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鳥卵的結構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鳥的生殖和發育》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章的教學內容,此前學生已經學完植物,昆蟲、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學習本節課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認知鳥類在生殖和發育上是怎樣適應陸生環境,再結合本章前面所學的其它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形成完整的認識,而且也為后面學習生物的進化打牢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學情分析:八年級六班學生有較強的分析和探究和總結能力,而且喜歡表達和展示自己。因此我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觀察鳥卵的結構的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設計了探究利用生活經驗實驗探究鳥卵各結構的功能,使本課更有探究性和趣味性,能夠讓學生充分的展示和表達自己。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鳥卵的結構及其適于在陸地上生活環境的特點。2.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3.通過圖片展示,關注鳥類的生活現狀。能力目標:1.通過聆聽鳥叫聲的音樂,關注學生內心情感的表達能力。2.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與人協作的能力。3.在開放性探究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關注鳥類的生活現狀,確立愛鳥護鳥的意識,熱愛大自然、珍愛動物的情感。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掌握鳥卵的結構及功能。2、知道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教學難點: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音樂《鳥叫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感受。品味自然的美麗靈動的聲音,感受鳥叫聲帶給人們的快樂享受。師:相信每位同學內心都有不同的感受,那些同學愿意將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呢?(充分肯定學生發言)生:談感受(在特定的情境中升華情感)師:揭示學習主題事實上鳥類發出美妙的叫聲的時候,特別是春天,很多時候是在最求異性來進行繁殖。那么鳥的生殖和發育都存在哪些秘密呢?我們一起來探索吧。設計意圖:1.通過聆聽自然的聲音,激發學習興趣,營造愉快的課堂探究氛圍;二來使科學內容富于人文色彩和審美情趣,以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2.揭示鳥的生殖和發育的部分奧秘,同時設疑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活動】觀察鳥卵的結構(分組實驗)認識鳥卵的結構(實驗操作);師:鳥類一般通過產卵來進行繁殖,下面我們按照課本上的實驗要求來完成試驗。一起認識鳥卵的各個結構。生:(小組合作驗證實驗)取一個雞蛋,將其由外至內進行觀察,解剖雞卵,觀察和認識鳥卵的各部分結構。師:檢測:展示鳥卵結構提問名稱。生:回答問題,勇敢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設計意圖:1.實驗操作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檢驗學生的實驗觀察成果同時給予肯定,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活動】探究鳥卵結構的功能(探究)師:認識了鳥卵的結構,那么請你猜測一下各結構的功能,并通過生活經驗尋找方法去驗證你的推測,最后上講臺展示你的驗證方法。生:1.猜測各結構的功能,同時小組合作尋找驗證推測的各種方法并組織好展示的語言。2.各小組同學上講臺充分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師:鳥卵的結構與其適于陸地生活環境有何關系?生:思考總結并發言設計意圖:1.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激發發散思維的養成。2.自我展示即是提升學生自信好方法,同時對于提升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活動】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自主學習)師:根據P18的圖,通過自主學習歸納出鳥類生殖發育的一般過程。生:自主學習P18的圖。歸納總結出鳥類生殖發育的基本過程:·求偶·筑巢·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師: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定要經過這些階段嗎?有沒有例外?所有的階段都有例外嗎?生:思考明確:(l)有的鳥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雛,如杜鵲。(2)無論各種鳥的生殖和發育有何特點,都必須具有求偶、交配、產卵等行為。設計意圖:通過形成概念之后的質疑,不僅可以激勵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進而真正理解鳥類在生殖和發育過程中的最基本行為;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借助該情境可以有效地診斷學生對前面所形成概念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活動】認識鳥類的生活現狀圖片展示:鳥類生活現狀所遭遇的嚴峻考驗。師:看到這些現象,你想說些什么呢?生:感受鳥類生活現狀所遭遇的嚴峻考驗。并積極獻計獻策去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設計意圖:通過關注鳥類的生活現狀,確立愛鳥護鳥的意識,熱愛大自然、珍愛動物的情感。【活動】談收獲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你簡單的談一下收獲吧?生:展示自己本節課學到的知識。設計意圖: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鞏固。【活動】我想知道師:除了本節課學到的內容你還想知道那些相關內容呢?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相關問題。(其他同學根據自身知識積累予以解答,如其他同學不能解答的問題留作課后作業。)設計意圖:拓寬課堂學習的范圍同時提升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的動力。教學反思課堂上主要采用了引導——發現式教學模式,它包括四個環節。創設情境→探究學習→自由展示→情感提升第一個環節:鳥是同學們比較喜歡、也比較熟悉的動物,但對于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的知識,學生們也只是一知半解,還不能上升到理論上來,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聆聽自然的聲音,激發學習興趣,營造愉快的課堂探究氛圍;二來使科學內容富于人文色彩和審美情趣,以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揭示鳥的生殖和發育的部分奧秘,同時設疑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第二個環節:探究學習。這個環節分為兩部分。觀察雞卵的結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鳥卵為什么可以在陸地上發育的道理,我給學生準備了探究實驗的用具,讓他們利用雞蛋作為實驗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動手操作、進行實驗,從內心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明確鳥卵的結構特點,并討論推測各結構的功能。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大膽實踐,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成功的喜悅。第三個環節:自我展示。讓學生再上一個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對鳥卵結構的功能做出合理的推測,并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在這個階段中巧妙地設置問題,讓學生動眼去觀察、動腦去思考、并自由展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激發發散思維的養成。自我展示即是提升學生自信好方法,同時對于提升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第四個環節:情感提升。感受鳥類生活現狀所遭遇的嚴峻考驗。并積極獻計獻策去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通過關注鳥類的生活現狀,確立愛鳥護鳥的意識,熱愛大自然、珍愛動物的情感。成功的地方:1、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形象逼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了教學效果。2、探究雞卵的結構時,讓學生親自動手,能讓學生感悟到平時自己熟悉的事物原來還有這么多的知識,用雞卵做為實驗材料,與生活聯系緊密,突破了重難點。3、開放性的實驗探究給予學生很大的思考和展示空間,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便主動,發散思維也得到了訓練。不足的地方:1、學生在探究卵的結構時,對實驗指導上不足,導致學生在第一部分實驗上花了過多的時間,導致課堂環節上有缺失。2.、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過于開放,學生不容易找的回答問題的點,導致有些時候學生回答問題時的猶豫。3、課堂上的語言表述上有含糊不清的地方,應當努力鍛煉。本節課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上好一節課,必須花費一定的功夫去備課,比如準備探究的材料、查閱資料、收集資料、研究教材,并能預見課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