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1屆高考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與方法:描述、體現類 【題型特點】 “是什么”類主觀題主要是要求學生概括歸納經濟、政治或文化現象與體現的哲學基本原理,基本可以分為描述類與體現類,二者主要突出考查準確分析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要求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突出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要求學會理論聯系實際。 【題型分類】 1.描述類一般是試題提供數據、圖表等,要求學生進行概括和歸納,解答此類試題一般不需要練習教材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答案中并不出現教材的相關理論,但側重“獲取信息”,對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得滿分比較難。 從考查的方式看,主要依托表格、坐標、曲線、餅狀圖、柱狀圖等圖示,考查對社會熱點問題和生活焦點問題的分析和理解,其具有內容的鮮明時效性、形式的靈活多樣性、設問的層次遞進性等特點。 常見的設問方式有:“反映了什么問題”“包含了什么信息”“分析材料反映的經濟信息”。 從考查的知識看,集中考查經濟生活中的主干知識,特別是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密切相關的知識。 描述類解答技巧 首先,認真分析圖表中蘊含的信息,這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 ①讀圖表的標題(即名稱)。圖表的標題反映了圖表的主題或中心,把握住圖表的標題,聯系圖表內容就不會犯“方向性”錯誤,不同表格名稱中的相同、相近或相關聯的中心詞,往往就是本題所要分析的主要問題。同時圖表的標題又對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②讀圖表的內容(即各種數據),這是答案的主要來源。對此,要做到縱向和橫向結合,既要從縱向上看到數據的變化趨勢,又要從橫向上看到不同數據間的差別;要做到共性與個性結合,既要看到數據變化間的共同之處,又要看到數據間的區別所在;要做到成績與問題結合,既看到數據變化反映出的經濟發展成績,又要看到數據變化反映出的經濟發展不足;要做到現象與本質結合,既要對圖表信息進行表面性梳理和歸納,又要通過表面信息把握背后反映的本質問題。 ③讀注釋(即備注)。表注使圖表的含義得到全面深刻的表達,往往對答題有較大的影響。解釋性的備注是對圖表中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的依據,補充性的備注則是組織答案不可缺少的來源之一。 其次,仔細研究設問內容,這是準確調動知識和合理組織答案的導向。 ①宏觀上把握設問之間的關系。既包括不同設問之間的關系,又包括同一設問中的兩個小設問之間的關系。明確設問之間是并列關系,還是遞進關系等,以便從宏觀上把握各個設問的答案組織,避免答案要點的錯位或偏差。 ②微觀上具體分析每個設問要求。借鑒措施類、原因類、體現類、意義類、評析類、探究類等主觀題解答的基本要求或思路,對每一問都要“咬文嚼字”,把握知識范圍、解答方向、主體限定等,根據設問要求仔細組織答案。 2.體現類一般是試題提供時政背景,要求學生分析材料與教材知識原理的內在一致性。難度雖然不大,但側重“解讀信息”,對教材與材料對接點的精準性要求較高。 常見的設問方式有:“體現了……”“是如何體現的……的”“體現了……原理”“用……原理闡釋”等。 體現類解答技巧: 首先:明確知識范圍。 根據設問明確試題所考查的知識范圍(那個模塊、那個章節、那個原理)。 其次:獲取信息+知識對接。 材料逐條獲取有效信息,并找到教材知識原理與材料信息的對接點。 最后:生化答案要點。 按照“一條材料分析+一條基本原理=一個得分要點的模式” 的模式組織答案。 【典型例題】 例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2019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和居民恩格爾系數的變化 解讀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 【答案】(1)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總體呈上升趨勢,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居民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我國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解析】本題要求考生解讀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考生認真研讀圖表,圖中兩個指標: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與居民恩格爾系數,考生抓取關鍵數據,注意時間節點:2013—2019年;縱橫對比: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逐年上升(2017、2019年除外),與居民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然后概括現象所折射的信息: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總體呈上升趨勢,說明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大,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或者基礎性作用。)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說明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本題屬于圖表分析題。結合本題呈現形式,本題的解答側重于“讀”,讀圖表,解題思路是正確利用表頭信息,注意表頭信息說明了圖表所展示的問題是什么;全面分析圖表內容本身,提取數據,縱橫對比,說明理論知識,縱向看變化,橫向看差距;注意圖表中“注”的作用,補充思路,完善答案。 例2: 2019年9月25日,習近平出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并致辭。初步統計,北京大興機場已經創造了40余項國際、國內第一,枝術專利103項,新工法65項,國產化率達98%以上。大興國際機場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雄心壯志和世界眼光、戰略眼光,體現了民族精神和現代水平的大國工匠風范。 運用《經濟與社會》的有關知識,完成下列表格。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工程 體現的新發展理念 首次全面運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創新性地規劃了帶有側向跑道的全向型跑道布局,運行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①(請勿在此答題) 機場航站樓、軌道站臺、公交一體化設計,實現了“立體換乘、無縫銜接” ②(請勿在此答題) 是首個開展綠色選址并在全壽命期貫徹綠色理念的機場,航站樓設計已先后獲得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節能建筑三A級認證,樹立了綠色節能全新標桿 ③(請勿在此笞題) T1航站樓由法國ADPIngenierie建筑事務所和扎哈.哈迪佳(ZahaHadid)工作室設計 ④(請勿在此答題) 面對未來航空發展趨勢,超前提出專項信息系統規劃,將全面隹息共享理念廣泛應用于各項運營管理平臺,構建“Airport3.0"智慧機場 ⑤(請勿在此答題) 【答案】①創新發展②協調發展③綠色發展④開放發展⑤共享發展。 【解析】 【分析】 本題屬體現類的題型,要求結合材料并運用辯證法的知識作答,本題知識限定明確,這類試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要留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從材料中找答案,同時,答案呈現時遵循“書本知識+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識”的原則,并做到分層次書寫。 【詳解】 本題要求運用《經濟與社會》的有關知識,完成表格。屬于體現類主觀試題,“首次全面運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創新性地規劃了帶有側向跑道的全向型跑道布局,運行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體現了創新發展。“機場航站樓、軌道站臺、公交一體化設計,實現了‘立體換乘、無縫銜接’”體現了協調發展。“是首個開展綠色選址并在全壽命期貫徹綠色理念的機場,航站樓設計已先后獲得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節能建筑三A級認證,樹立了綠色節能全新標桿”體現了綠色發展。“T1航站樓由法國ADPIngenierie建筑事務所和扎哈。哈迪佳(ZahaHadid)工作室設計”體現了開放發展。“面對未來航空發展趨勢,超前提出專項信息系統規劃,將全面隹息共享理念廣泛應用于各項運營管理平臺,構建“Airport3.0“智慧機場”體現了共享發展。 例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20年,史書將翻開新的一頁,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材料一 1981年末~2015年末人均日收入低于1.9美元的貧困人口數量變化 (1)提取材料一中的經濟信息。 材料二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從中央到地方多措并舉,成效顯著。 具體措施 蘊含的經濟道理 2016年以來,中央層面共安排貧困地區林草資金1500多億元,在中西部22個省份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重大生態工程,實現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雙贏。 ①(請勿在此處作答) 河南省欒川縣在傳統農業基礎上,挖掘境內豐富的地理和人文資源發展旅游業。并在景區周邊建成苗木花卉種植園、農業觀光游示范點等,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實現脫貧致富 ②(請勿在此處作答) 陜西省柞水縣種植木耳歷史悠久。近年來,該縣與科研單位合作,成功培育木耳新品種,推廣栽培新模式,使其產量大、品質高,深受消費者喜愛,小木耳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金耳朵”。 ③(請勿在此處作答) (2)運用《經濟生活》知識,概括材料二列舉的脫貧增收措施分別蘊含的道理。 【答案】(1)1981年末~2015年末。世界貧困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不含中國的世界貧困人口數量下降較慢;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下降迅速,為世界減貧做出了重大貢獻。 (2)①發揮財政調控作用,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②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就業渠道。 ③依靠科學技術,提高產品競爭力。 【解析】(1)本題設問要求考生提取材料一的經濟信息。設問屬于圖表信息類主觀題,知識范圍為經濟生活。考生解答此類題型時,要注意閱讀圖表的題目、圖表橫向和縱向的變化以及圖注。 根據“1981年末-2015年末人均日收入低于1.9美元的貧困人口數量變化”圖中信息,可得1981年末到2015年末世界貧困人口數量在減少,不含中國的世界貧困人口數量也在減少,但下降速度低于世界貧困人口。可見中國貧困人口數量的下降速度較快,這為世界減貧做出了重大貢獻。 (2)本題設問要求考生運用《經濟生活》知識,概括材料二列舉的脫貧增收措施分別蘊含的道理。設問屬于依據類主觀題,知識范圍為經濟生活。考生解答此類題型時要結合材料,運用課本理論知識進行作答。 依據材料“中央層面共安排貧困地區林草資金1500多億元”“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重大生態工程”,可從政府發揮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堅持新發展理念,注重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回答。 依據材料“在傳統農業基礎上,挖掘……發展旅游業”,可從調整了產業結構,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的角度回答;依據材料“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實現脫貧致富”,可從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的角度回答。 依據材料“該縣與科研單位合作,成功培育木耳新品種,推廣栽培新模式,使其產量大、品質高,深受消費者喜愛”,可從依靠科學技術,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的角度回答。 例4:黨的十九大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基礎上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進一步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增加“美麗”,從“國家”改為“強國”,修改兩字,增加兩字,這兩字之變,是個質的飛躍;這兩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她為我們扎扎實實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階段性目標,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 運用“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分析“兩字之增之改”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 【答案】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十九大把“國家”改為“強國”是建立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 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就要求我們要抓住時機,促成事物的飛躍。“兩字之變”就是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一次飛躍,我們要抓住時機,積極發展經濟社會各項工作,促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解析】設問要求運用“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分析“兩字之增之改”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根據設問要求調用的知識,可以明確該題需從兩個方面分析:1.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要求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然后結合材料,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屬于量的積累;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就要求我們要抓住時機,促成事物的飛躍。然后結合材料,“這兩字之變,是個質的飛躍”,說明我們要抓住時機,積極促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創新演練】 1.材料一: 材料二:消費方式會對氣候變化產生重要影響。您坐飛機旅行2000公里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就需要植3棵樹來抵消。英國2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食品產生的,“歐盟”17%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于肉類和奶制品。 材料三:目前,中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足40%,而發達國家普遍超過70%。胡錦濤總書記在2012年11月8日召開的黨的十八大上強調,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五位一體”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問題。 (2)針對材料一、二反映的問題,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我們應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答案】(1)我國人均占有資源較少,能源結構不合理;我國CO2排放量很高,高污染的工業生產模式不利于國家經濟發展。(2分) (2)①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加強引導,促進結構調整。 ②消費者要轉變消費觀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消費行為習慣,做理智的消費者。 ③我國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⑤促進低碳經濟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⑥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 好型轉變。 ⑥引導開展國際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10分) (回答出5點即可得滿分)。 【解析】第(1)問,本題要求考生解讀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考生認真研讀圖表,圖中指標:CO2排放量,進行對比,得出我國人均能源少,CO2排放量高,最后得出結論,模式不利于發展。 第(2)問,針對材料一、二反映的問題,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我們應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本題要求本題難度較大,需要聯系材料,中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足40%,而發達國家普遍超過70%,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還需要把前后知識進行概括總結,既包括國家宏觀調控,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加強引導,促進結構調整;同時又要包括消費者個人的行為,消費者要轉變消費觀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消費行為習慣,做理智的消費者;還要從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分別加以闡述,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最后還要聯系對外開放走出去戰略,談到對國際市場和能源的充分利用。 2.近些年來,越南、菲律賓等出兵強占南海一些無人島礁,摧毀中國在南沙無人島礁所設主權標志,抓扣或以武力驅趕我在南海作業的漁民,對此,中方始終堅持通過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與有關國家商討解決有關問題。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維護地區穩定和雙邊友好關系的誠意。中國致力于和平發展,但我們敢于為維護核心利益采取堅決手段,堅決捍衛本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問題:分析上述材料中中國的態度主張體現了當代國際社會的哪些知識。 【答案】①人口、領土、政權、主權是構成國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權,主權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中國表明要維護核心利益,堅決捍衛領土和主權完整的表現。 ②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利益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南海之爭是兩國利益對立引起的,南海是我國固有的領土,我們要堅決捍衛。 ③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中國為維護核心利益采取堅決手段是維護我國國家利益的體現,是完全正當的、正義的。 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中方堅持通過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解決有關問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⑤中國對南海之爭堅持通過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解決有關問題,體現了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解析】 本題要求考生分析上述材料中中國的態度主張體現了當代國際社會的哪些知識,本題的知識范圍是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問題指向是分析上述材料中中國的態度主張體現了當代國際社會的哪些知識,屬于體現類主觀題,具體解答本題考生可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轉化為國際社會的知識來組織答案:“我們敢于為維護核心利益采取堅決手段,堅決捍衛本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可從構成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角度來分析說明;南海之爭可從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角度來分析說明;中方堅持通過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解決有關問題,可從當今時代的主題角度來分析說明;中方始終堅持對南海之爭,通過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解決有關問題,可從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角度來分析說明。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中國兩會都被外媒視為觀察中國的風向標,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并未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引發外媒普遍關注。同時,中國為提振疫情后經濟發展所采取的多項措施被外媒詳細著墨。外媒指出,中國政府雖然淡化今年經濟增速要求,但同時強化了對“六穩”和“六保”的要求,體現了中國政府在非常時期的底線思維,是綜合考慮內外部環境變化做出的重要決定,體現了務實的態度。“中國經濟已顯示出復蘇的積極信號”,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的財政支持措施將使中國經濟活力得到恢復。面對境外記者關注的中美關系問題,大會發言人張業遂指出,當前,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關鍵在于堅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分析外媒關注上述熱點問題的依據。 【答案】①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外媒評價中國疫情后發展狀況,反映出當今社會人們渴望發展的時代潮流。②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發展經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抓手。③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共同利益是合作基礎,中美兩國只有放下爭議,相互尊重,才能實現共贏。 【解析】本題要求考生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分析外媒關注上述熱點問題的依據。本題的知識范圍是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問題指向是分析外媒關注上述熱點問題的依據,屬于原因類主觀題。 具體解答本題考生可結合材料中的關鍵信息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來組織答案:根據材料“大會發言人張業遂指出,當前,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關鍵在于堅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可以從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分析。根據材料“中國政府雖然淡化今年經濟增速要求,但同時強化了對‘六穩’和‘六保’的要求,體現了中國政府在非常時期的底線思維,是綜合考慮內外部環境變化做出的重要決定,體現了務實的態度”可以從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發展經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抓手等方面分析。 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23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儀式并宣布大橋正式開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工程、國之重器,其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 結合材料,闡述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如何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答案】①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橋建設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②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橋建設體現了中國人民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創造精神。③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的人民。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體現了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的夢想精神。④愛國主義足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體現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的愛國主義精神。 【解析】本題要求考生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并結合材料,闡述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如何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從設問指向看屬于體現類主觀試題,設問范圍是《文化生活》模塊,知識限定范圍明確,學生需要認真結合材料,與教材知識相對接來分析作答。結合材料學生可以從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橋建設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橋建設體現了中國人民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創造精神;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的人民。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體現了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的夢想精神;愛國主義足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等角度進行闡述。 5.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鳳凰展翅,逐夢藍天。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大興機場航站樓,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單體航站樓,以其獨特的造型設計、精湛的施工工藝、便捷的交通組織、先進的技術應用,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大興國際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干工程。京津冀三地要抓住機遇加強協同合作,加快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 大興國際機場能夠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就完成預定的建設任務,順利投入運營,充分展現了中國工程建筑的雄厚實力,充分體現了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新中國70年何等輝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奇跡是干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雄心、有自信繼續奮斗,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實踐充分證明,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 結合材料,分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過程是如何體現意識的作用的。 【答案】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大興機場獨特的造型設計,預定的建設任務等體現了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 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大興國際機場的順利竣工是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建設者的實踐活動完成的。 ③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依靠精湛的施工工藝,通過不斷地奮斗,工程建設者克服困難,完成工程建設,充分體現了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作用。 【解析】材料中大興機場航站樓,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單體航站樓,以其獨特的造型設計、精湛的施工工藝、便捷的交通組織、先進的技術應用,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體現了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體現了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 大興國際機場能夠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就完成預定的建設任務,順利投入運營,充分展現了中國工程建筑的雄厚實力,充分體現了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體現了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新中國70年何等輝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奇跡是干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體現了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