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健康與疾病第2節常見病及其預防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學生能說出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2、學生能分析常見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3、學生能知道疫苗在預防傳染病中的作用。4、學生能說出幾種常見非傳染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等)及其與生活方式之間的關系。5、學生能知道實驗設計中對照與重復的重要性。(二)過程與方法1、學生能夠對所收集或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傳染病的特點、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2、學生調查自己所接種過的疫苗,了解疫苗在預防傳染病中的作用。3、學生通過實驗驗證和資料分析,了解生活方式與疾病的關系。(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生能夠體會養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控制疾病發生的重要手段。2.學生通過學習能懂得熱愛生命,預防疾病和關心他人是積極的生命觀和健康觀。二、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1、常見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2、人體免疫的三大功能。3、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異同。4、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二)教學難點1.人體免疫的三大功能。2.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異同。三、教學過程(一)常見傳染病及其預防學習內容教師的教學指導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說明課堂引入做生病狀,描述癥狀。提問:老師得了什么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回答: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本節課的主題。區分傳染病和非傳染病你或者你的家人,曾經得過什么病?哪些是會傳染的疾病?這些疾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學生小組活動:學生4-6人一組,說出自己或家人曾經患過的疾病。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培養簡單的歸納能力。傳染病的概念提問:這些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是什么物質讓我們的病?是不是我們周圍的每種細菌、病毒、真菌都會使我們得病?指出:致病的細菌、病毒、真菌稱為病原體。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82信息庫“傳染病的病原體”教師提供圖片補充,請同學配對,幫助學生認識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以及它們所引起的傳染病。提問:傳染病在什么樣的生物間傳染?提問:什么是傳染病?學生回答。思考:體癬、淋病、流行性感冒、嬰幼兒秋季腹瀉、回歸熱和瘧疾等傳染病的病原體分別是什么?學生觀看,操作。學生回答:人和人、人和動物。學生歸納:由病毒或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在人與人或人與動物之間可傳播的疾病叫傳染病。能較快的從資料中提取關鍵詞,初步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設問:傳染病怎樣在人群中傳播?請學生觀看影視資料片:一個人霍利·瓊斯在電梯中被感染了。。。。。。請同學針對影片展開討論:男子和霍利·瓊斯原來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病原體是如何傳播的?指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本P82信息庫“傳染病的病原體”的內容,指出每一種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教師指出: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缺一不可,請學生思考如果要傳染病不流行該怎么辦?學生觀看。學生討論。小結:男子是傳染源,霍利·瓊斯是易感人群,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如:流感)飲食傳播(如:嬰幼兒秋季腹瀉)接觸傳播(如:體癬、淋病)生物媒介傳播(如:斑疹傷寒、回歸熱、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能夠描述流感傳播的過程,培養表達能力。能較快的從資料中找到關鍵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及其運用提問:傳染病對人類有怎樣的影響?討論如果我感染了流感,我和我的家人該采取哪些預防措施。師生交流,歸納學生的措施。學生回答:迅速傳播、廣泛流行,危害人類。對經濟、工作、生活等都帶來影響。學生討論。引導學生認識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引導學生逐步樹立預防傳染病的正確觀點。幾種常見的傳染病水痘我們班級中有同學生過水痘嗎?是怎樣得的呢?你知道水痘的病原體是什么嗎?又怎樣來預防呢?(教師可提供一些圖片)生過水痘的同學回憶生水痘的情景,如:被人傳染的,后隔離治愈等等。師生共同分析引起水痘的病原體——水痘病毒(帶狀皰疹病毒)傳播途徑——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主要預防措施:1.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2.隔離患者:隔離患者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3.接種水痘疫苗:注射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了解水痘發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懂得自己生水痘時應主動隔離,培養責任感意識。甲型肝炎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的例子上海SMG《深度105》1月16日播出“1988上海甲肝大流行”節目,字幕:1988年1月18日43例1988年1月19日134例1988年1月21日380例1988年1月27日5467例1988年1月31日12399例……問題:在此案例中,甲肝的傳染源是什么?病原體是什么?是怎樣傳播的?又如何預防?師生采用談話交流的方式,總結甲肝流行的過程和預防措施。傳染源—毛蚶病原體—甲肝病毒傳播途徑---飲水、飲食傳播易感人群—沒有接種甲肝疫苗、容易被感染的人。預防措施:不食用毛蚶或將患者送到傳染病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傳染源管理)。患病期間,患者用過的東西都要經常消毒(切斷傳播途徑)。與病人接觸過的家人或同學到醫院去接種甲肝疫苗(保護易感人群)。感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重要性。乙型肝炎教師首先介紹乙肝在我國流行的嚴峻形勢,那么乙型肝炎是由什么引起的?如何預防呢?有請××小組的代表來給同學們作以介紹。你接種過乙肝疫苗嗎?小組代表匯報,主要包括乙肝的病原體和傳播途徑,人體被乙肝病毒攻擊后產生的危害等等。(可將一些信息作成ppt來展示)病原體——乙肝病毒傳播途徑——血液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和母嬰傳播。預防措施:2002年國家已將注射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的范疇,接種乙肝疫苗是控制和預防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培養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結核病教師結合圖片,介紹結核病的病原體及其傳播途徑。學生聽講,理解結核病(主要是肺結核)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病原體——結核桿菌傳播途徑——空氣、飛沫傳播預防措施: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2.隔離患者。3.按時接種卡介苗。感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重要性。艾滋病每年的12月1日都是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艾滋病日都有一個主題。在這一天里,全世界關心艾滋病的人舉行各種集會,宣傳艾滋病的有關知識,呼吁關心和幫助艾滋病病人。你對艾滋病有了解多少呢?(艾滋病的介紹)。那么同學們知道艾滋病是怎樣傳播的嗎?通過了解艾滋病傳播的方式,并對學生的判斷作以評價。引導學生理解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傳染病。假如你的朋友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應該如何與他相處?理解預防傳染病,應注意的問題,如:衛生習慣,預防接種,增強體質等。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識。你認為這些活動會不會傳染艾滋病?請分別站在不同的區域。(小紙片上分別寫有:咳嗽、打噴嚏,共用廁所,性接觸,握手、擁抱,血液接觸,共用浴池或游泳池,蚊蟲叮咬,母嬰傳播,共同就餐等。)了解艾滋病和其他傳染病的傳播一樣,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切斷其中的任一環節,該病就不會流行。因此切斷血液傳播途徑和潔身自好是預防艾滋病的主要方法。學生討論理解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傳染病,同時讓學生感悟要關愛艾滋病人。小結SARS、禽流感、艾滋病這些都是近20年來新出現的傳染病,人類和傳染病的戰爭還將繼續,但積極的防范意識和科學的防治知識以及全人類的共同努力將使傳染病的危害降到最低。樹立預防傳染病的正確觀點。(二)人體的免疫功能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說明一、導入新課記得小時候和我一起玩的一個小伙伴得了腮腺炎,大人們不讓我們一起玩,可大人們說得了這種病就不再得了,那時我天天盼望著自己快點得腮腺炎。“得了就以后不再得了”這句話至今記憶猶新,學習了生物學以后,才知道這與人體的免疫有關。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學生在教師的組織進行交流、討論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課題。二、新授課:人體的免疫功能(一)人體的三道防線利用動感資料輔助學生思考,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縮短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1.第一道防線①組成:皮膚、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等②功能:阻擋或殺死病原體,清掃異物教師利用圖片展示,將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并引導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人體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等結構又是如何阻止病原生物入侵的?(出示呼吸道粘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圖)引導學生理解人體的氣管和支氣管上的纖毛有清掃異物的作用,它能不斷地將粘液、細菌、灰塵等擺向喉部,經咳嗽排出體外。提供資料:科學家曾經做過的一個實驗:將一種有毒的鏈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每隔一段時間檢查鏈球菌的數量,結果如下:時間鏈球菌數量3分鐘3000萬個60分鐘170萬個120分鐘3000個這樣的數據說明了什么?學生觀看“霍利·瓊斯”影片-第1道防線看屏幕中的圖片“皮膚的保護作用”,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積極進行自主式討論、總結,找到問題的答案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及其分泌物能將病原體殺死。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回顧與總結,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分析簡單數據的能力。2.第二道防線①組成: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等②功能:溶解、吞噬和消滅病原體引導學生回顧循環系統中白細胞的功能,引出吞噬細胞的作用。問題:若人的皮膚有傷口而又沒有及時消毒或人的體質較弱時,病原生物突破了第一道防線,結果又會怎么樣呢?(放映一段錄像)教師講述:吞噬細胞還會將人體每天衰老、損傷、死亡、突變的細胞清除;同時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等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將細菌消滅。教師簡單小結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的作用特點a:人人都是生來就有的b: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非特異性免疫利用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補充什么是特異性免疫,引出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看屏幕中的卡通圖“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的作用”。結合生活實例“發炎”進行問題討論學生觀看“霍利·瓊斯”影片-第2道防線小組討論進行比較、討論,由學生自己總結出非特異性免疫特點。從視頻中直接感受人體的免疫功能的神奇,學會欣賞生命的完美和精細,滲透生命教育。3.第三道防線①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②功能: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抗原)問題:當侵入的病原生物數量很多或毒性很強時,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抵擋不住病原生物的入侵,人體又會怎么辦呢?第三道防線①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②功能: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抗原)播放影片——第3道防線拓展:腮腺炎病毒侵入人體并被消滅的過程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特點a:人出生以后才產生的b:只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特異性免疫了解人體的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免疫器官會產生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學生觀看“霍利·瓊斯”影片-第3道防線討論:1、當侵入人體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體也隨之消失嗎?2、當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襲時,原來的抗體還能清除他們嗎?3、腮腺炎病毒的抗體能否清除水痘病毒或其他病毒?為什么?從視頻中直接感受人體的免疫功能的神奇,學會欣賞生命的完美和精細,滲透生命教育。學以致用,學會應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得病的原因,以及如何預防。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比較問題:比較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特點有何不同?同桌交流,找出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特點,區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具有歸納比較的能力。免疫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疑(什么是疫苗);同時提出質疑“什么是免疫?”。通過第三道防線的學習,經激烈的討論解質疑──疫苗到底是一種什么神奇的物質?培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免疫的功能1.防御感染2.自身穩定3.免疫監視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傳統的免疫概念與現代免疫概念的聯系與不同。培養學生對科學不斷追求與探索的能力主要以引導提問的形式,配以屏幕中的卡通圖“免疫的功能示意圖”。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免疫的三大功能學生交流自己對免疫的理解,學生介紹收集的有關免疫科學的信息(如器官移植、過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間進行資料交流、探索,從中自己總結人體免疫的三大功能。并會利用它解釋一些醫學現象及生活問題能有意識地運用免疫知識解釋較簡單的實際問題。三、小結教師小結:免疫學在醫療科學中已經居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國在醫藥衛生事業上已取得巨大成就,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完成相關練習(三)生活方式與常見非傳染病學習內容教師的教學指導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說明一、導入新課設問:有誰知道我們上海現在的人均壽命?上海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比上年又有所增加,達到了81.08歲,其中男性78.87歲,女性達到了83.29歲。其中在控制傳染病上取得的進步是人類壽命增加的重要原因,那么現在威脅人類的還有哪些疾病呢?展示“我國城鄉居民死因前十疾病排名”。當前,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討論:你認為上海人均壽命顯著增長的原因是什么?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保健條件的改善等激發興趣,引入課題二、新授課(一)非傳染病生活方式要認識非傳染病,首先我們要認識非傳染病的病因。1)什么是生活方式?2)你認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利于健康的?非傳染病的致病原因往往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很大的聯系,因此,非傳染病往往又稱為“生活方式病”或“現代文明病”。你聽說過哪些非傳染病?思考,回答1)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種行為習慣。2)不合理膳食(高脂肪 腌制 霉變 煎炸) 吸煙、酗酒 缺乏運動和體力活動 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生活不規律等學生回答:腫瘤、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高血壓,等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意義,從而學會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危害人體健康煙霧中有哪些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對人體器官有哪些不良影響?播放一段吸煙對人體健康影響的Flash動畫(在網上可以下載到)。學生討論并分析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煙草燃燒后生成的煙霧成分有幾百種,其中明顯有害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煙焦油等。長期大量吸煙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氣管炎、肺氣腫、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同時還容易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等。青少年吸煙會降低記憶力,分散注意力,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和正常的學習。青少年吸煙,以及吸“二手煙”,產生的危害更大!體會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還應積極宣傳吸煙的危害,做精神文明的促進者。酗酒危害人體健康回顧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實驗,并出示一張酗酒危害健康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了解酒精在被人體最終分解前,能對多種器官組織起危害作用,尤其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最為明顯,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皮膚血管擴張;酗酒還表現在對胃腸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的損害;乙醇依賴者的下一代還可能出現胎兒酒精綜合癥。感受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更不應該酗酒。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日趨嚴重,也是危害人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如:肺癌、胃癌、肝癌:肺癌的發病肝癌的發生和許多肝臟疾病有關,尤其與長期酗酒引起的肝硬化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肝硬化有約20%的幾率轉變成肝癌!理解吸煙是造成肺癌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5月31日確定為“世界無煙日”,宣傳吸煙的危害,開展戒煙,限煙的健康教育活動。重視生命,關愛生命心腦血管疾病思考:你知道哪些生活習慣容易導致冠心病嗎?怎樣預防冠心病?播放一段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病因及預防措施的Flash動畫引導學生理解冠心病的病因及預防措施。理解冠心病形成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吸煙、酗酒等等。預防冠心病的有效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防治意識。關注當前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關注人們的生活方式。總結引導學生再次總結哪些生活方式是屬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議書:學習生命科學的目的就是學有所用。了解一下自己和親友的生活方式,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寫一份有理有據的改進方案,傳播預防非傳染性疾病的觀念,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帶給你最親愛的家人和朋友。進一步理解,預防常見非傳染病,關鍵在于: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寫《倡議書》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水蚤及其心率實驗水蚤為甲殼綱動物,身體透明,一般體長不足5mm。水蚤主要以單細胞綠藻為食,生長在富含有機質的靜水水域,如水草茂密的湖邊、水庫邊、養魚池和水塘等環境中。在我國南北廣大的水域中廣泛存在。除冬季外,其他時節很容易采集和培養。在北方,水蚤常作為家養觀賞魚的餌料。由于水蚤極易采集和培養,而且在顯微鏡下能夠很容易地看清楚身體內部的多種結構及其生理活動,因此,常作為學生觀察和研究小型活體動物的好材料。教材中以水蚤為例,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其心率的影響,正是基于以上的考慮。水蚤的心臟呈白色,位于背部中央偏上部位。水蚤的心臟每跳動一次,包括一次舒張和一次收縮兩個動作。水蚤的心率范圍很廣,每分鐘心臟的跳動次數從100至350次之間不等。影響水蚤心率的因素有很多。在實驗中主要考慮以下因素。(1)水蚤的大小。一般同種的水蚤,年幼的個體比成熟的個體心率要快,衰老的水蚤心率更慢;小型的水蚤比較大的水蚤心率要快。(2)溫度的影響。在水溫偏高的情況下,水蚤的心率比在水溫低時要快。(3)水體的影響。水體中富含氧,水蚤的心跳比缺氧的要慢。(4)營養狀況的影響。飽食的水蚤心率快,饑餓的水蚤心率慢。在實驗時教師應充分考慮以上的因素并注意控制,從中選出符合實驗要求的水蚤材料。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實驗室常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配制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根據大量的實驗測試,以學生容易觀察和實驗為準。學生在實驗時可配制如下的不同濃度梯度的酒精:1%、3%、5%、8%、10%、15%、20%等。在15℃左右的室溫中經過大量的實驗,并在實驗中選擇10s內水蚤跳動范圍在30~36次之間的成年水蚤為材料,經過多次實驗得到以下平均數值,供教師上課時參考。表1不同酒精濃度對水蚤心率的影響酒精濃度0%(清水)1%3%5%8%10%15%20%10秒內心跳次數33302824222118死亡從表1可以看出,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的影響。即水蚤心率會隨著酒精濃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少,當酒精的體積分數達到20%時,水蚤會因為酒精濃度過大而導致死亡。分析其原因,就很容易得出,酒精具有麻醉作用,所以會減緩心臟的跳動。酒精影響水蚤心率實驗應注意的問題本實驗看起來簡單,事實上學生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往往很難得出比較準確的結果。(1)學生在顯微鏡下容易被水蚤透明的身體結構所吸引,而不去認真觀察和尋找心臟,而且水蚤的心臟很小,又呈白色,不容易被學生找到。因此,教師在實驗前應重點強調水蚤心臟的位置,并配以圖例展示,如果配備實物投影更好,可以先讓學生確認心臟的位置,避免勞而無功。(2)水蚤心跳很快,每分鐘從100次到350次不等,通常水蚤的心率在200次以上,而且品種不同,心率的范圍也不相同。這么快的心率是很難人工計數的,因此,在實驗中采用10s為一個計量單位是比較可行的。而且計數時應重復多次計數,以確保數據的可靠。(3)將水蚤放在單凹載玻片的凹孔內,計數時應用吸管或吸水紙吸去多余的水分,避免水蚤跳動難以觀察。但水分又不能全部吸干,以免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心臟。(4)在實驗時應盡量選取大小一致的水蚤,而且10s內心率最好在40次以下,因為這樣便于觀察和計數,減少誤差,一般情況下選擇成年不帶仔的水蚤為宜。(5)一只水蚤只能做兩次實驗,即在清水中和在某一濃度的酒精溶液中,每次實驗時,先在清水中觀察,再在酒精溶液中觀察,并記錄數據。(6)在用酒精實驗時,應先用吸水紙將水吸干,避免降低酒精的濃度。先滴2~3滴酒精溶液,過5~10s再用吸水紙吸去大部分的酒精溶液,但不要吸干,這樣既可保證酒精溶液對水蚤的影響,又可避免水蚤游動影響觀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