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1屆高考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與方法:《政治生活》解題規律 【題型概述】 高考文綜39題《政治生活》試題的設問中多數都有明確的主體要求,這類試題常見的設問有兩種情形:一是從“為什么”角度考查某一主體做某件事情的原因;二是從“怎么辦”角度考查某一主體或某些主體解決問題的措施、建議等。因此,主體分析法是應對該類試題行之有效的方法。運用主體分析法,首先要明確行為主體是什么,解題時結合設問要求、材料信息,把行為主體作為切入點,然后分層作答。 【背景材料】 能夠被選為第39題《政治生活》的背景材料,均是當年回內外重大時政熱點,是當今政治生活中黨和國家治國理攻的重大戰略,決策部名或會議精神。很多是長效熱點。??伎键c。 例如: 2020年全I卷以村民自治為話題設置試題情境;全國II卷以民法典的通過這一政治生活的大事背景材料;全國Ⅲ卷以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話題設置試題情境。 2019年全I卷以全國政協的組成召開多種形式的協商會議為背景材料;全國II卷以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進展為背景材料。 2018年全國I卷以憲法的修改為背景材料;全國II卷以堅持黨的領導為背景材料。 2017年全國I卷以全同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做出解釋為背景材科;全國II卷以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間的關系來分析政府履行公共文化職能為背景材料。 選擇這些內容作為第39題《政治生活》的背景材料,有其理論上的依據和現實的必然。 ①從理論上看。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政府、政協的相關知識都是《政治生活》中的主干知識. ②從現實來看,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政府、政協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都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發揮著非常重大的作用。與之相關的重大活動、決策、戰略、部署等,理所當然應該成為第39題背景材料的重要來源。 【考查知識】 第39題《政治生活》特別注重對主干知識的考查,只是考查的角度和側重點稍有不同?!墩紊睢分械闹鞲芍R或高頻考點主要有:公民的政治參與;政府的職能、責任、依法行政、審慎用權、接受監督;黨的領導、執政理念、宗旨、模范帶頭作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性質、地位、職能、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政協的性質、職能、作用;主權國家,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設問方式】 第39題的設問方式多種多樣,以說明分析類,闡述理由類、措施類、原因類,意義類為主,強調對考生各種能力的綜合考查。有的設問切人口比較小,較為具體。 如:"說明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說明為什么必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做出解釋以及這一解釋的重要意義”; 有的設問跨度則比較大,綜合性強,如:“說明憲法悠改是如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 無論設問方式如何變化、怎樣新奇,都是對考生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綜合檢測,都需要考生認真仔細、辨別清楚。 【2021年高考命題預測】 1.結合有關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具體行為的事例,考查考生對公民參與政治生活途徑與方式、政治生活原則的理解和運用。 2.結合我國社會生活中事關政府的熱點問題,考查考生對政府的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宗旨、工作原則、依法行政、權力監督的綜合理解和運用. 3.結合黨的重大工作、政策及黨的有關會議,考查考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性質、宗旨、執政理念、黨與人民之間等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4.結合“兩會”的相關內容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考生對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及其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理解;5.結合人大代表在當前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考查考生對人大代表權利與義務的理解和運用。 6.結合民主黨派和人民政協的相關工作考查我國的政黨制度的相關知識。 7.結合黨和政府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措施,考查對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理解和運用. 8.結合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當前國際局勢呈現的特點、我國在外交領域具體的行為、我國堅定和平發展道路的理念考查考生對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我國外交政策、和平發展道路的綜合運用。本部分內容需要把握我國在國際舞臺中的時政大事,以外交大事為切入點,綜合考查我國外交所面臨的國際形勢以及我國的態度,綜合運用國際社會的知識進行作答。 【解題思路】 解題的一般思路 【解題技巧】 1.知識心中留,解題如神助 《政治生活》常見的主體有公民、政府、黨、人大、人大代表、政協、國際社會等。 把每一個主體的相關知識層次化、系統化,有助于我們深人、細致、牢實地掌握每一個主體的知識,解題時才能做到以知識為綱,有針對性、條理性地去分析、解讀和獲取材料信息,以不變應萬變。 主體 試題背景材料涉及具體稱謂 公民 市民、居民、村民、網民、群眾、老百姓、農民工、外來務工人員、專家學者、張三(某人)等 政府 國務院、省(市、縣、鄉鎮)政府、國家××部(局、委)、省××廳、市(縣)××局、政府領導人(總理、省長、縣長、鄉長)等 黨 黨中央、中共中央、中央政治局、總書記、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組織部、宣傳部)、各級黨委(省委、市委、縣委、鄉黨委)、黨支部、黨員干部等 民主黨派 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盟 人大 全國人大(人大常委會、人大代表)、省(市、縣)人大(人大常委會、人大代表)、鄉(鎮)人大、人大代表等 政協 全國政協(政協常委會、政協委員)、省(市、縣)政協(政協常委會、政協委員)、民主黨派等 2.顯性與隱性,材料來決定 顯性主體,是指設問中直接明確告知的考查的知識主體,如2019年全國I卷第39題的"人民政協”。 隱性主體,是指設問沒有直接、具體指出的知識主體。對此,我們只能依據試題背景材料中的相關息來確定考查主體。如2018年全國III卷第39題:“結合材料并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沒有明確具主體是誰)追責問責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意義。但試題材料中的"黨中央、國務院"等信息很清楚地知了試題考查的知識主體是“黨和政府”。 3.宏觀與微觀,其實很簡單 宏宏觀主體一般由多個微觀土體構成,且各個微觀主體之間 一般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如2018年全國I卷第39題:“結合村料,說明憲法修改是如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設問中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即宏觀主體,它包括“黨、政府、人大、政協、人大代表”等微觀主體。 對于這種宏觀包微觀的試題,要結合材料。簡單闡明各微觀行為主體的作用。如本題可以結合憲法修改的過程進行具體分析:“黨依據新形勢要求決定啟動修憲工作一成立修憲小組一提出修憲建議一廣泛征求人民意見一提交人大討論一人大討論通過”。 微觀主體一般指題目中考查的某一知識主體。如2019年全國I卷第39題直接明確考查“人民政協"這一單一主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答案暗含點,材料來生成 政治生活中,不同行為主體的知識之間往往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我們在答案組織的過程中要善于歸納整合并加以靈活運用。如2018年全國I卷第39題:“結合材料,說明憲法修改是如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材料中,黨在修憲過程中廣泛征求人民意見,人大對修憲建議進行討論、審議等,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當家做主”的知識, 在組織答案時,就可以概括整合成“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答案構建】 構建第39題答案,一般清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以知識點為綱,多次梳理材料,查漏補缺 把材料信息與知識點有機結合,有層次地組織答案,避免知識點遺漏。組織好答案之后,一定要回頭看一看自己調用的知識點是否用完。然后,再次對材料進行整體閱讀,重新觀把握材料信息,認真思考沒有用到的知識點能不能融入宏觀材料信息,能不能形成一個答案要點一一這一點在答案要點組織得比較少時尤其適用。答案要點來自教材。 2.以材料為線,把材料本身隱含的信息組織到答案中去 如:2019年全國1卷第39問中,"政協組織本身的特點和優勢”這一知識點,在知識調用中是沒行的。但材料明確告訴了我們政協的組成形式,隱含了這 一知識點 。所以,組織答案時。要密切注意材料本身所反映的信息,答案要點來自材料。 3.以設問客體為限,答案組織不要超越設問客體指向的范圍 如2019年全國I卷第39題,對最后一點答案的組織,就應限于設問的客體一一國家治理體系明確的指向和限定。 【知識儲備】 在備考中一定要把握“公民觀、政府觀、民主觀、國際觀”這四個單元的內容,要厘清“一二三四五”------“一”即一條主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二”即兩大板塊:國內政治生活和國際政治生活;“三”即三大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四”即四項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五”即五大主體:公民、政府、人大、政黨、國家等主體入手,把握必備的知識結構特點。 公民 1.公民為什么要做一件事? 公式:必要性+重要性 ①必要性:我國國家性質、人民地位、公民權利。 ②重要性:第一,對公民——有利于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政治參與的熱情、能力,真正行使(實現)自己的民主權利。 第二,對社會或國家——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以及現代化及各項事業的發展。有利于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2.公民應如何做某事? 公式:內容+要求 ①內容: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 ②要求:宏觀上把握——依法有序地參與;中觀上把握——堅持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微觀上把握——各種民主方式的具體內涵、途徑(渠道)和要求。 政府 1.政府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公式:國家性質+職能+宗旨原則+決策+依法行政+監督+權威 (1)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政府要維護和捍衛人民的利益。 (2)政府擔負的職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3)政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4)是政府堅持審慎用權,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要求。 (5)是政府堅持依法行政的要求。 (6)是政府自覺接受監督,樹立權威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要求。 2.政府怎樣做某一件事? 公式:黨的領導+履行職能+宗旨原則+依法行政+決策+監督 (1)堅持黨的領導,貫徹落實人大的決議,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2)切實履行政府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職能,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3)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原則,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4)做到依法行政,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 (5)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 (6)政府權力自覺接受監督制約,推進政務公開,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樹立政府的權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中國共產黨 1.黨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公式:性質+地位+宗旨+治國方略與執政方式+執政理念+具體意義 (1)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是由執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地位決定的。 (3)是由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的。 (4)是落實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的體現。 (5)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體現。 (6)某件事的具體意義。 2.黨怎樣做某一件事? 公式:領導核心作用+宗旨+治國方略+執政方式與理念+領導方式+黨的建設+政黨制度 (1)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或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2)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3)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 (4)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5)加強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6)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7)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勢。 3.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是什么關系? 公式:黨的地位+性質、宗旨+基本執政方式+二者關系+意義 ①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 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國法律是黨和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依法治國就是要保障廣大人民當家作主。 ③中國共產黨的基本執政方式是依法執政。 ④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⑤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⑥只有堅持黨領導下的依法治國,才能更好地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人大 1.全國人大為什么做某件事? 公式:國家性質+人大地位、性質+職權+組織活動原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1)是由全國人大的地位、性質(全國人大在我國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決定的。 (2)是履行人大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的必然要求。 (3)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 (4)是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客觀要求。 (5)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2.全國人大如何做某事? 公式:治國方略+人大職權+組織和活動原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堅定制度自信 (1)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2)履行人大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3)支持人大代表行使其職權,維護人民利益。 (4)堅持民主集中制(權力機關與人民的關系、權力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5)堅定制度自信,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 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為什么要這樣做? 公式:地位+權利+義務+與人民的關系 ①由其法律地位決定的(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②是行使權利的表現(提案權、審議權、表決權、質詢權)。 ③是履行義務的需要(遵守法律;聯系群眾;接受監督)。 ④體現與人民的關系(產生、負責、服務、監督)。 2.人大代表應該怎樣做? 公式:權利+義務+素質 ①積極行使權利(提案權、審議權、表決權、質詢權)。 ②自覺履行好義務。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監督。 ③增強履職意識,提高履職能力。 民族 為什么維護民族團結? 公式:綜合國力+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統一+政治權利 民族團結、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是社會穩定的前提; 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 怎樣維護民族團結? 公式: 政治基礎+基本制度+政策保證+公民義務 ①政治基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額政體、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 ②基本制度: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③政策保證: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對一切破壞民族團結、分裂祖國的違法犯罪活動。 ④公民: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國際關系 1.設問模式 (1)某國重視國際安全的原因和依據或開展外交活動的合理性。 (2)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為什么有親離聚合? (3)怎樣處理好國家之間的關系,維護國家利益? 2.公式 (1)國家利益的重要性。 國家利益對主權國家的重要性+國家利益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影響 ①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②維護國家利益有利于地區的穩定與發展。 (2)國際關系的內容和形式。 多方面的內容+三種基本形式。 ①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內容。 ②競爭、合作和沖突。 (3)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 國家利益+國家性質+外交政策 ①國家利益是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是產生摩擦或沖突的根源。 ②國家性質和外交政策是影響因素。 ③國際關系紛繁復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我國 1.我國在對外關系中為什么做某事? 公式:必要性(權利義務、外交政策、國家利益、國際形勢等)+意義(國內、世界) ①必要性: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際形勢的要求(符合時代主題和時代潮流、符合多極化趨勢);符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 ②意義:對我國,提升國際地位、展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等。對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推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我國在對外關系中如何做某事? 公式:國際義務+國際競爭+國際形勢+國際關系+外交政策 ①國際社會成員角度:積極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自覺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②國際競爭的實質角度:抓住戰略機遇,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③國際形勢角度: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④國際關系角度: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⑤外交政策角度: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典型例題】 例1:.(2020年全國1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要求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堅持自治為基,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某地探索創新村民自治機制,形成“四會管村”模式。村黨支部委員會根據村民自治有關規定,討論決定舊村改造事項并提出要求。5個村民小組組長挨家挨戶走訪村民,匯集村民意見建議300多條,初步估算總投資上億元。村民議事會經過反復商議,形成兩套改造安置方案。第一套方案經費投入較多,涉及村頭大樹和祠堂的保留利用;第二套方案現代時尚,且相對省錢。兩套方案并報村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第一套方案獲得通過。在全體村民的積極支持配合下,村民委員會精心組織實施,不到兩個半月,378戶、10萬平方米的舊房全部順利拆遷完畢。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四會管村”實現村民自治的工作機制及其意義。 【答案】機制:黨的領導、民主管理和依法辦事有機結合;黨支部領導統籌,村民議事會協商方案,村民代表大會民主決策,村民委員會組織實施。 意義:堅持村黨支部的領導,有效匯集村民的意見建議,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提高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效能,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解析】本題以村民自治為話題設置試題情境,以某地探索創新村民自治機制的實踐為材料,從《政治生活》的知識角度設置問題,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闡釋事物、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解】本題要求考生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四會管村”實現村民自治的工作機制及其意義。知識限定比較寬泛,屬于中觀考查。試題分為兩步: 第一步,工作機制:考生閱讀材料,確定“四會”分別是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委員會,由這四個會在材料中的作為聯想相關知識,分析作答: ①村黨支部委員會角度:材料信息:村黨支部委員會根據村民自治有關規定,討論決定舊村改造事項并提出要求。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堅持黨的領導。 ②村民議事會角度:材料信息:村民議事會經過反復商議,形成兩套改造安置方案。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一方面堅持民主管理,同時又依法辦事。 ③村民代表大會角度:材料信息:村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兩套改造安置方案。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村民代表大會民主決策。 ④村民委員會角度:材料信息:村民委員會精心組織實施,不到兩個半月,378戶、10萬平方米的舊房全部順利拆遷完畢。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村民委員會組織實施。 第二步,分析“意義”:考生結合材料分析,從“四會”的作為看,可以從黨的領導、民主自治等方面闡釋;從“不到兩個半月,378戶、10萬平方米的舊房全部順利拆遷完畢?!钡刃畔⒄f明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效能得以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得以提升。 【點睛】本題解答的關鍵在于知識角度的確定,考生可從試題的關鍵詞“四會”聯想相關主體、相關知識要點,展開分析。本題解答的重點在于對材料的解讀,考生可從不同的行為主體給材料劃分層次,然后對應相應的知識糅合材料信息,如本題涉及黨支部、村委會、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大會,分別劃分層次,聯想知識要點,分析作答。 例2:(2020年全國2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兩會審議、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備受國內外關注。 參加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在各界別小組討論民法典草案,委員們認為,民法典草案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貼近百姓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反映新時代需求,是維護公民各項權利的一部百科全書。 經過人大代表的認真審議和熱烈討論,根據各方面意見,民法典草案最終修改100余處,其中實質性修改40余處。5月28日,民法典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成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 結合民法典的通過,闡述兩會所彰顯的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 【答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現形式。人大代表參加行使國家權力,人大會議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審議通過民法典,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在民法典草案討論中,政協委員共商國是,反映社情民意,建言資政,彰顯協商民主獨特優勢。 【解析】本題依據民法典的通過這一政治生活的大事,考查兩會所彰顯的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本題屬于體現類的主觀題,設問常規,重點考查學生關于兩會以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 【詳解】本題要求學生結合民法典的通過,闡述兩會所彰顯的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屬于體現類主觀題,知識范圍為《政治生活》。首先,要明確兩會是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也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而結合兩會在民法典通過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全國政協委員認真討論,這說明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優勢。人大代表參與審議和討論,認真行使審議權和表決權,全國人大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行使立法權通過民法典,堅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彰顯了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獨特優勢。 例3:(2020年全國3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機和嚴峻考驗。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面臨重大威脅。 面對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天災,中國果斷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抗擊疫情重大戰略成果,毫不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盡己所能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支持全球抗擊疫情。 2020年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并發表《攜手抗議 共克時艱》講話,倡議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積極支持國際組織發揮作用,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結合材料并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為什么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答案】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之間交往日益頻繁、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在重大傳染性疾病面前各國都難以獨善其身;全球疫情防控,事關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事關人類前途命運;只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合作,攜手應對,才能打贏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恢復經濟社會發展,護佑世界和人民康寧。 【解析】本題以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話題設置試題情境,以中國抗疫舉措、成果及對世界抗疫的貢獻為材料,從《政治生活》的知識角度設置問題,考查考生對經濟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 【詳解】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并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為什么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設問屬于原因類主觀題,知識限定比較寬泛,屬于中觀考查。根據試題情境與試題設問,考生可運用時代背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點。 ①時代背景角度:闡述時代背景(本題關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家之間交往日益頻繁、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可知:在重大傳染性疾病面前各國都難以獨善其身,必須協力抗疫、共克時艱,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②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角度:由材料信息可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機和嚴峻考驗。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面臨重大威脅。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可知: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全球疫情防控,事關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事關人類前途命運。 ③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角度: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國對世界抗疫具有積極作為,這啟示我們:只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合作,攜手應對,才能打贏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恢復經濟社會發展,護佑世界和人民康寧。 【點睛】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以“為什么……”的形式呈現。通常要分析這樣做的依據、必要性和意義,“依據”即與試題設問相關聯的理論知識,也可能運用時政語言;“必要性”一般教材也會有相應的論述,或者從材料中提煉;“意義”需考生圍繞試題主題進行闡述,從試題材料分層次,找關鍵信息,聯想教材知識,分析作答。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