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7張PPT)第18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部編版九下情境導入情境導入學習目標自主預習【自學識記】結合教材,識記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蘇聯的改革與發展、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等基本史實。自主識記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自主識記蘇聯蘇聯自主識記個人崇拜的同時高度集中自主識記科技經濟管理軍事計劃重工業輕工業自主識記經濟多黨制自主識記和平演變多元化社會制度議會民主制市場自主識記1991葉利欽1991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講授新知二戰后,在蘇聯的影響下,歐亞一系列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國家由一國變為多國,社會主義力量在發展壯大。二戰后東歐成立了一系列的社會主義國家講授新知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講授新知1949年,蘇聯同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經濟互助委員會會旗經互會的成立講授新知概念解釋含義經互會和“馬歇爾計劃”在歐洲的分布1949年,蘇聯同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利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講授新知全方位內部改造識圖學史講授新知識圖學史赫魯曉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開始改革。蘇聯的發展與改革講授新知閱讀教材,歸納赫魯曉夫改革的內容,并分析其有什么作用,結局是什么?農業:發動墾荒;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工業: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精減機構。赫魯曉夫(1894—1971)批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政治經濟12講授新知推倒斯大林像被遺棄在布達佩斯街頭的斯大林頭像識圖學史蘇聯城市青年出發參加墾荒推廣種植玉米識圖學史赫魯曉夫改革講授新知3評價赫魯曉夫的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體制未變,小修小補無濟于事1964年赫魯曉夫被迫下臺識圖學史黑白相間的墓碑,毀譽參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年代里,沒有一位世界領袖人物的成敗能像赫魯曉夫的成敗如此急劇地和決定性地改變歷史的進程。”──尼克松識圖學史閱讀教材,說說勃列日涅夫在經濟上、軍事上進行了哪些改革?重心是什么?如何評價?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經濟1軍事2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講授新知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心3蘇聯的一些重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常規武器、核武器、航天技術可以同美國抗衡評價4輕工業產品和新興產業明顯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蘇聯經濟發展失衡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講授新知相關史事改革內容:①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②又轉向政治體制改革,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結果: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國分離趨勢也隨之加劇。講授新知戈爾巴喬夫的改革1985年改革時間:結合材料與教材,歸納東歐劇變的原因有哪些?材料:這些事情(指東歐劇變)來得雖很突然,但都有長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這些國家沒有找到一條適合本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蘇聯的一套做法。這些情況阻礙了這些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傷害了這些國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會主義在這些國家不僅沒有發揮和顯示出應有的優越性,而且聲譽受到很大影響。從外部條件來說,蘇聯“新思維”的改革之風,西方的“和平演變”的鼓勵政策,都對東歐變化有影響,起了推動作用。——錢其琛答《世界知識》記者問時的發言東歐劇變講授新知外因內因原因蘇聯因素: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改革的影響,東歐各國開始實行政治多元化;西方因素: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歷史原因:照搬蘇聯模式,受制于蘇聯;內部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講授新知東歐劇變東歐劇變背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經濟上都出現嚴重問題;西方國家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東歐各國開始實行政治多元化東歐劇變內容東歐各國社會制度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東歐劇變講授新知閱讀教材,說出哪一事件加速了蘇聯的解體、蘇聯解體的標志是什么?“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正當新聯盟條約即將簽署之際,由8名蘇聯高級官員組成的“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政變。“八一九事件”以維護蘇聯為初衷,卻成了蘇聯加速瓦解的催化劑,事變后葉利欽掌握控制了全局講授新知“親愛的同胞們!……鑒于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后出現的局勢,我決定停止行使蘇聯總統職務。”——戈爾巴喬夫1991年12月25日1991年底,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最高領導人職務解體標志講授新知蘇聯解體蘇聯解體意味著:蘇聯分裂成為多個國家社會主義制度被資本主義制度所取代知識拓展蘇聯國旗和國徽俄羅斯國旗蘇聯解體:無可奈何花落去1991年12月25日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悄然降下,俄羅斯國旗緩緩升起,標志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講授新知蘇聯解體(1)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目的:為了挽救蘇聯;結果:失敗(2)蘇聯解體:1991年12月25日19時錘子鐮刀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降落,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升上了旗桿。蘇聯(社)俄羅斯(資)實質:社會制度改變影響:標志著冷戰(1947-1991)的結束和兩極格局(1955-1991)的終結蘇聯(1922--1991)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階段小結相關史事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有人評述蘇聯的改革說:赫魯曉夫把蘇聯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蘇聯改殘了,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戈爾巴喬夫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啟示1:制定政策要符合國情,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啟示2: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結合所學,概括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1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2催化劑3戈爾巴喬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合作探究東歐劇變:波蘭東歐劇變:羅馬尼亞 20世紀50年代中期,東歐各國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農業生產減產,市場供應緊張,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1956年10月23日,布達佩斯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群眾示威游行,隨后演變為流血沖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蘇聯兩次派兵鎮壓,史稱“匈牙利事件”。知識拓展波蘭團結工會獲勝推倒柏林墻,德國統一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知識拓展知識拓展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維護黨的領導地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有哪些啟示?合作探究啟示: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知識拓展B課堂總結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不是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而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是社會主義遭受的重大挫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沒有觸動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束縛,偏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方向,不切實際地倡導“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終沒有找到符合實際的正確道路。實踐證明:立足國情的改革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板書設計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8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教學課件(PPT67張).pptx 蘇聯的最后解體.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