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新的健康觀設計思路:本節課是初中生命科學第3章健康與疾病的第1節認識健康的第一課時,在《課程標準》中的學為A級,主要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及其內涵,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在個人的整體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節是為后續學習青春期健康、生命的自我管理及學生今后健康行為的實踐打下基礎。從學生已有的認知來看,他們對健康已有一定知識基礎,但較側重于身體健康方面,缺少對社會心理因素的關注,且缺乏關于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對身體健康影響的認識。從學生成長需求來看,八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情緒易波動,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學會調節情緒的方法,有助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和更好的學習與生活。因此,本節課將新的健康觀的內涵定為教學重點,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定為教學重點與難點。在認識新的健康觀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對健康自我認識和觀念的討論,激發學生建構新的健康觀;學生再通過健康標準的分類,知道健康三個標準的具體內涵;最后閱讀分析真實人物案例,初步體會健康的三個方面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在認識社會心理因素對身體影響的環節,利用信息庫“執行猴”實驗案例,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大膽推測結果、分析原因、交流結論和啟示,了解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再通過資料,了解社會心理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社會心理因素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由此激發學生產生想要了解調節情緒方法的欲望。在學習調節情緒的方法環節,創設學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引導互相交流自身做法,并思考其合理性,懂得選擇合理、健康的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緒,初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態度。本節課中具體案例的閱讀分析、集體討論,調節情緒方法的交流共享等學習活動,不僅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幫助學生理解的新的健康觀內涵,還能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整理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新的健康觀的內涵2、知道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具體實例的閱讀分析,理解新的健康觀(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交流分析,了解新的健康觀,學會調節和保持良好情緒,初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三、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新的健康觀的內涵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教學難點: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習單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說明引入播放視頻:“抗癌女教師”于娟問: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歸納:健康是我們擁有一切的基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的健康觀”思考回答以真實例子觸動學生,理解健康的重要性,激發進一步探究健康知識的欲望。新授1、新的健康觀問:你覺得什么是健康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整理健康的三個方面說出自己對健康的認識。整理歸納引導學生從傳統的健康觀向新的健康觀念的轉變,建構新的健康觀的概念,并初步體會健康三個標準之間的聯系。通過分類整理、自主閱讀、圈劃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過渡:隨著社會發展和醫學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感覺到健康不單是指身體方面。示:新的健康觀的概念①身體健康②心理健康③適應社會的能力閱讀、了解新的健康觀的基本內涵。示:健康的10條標準引導學生根據健康觀的三個方面,將10條標準分類。思考、分類、閱讀健康的標準。歸納整理出健康標準的三個方面。引導學生根據健康的三個標準,分析學習單上的3個案例,判斷的他/她的健康狀況,并在資料中圈劃出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集體交流分析結果分析案例2時指出: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身體不健全會影響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嗎?分析案例3時指出:案例3中的人雖然目前看來身體健康,但長此以往會怎樣?自主閱讀、圈劃分析交流結果思考、回答作出推測: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2、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閱讀“執行猴”實驗的實驗過程,推測實驗結果。示:實驗結果問:兩只猴子同樣遭受電擊為什么結果截然不同?引導學生分析“執行猴”患病的原因,非“執行猴”安然無恙的原因。提示:哪只猴更緊張?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問:這個實驗帶給你怎樣的啟示?閱讀資料,推測結果思考、分析、交流通過分析科學實驗和觀課視頻資料,認識到社會心理因素會影響健康,并體會到積極的心理對身體健康有利,而消極的心理對健康有害,進一步認識健康三個標準間的聯系,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念。過渡:緊張和壓力會影響人體健康嗎?示資料1:《黃帝內經》記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示資料2:社會不同從業者,身體患病情況,身心疾病問:這些資料說明了什么?哪些是有害的社會心理因素閱讀資料思考,回答緊張、壓力、焦慮等3、調節和保持良好情緒的方法過渡:我們該怎么消除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呢?問:當你處在以下情況時,你會怎么做?當你和同學為一點小事不開心的時候;當考試臨近,學習越來越緊張的時候;當你努力做一件事而沒得到成功的時候引導思考分析不同做法是否恰當、健康思考、分析、交流交流分享思考分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調節情緒的做法、了解平衡心理的調控點,學會選擇合理、健康的方式來保持良好情緒,初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示:平衡心理的八個調控要點引導學生與教師齊念閱讀,學習調節情緒的方法。4、評價自我健康狀況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健康評價表。問:你的健康狀況怎么樣?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完成對自我健康的評價關注自身健康狀況,為后續學習如何保持健康打下基礎。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1、新的健康觀2、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對身體健康的影響3、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回憶課堂,整理回答整理、鞏固知識(作業)練習冊P21:填空題1多選題1問答題1、4完成練習反饋、評價學習情況,鞏固知識點。六、學習訓練:1、健康的三條標準是、和。身體檢查各項指標正常是的表現;自我感覺良好是的一種表現;而擁有許多知心朋友是的一種表現。2.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健康的標準()A、處事樂觀,態度積極B、體重得當,身材勻稱C、應變能力強D、意志消沉,情緒長期壓抑3、在日常生活中,為保持良好情緒,可以采用()A、找知心朋友大吵一場B.如果有車,可以到高速公路上開快車宣泄自己的情緒C.可以適當地喝酒,再睡一覺D.可以找親人訴說煩惱4、生活中有哪些屬于社會適應不良的情況?七、板書設計:課題:新的健康觀新的健康觀定義健康的標準: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二、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三、調節情緒的方法四、評價自我健康狀況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