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說出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及其主要功能;2、說出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二、教學重點1、觀察葉片的結構。2、識別葉片的各部分結構。3、觀察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三、教學難點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葉片結構的知識是理解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認識基礎。在宏觀世界里,一片綠葉給學生的整體印象比較深刻,而要識別顯微鏡下葉片的結構,分辨不同的葉片細胞,懂得葉片細胞有的含葉綠體,有的不含葉綠體,理解葉片的不同細胞有不同細胞有不同的功能,對于初中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課件實驗演示五、教學過程(一)、復習鞏固1、回顧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鞏固光合作用的公式;2、思考問題:(1)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2)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4)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氧氣(二)、導入新課1、不通過觀察不同植物的葉,知道同植物葉的形態多種多樣,但它們結構相識。2、思考:葉片的結構是怎樣的呢?它的哪些特點與其進行光合作用相適應?(三)、觀察實驗:葉片的結構1、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步驟一:把綠葉放在載玻片上,用手把綠葉按平。步驟二:用刀片慢慢的切綠葉,綠葉切的越薄越好。步驟三:把切好的綠葉放入有水的培養皿中,使葉片的切片散開。步驟四:在培養皿中選擇最薄的切片放在載玻片上,然后蓋好蓋玻片。2、將自制的臨時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的低倍鏡下觀察。說出葉片的各部分結構。(四)認識葉片的基本結構(觀察課件呈現圖片)綠色植物的葉片一般包括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表皮位于葉片的最外層,分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細胞的外壁常有一層角質層,可以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葉內的水過度散失。表皮上有一種成對存在的腎形細胞,叫做保衛細胞。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叫做氣孔。氣孔是葉片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葉肉位于上表皮與下表皮之間,一般分為柵欄層和海綿層。柵欄層的細胞排列比較整齊,細胞里含有較多的葉綠體。海綿層的細胞排列比較疏松,細胞里含有較少的葉綠體。葉脈分布在葉肉之間。葉脈具有輸導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的功能,還具有支持葉片的功能。(五)、課堂練習:根據葉的結構,回答問題(課件呈現)(六)、探究: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片的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又含葉綠素。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在生命活動旺盛的綠葉細胞中,葉綠素的含量很多。1、觀看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討論:葉片為什么呈現綠色?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是葉片呈現綠色的主要原因。葉綠中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沒有葉綠素,綠色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只有在地定強度的光照下,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來源。葉綠素也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生產實踐中,可以利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產韭黃。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1、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七、課堂達標練習(課件呈現)八、布置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