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樺甸市橫道河子鄉中學教案教師:學科生物班級七年級第十周第3節總課時1授課日期2020年10月28日課題植株的生長學生數應出席162實出席授課時間45分授課類型新授課授課方法講授法課前準備PPT、教案、教材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觀察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育的過程。??2.初步學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3.運用調查、訪談等的方法與他人交流,了解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系。??4.通過植株生長過程的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5.通過學生親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重點1.測量數據的方法、數據的分析和處理。2.根尖臨時裝片的制作及觀察。3.通過合理施肥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的教育。難點1.測量數據的方法、數據的分析和處理。2.根尖臨時裝片的制作及觀察。3.通過合理施肥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二次備課一、導入新課根的生長:(1)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2)伸長區:方案一:透過培養皿的玻璃,觀察餐巾紙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頂端黃色發亮的是根冠,再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方案二:觀察培育的幼根后,動手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4部分。方案三:觀察培育的幼根后,動手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觀察,記錄觀察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觀察根尖永久縱切片。方案四:觀察根尖的結構掛圖,區分根尖的4部分細胞的數量和體積的大小。枝條是芽發育成的方案一:觀察動態展示芽發育成枝條過程的CAI課件,并進行描述。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動教具,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并仔細觀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方案三:觀察教師板畫的芽發育成枝條的相對應結構示意圖,并進行描述。方案四:先觀察動態展示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的CAI課件,然后在黑板上將葉芽的各部分與發育成枝條的相應部分的圖用粉筆連接起來。植株的生長需要無機鹽: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2.缺少無機鹽時的癥狀:3.合理施肥的意義組內匯報交流調查的結果,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互相補充。并討論:施肥時應注意的問題。方案一:觀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別培養的菜豆正常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描述現象并診斷病因。方案二:觀察生長正常的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的錄像,描述現象并診斷病因。方案三:看書自學,觀察教師出示的幾株幼苗,進行診斷,鑒別幼苗的病因。方案四:觀察課本插圖,進行描述,聯系實際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分析生活中的各種做法,樹立環保的的意識板書設計根的生長:(1)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2)伸長區:交流與反思業務檢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