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歷史人物事略大全 圖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法老,在他統治時期,古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 漢謨拉比: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完成統一,制定《漢謨拉比法典》。 喬達摩?悉達多:印度釋迦族王子,公元前六世紀創立佛教,被稱為“釋迦牟尼”。 伯里克利: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主政雅典,使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亞歷山大:馬其頓國王,公元前334年進攻波斯,后來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大流士三世:波斯國王,公元前334年與馬其頓國王在敘利亞伊蘇斯平原決戰失敗。 斯巴達克:羅馬角斗士,公元前73年率奴隸發動起義。 凱撒:公元前49年曾任羅馬執政官和地方總督,控制了元老院,后被謀殺,創“儒略歷”。 屋大維:公元前27年創“元首制”,建立羅馬帝國。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相傳《荷馬史詩》的作者。 德謨克利特:古希臘哲學家,“原子論”的提出者。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家,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百科全書式學者,創立了邏輯學等新學科。 耶穌:基督教創立者。 克洛維:481年法蘭克王國國王,皈依基督教,擴張王國領土。 查理:800年羅馬教皇為他舉行加冕禮,被稱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 查士丁尼一世:527年任東羅馬帝國的皇帝,529年編成《查士丁尼法典》。 孝德天皇:日本天皇,646年推行“大化改新”。 源賴朝:12世紀晚期,率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 穆罕默德:7世紀創立伊斯蘭教。 但丁:意大利文藝復興先驅,代表作《神曲》。 達?芬奇: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劇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馬可?波羅:意大利人,著有《馬可波羅行記》,元代時到過中國。 迪亞士:發現到非洲好望角的新航路。 達?伽馬:1498年,繞過好望角,橫渡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 哥倫布:三次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他的船隊環球航行一周,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詹姆士一世:蘇格蘭和英格蘭國王,推崇“君權神授”理論。 查理一世:英國國王,164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被推上斷頭臺。 克倫威爾:領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被議會尊為“護國主”,獨攬大權后被殺。 查理二世:1660年英國國王,恢復了君主制。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瑪麗和威廉: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中,被請做英國國王,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兒和女婿。 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領導美國獨立戰爭。 杰斐遜: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起草人。 康華利:英軍將領,1781年在約克鎮戰役中戰敗向美法聯軍投降。 路易十六:法國國王,1793年法國大革命中以叛國罪被處死。 羅伯斯庇爾:法國大革命中組成救國委員會,打退反法聯軍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后在政變中被殺。 拿破侖: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制定《拿破侖法典》。 凱伊:英國人,1733年發明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 哈格里夫斯:英國人,1765年發明珍妮紡紗機,提高紡紗速度。 瓦特:英國人,改良了蒸汽機。 斯蒂芬森:英國人,1825年設計出蒸汽機車。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國人,1848年發表《共產黨宣言》,創立馬克思主義。 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章西女王:1857年領導印度民族大起義后失敗犧牲。 彼得一世:18世紀俄國沙皇,推行改革,使俄國成為歐洲強國。 亞歷山大二世:俄國沙皇,1861年推行廢除農奴制的改革,使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林肯:美國總統,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 明治天皇:日本天皇,1868年實行一系列改革,史稱“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法拉第:英國科學家,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愛迪生:美國發明家,發明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等。 奧托:德國工程師,1876年造出第一臺煤氣內燃機。 戴姆勒:德國工程師,1883年研制出汽油內燃機。 狄塞爾:德國工程師,發明了柴油內燃機。 本茨:德國人,制造出第一輛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被譽為“汽車之父”。 福特:美國人,1913年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 萊特兄弟:美國人,飛機的發明者。 諾貝爾:瑞典化學家,現代炸藥、無煙炸藥發明者,諾貝爾獎設立者。 海厄特:美國人,1869年發明賽璐珞制造技術,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 夏爾多內:法國人,1884年發明了人造纖維技術,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 牛頓:英國科學家,近代科學之父,在天文學、數學、力學等領域有杰出貢獻,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著作《物種起源》,提出進化論觀點。 巴爾扎克:法國作家,完成一套名為“人間喜劇”的小說集,代表作《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作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貝多芬:德國作曲家,代表作《英雄交響曲》。 梵高:荷蘭畫家,代表作《向日葵》、《夜間的咖啡館》。 普林西普:1914年6月28日,刺殺費迪南大公夫婦,制造薩拉熱窩事件,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列寧: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蘇聯,推行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 勞合?喬治:英國首相,參加巴黎和會,操縱和會和《凡爾賽條約》簽訂。 克里孟梭:法國總理,參加巴黎和會,操縱和會和《凡爾賽條約》簽訂。 威爾遜:美國總統,參加巴黎和會,操縱和會和《凡爾賽條約》簽訂。 斯大林:對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形成蘇聯模式(斯大林模式),領導蘇聯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參加過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 甘地:印度國父,印度國大黨領袖,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扎格魯爾:埃及華夫脫運動領導人,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發展奠定基礎。 卡德納斯:1934年當選墨西哥總統,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富蘭克林羅斯福:1933年美國總統,施行新政,采用國家干預經濟手段扭轉經濟形勢,幫助美國渡過危機。 墨索里尼: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加入軸心國集團參加二戰。 希特勒: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建立法西斯專政,制造“國會縱火案”,屠殺猶太人,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廣田弘毅:1936年上臺組閣,受軍部控制,建立日本法西斯政權,加入軸心國集團,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丘吉爾:英國首相,參加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領導英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杜魯門:美國總統,1947年3月,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形成“杜魯門主義”。 馬歇爾:美國國務卿,1947年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 赫魯曉夫:蘇聯國家主席,1953年上臺執政,推行改革,未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弊端。 勃列日涅夫:蘇聯主席,1964年執政,在經濟上推行新政策,但經濟畸形發展。 戈爾巴喬夫:1985年擔任蘇聯領導人,經濟、政治改革均失敗,導致蘇聯解體。 卡斯特羅: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領導古巴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曼德拉:1994年,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