圖片并參照課本圖3—4進行提問:莖上有葉,葉有什么特點呢?講解:完全葉由葉片、托葉和葉柄三部分構成。學生看書與圖片進行回答。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課堂地位。展示幾種蟲媒花(例如:月季花)和幾種風媒花(例如:狗尾草的花)。讓學生閱讀相應的課本內容并作總結。填寫44頁的表格。同學生學習、討論以后選三種多媒體圖示進行表格填寫。通過此活動,加強學生對生物表格的認識。我們對植物的各個部分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說出下列圖片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嗎?展示馬鈴薯、甘薯、荸薺、藕的圖片。討論、交流二者的不同及不同的原因。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予以肯定性評價,借此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教育。植物為什么會有變態根、莖、葉的存在?(提示:與植物的環境相聯系。)學生分析并理解植物根、莖、葉、花等器官的外部形態及其與環境相適應。閱讀資料是獲得信息的一個重要方法。課堂小結2分鐘植物根、莖、葉、花的特點。植物根、莖、葉、花的結構特點與所處的環境相適應。布置作業1分鐘用我們學到的科學觀察的知識,觀察并描述一種你喜歡的植物。板書設計第一節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植物根系的概念及分類。植物葉的結構及葉脈的分類。植物莖的結構特點。植物花的分類及相應特點。植物根、莖、葉、花的結構與功能與生活環境相適應。教學反思1、本節課的內容是通過對植物根、莖、葉、花的觀察,讓學生學會科學觀察的順序、方法,為以后的生物課程奠定基礎,整節課內容緊湊學生互動活動多,師生配合默契成功的完成了本節課的內容,個人對本節課比較滿意。2、課程中學生通過對植物根與葉的觀察、發現并總結是本節課最精彩的地方,學生生通過這個環節既掌握了科學觀察與總結的方法,又從中發現并總結出本節課的內容,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3、課程中,有些學生對觀察的順序還不夠明確,總是出現總結的分類混淆,故在教學中應多進行單個指導。4、通過其他老師的評課內容進行總結和反思,若再重講這節課,應加入教師對植物根、莖、葉的簡單繪畫過程,以及學生繪畫后出現的錯誤分析總結的師生討論兩個環節,這兩個環節主要是針對學生對植物根、莖、葉的結構了解的加強,整體課堂的時間再稍做調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