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株的生長教學目標:1.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育的過程。2.初步學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3.運用調查、訪談等的方法與他人交流,了解無機鹽于植物生長的關系。4.通過植株生長過程的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5.通過合理施肥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環保知識的教育。教學重點和難點:根尖的主要結構與生長。2.根尖的生長與根生長之間的關系。3.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4.根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課前準備:1.學生課前準備:上課前一周左右以小組為單位參照課本自己設計方案觀察根尖伸長最快的部位,做好觀察記錄以備交流;通過上網調查、訪談的形式交流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做好調查記錄。2.教學課件:芽發育成枝條的動態過程圖和根尖生長過程的各部分細胞動態變化的CAI課件。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根向前生長的部位是根尖。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什么。根是如何生長的。課外小組同學匯報本組的實驗方案。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各小組匯報交流測量的結果。討論:(1)各小組的測量數據出現差異的原因?如何處理?(2)如果探究活動只有你一個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夠不夠?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指導學生觀察、鼓勵他們積極動腦,互相質疑,討論解答。對學生存在的疑惑,組織討論解答,全班進行交流、歸納總結。枝條是芽發育成的。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合理施肥的意義。觀察展示芽發育成枝條過程的CAI課件,并進行描述。組內匯報交流調查的結果,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互相補充。并討論:施肥時應注意的問題。觀察A、B杯中分別培養的吉祥草正常葉和缺少氮的葉片,描述現象并診斷病因。分析生活中的各種做法,樹立環保的意識。提出問題,引導觀察和探究。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補充和說明。聯系實際,指導生活中合理施肥的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一、由教師示范展示的實驗設計及結果。二、各小組匯報交流測量結果,并圍繞“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什么?”展開討論、交流、歸納總結。三、結合根尖的圖片資料,師生共同探討根是如何生長的。四、利用CAI課件,探究枝條是怎樣發育而成的。五、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關于“調查植物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的內容,從而總結出植物生長最需要的三大類無機鹽。六、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合理施肥的意義。教學過程:引言:我們一起來看這副圖片,它是一棵幼苗了。那么,這棵幼苗怎樣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討論的問題:植株的生長。(整體感知)植株的生長實際上包括地下部分根的生長和地上部分的莖和葉的生長。首先,我們來看地下部分——根的生長。上周我們一起做過探究實驗“根的什么部位生長最快?”先請同學們看一下我做的一組實驗及結果(探究過程及數據)。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們實驗時記錄數據,根據你們自己記錄的數據討論書本上的四個問題。同學們認真討論,我待會兒要找同學來回答哦!(學生討論)找小組代表回答教師回答四個問題后總結: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C區,也就是伸長區。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到這兒呢,我們就了解植株地下部分的生長情況,那么它地上部分是怎樣生長的呢?請大家看著這副圖片,圖上的植物大家認識嗎?(柳樹)有一首很著名的歌頌柳樹的詩,大家能想到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中問到:“不知細葉誰裁出”這萬條綠絲到底從何而來的呢?原來啊,它是由芽發育而來的。那么,芽是如何發育成枝條的呢?下面請同學們一起看到這副圖:左邊是一個芽的放大圖,右邊是一個枝條,那么芽的什么部分發育成枝條的某部分的呢?(對照課件分析)再問同學們一個問題:為什么芽能發育成枝條呢?原來,芽和根一樣也具有分生組織,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分化,形成幼嫩的莖、葉和芽,進而形成枝條。好了,到此我們就知道了植株是靠根、莖和葉的生長發育才得以長大的,那么它們怎樣才能長大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兩句農業諺語:“農業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這些諺語都說明了什么生物學原理呢?解釋:說明植物的生長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和有機物),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除了供自己生長外,還向上運輸到莖和葉,供其生長。綠葉又能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而我們平時所說的肥料主要指的是無機鹽。學生討論調查的結果植物的生長到底需要哪些無機鹽呢?施肥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小結:1、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鉀的無機鹽。如果缺少某種無機鹽,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長,回出現相應的癥狀。2、應根據植物的需肥規律適時、適量的施肥,使作物茁壯成長。總結:本節課重點學習了植物根的生長及芽的發育過程。根的生長一方面是靠分伸區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幼芽不斷生長,發育成莖、葉和芽。整個植株的生長又要依靠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等養料。課堂練習師生互動完成課后討論“合理施肥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