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學業水平考試政治背誦知識清單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單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國的國體: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2.人民民主的特點:最真實、最廣泛、最管用。①廣泛性體現在民主權利的廣泛性,和民主主體的廣泛性②真實性: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物質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③最管用,體現在我國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3.公民的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公民的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4.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5.選舉方式: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6.我國的選舉方式: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7.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途徑: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8.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9.村委會性質: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10.最廣泛的民主實踐: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是我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11.民主監督的途徑:信訪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12.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既有利于被監督者改進工作,也有助于激發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13.公民如何行使監督權:一方面,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惡勢力作斗爭,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另一方面,必須采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第二單元為人民服務的政府1.政府性質: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行政機關。2.政府職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社會加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3.政府的宗旨:為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原則:對人民負責。對人民負責的表現: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4.政府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的途徑:開設熱線電話、設立信訪部門、依法建立行政裁決制度5.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6.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作人員不變質,提高政府權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7.政府必須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8.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這個體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9.我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它包括行政系統內部(上級政府、下級政府、審計部門)的監督,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監察機關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的監督)。10.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有利于做出正確決策;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保證清正廉潔;有利于建立權威政府。第三單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2.怎樣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就是要確保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具體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體現在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3.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關系:堅持三者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4.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宗旨:那心情以為人民服務。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5.我國的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6.全國人大:地位:一個國家權力機關;職權: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7.人大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8.人大的大代表的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9.人大代表的義務: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10.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1.我國的國體:人民民主專政;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體和政體的關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1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13.民主集中制的表現:①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②在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③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關系上,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14.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5.我國的政黨制度:名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地位: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內容:①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②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③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④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16.人民政協的性質:是統一戰線組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17.人民政協的主題:團結和民主。人民政協的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18.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19.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20.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自己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2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有利于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做主;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22.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23.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第四單元當代國際社會1.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2.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權。主權作為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主權的特性:對內表現:國家最高權力的至高無上性;對外表現:國家最高權力的獨立自主性。3.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4.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5.國際關系的形式:競爭、合作、沖突6.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國際關系的實質是一種利益關系。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7.當今時代主題:和平、發展8.解決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9.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10.我國的外交政策①名稱: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實行這一外交政策的原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的。③內容: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