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屬的性質 知識點 金屬的物理性質 金屬的主要物理性質 舉例 (1)金屬有 金屬光澤 鐵、鋁等大多數金屬都呈銀白色,但銅卻呈紫紅色。 (2)金屬有導電性 常用于制造電線、電纜的是 。 (3)金屬有導熱性 廚房中的常用炊具多是金屬制品,如鐵鍋。 (4)金屬有延展性 金屬鐵可被打成片,抽成絲;金屬鉑可以抽成直徑只有1/5000mm的細絲;金可以壓成厚度只有1/1000mm的薄片。 2.金屬之最: (1)鋁: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2)鈣: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3)鐵:目前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金屬(鐵>鋁>銅) (4)銀: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銅>金>鋁) (5)鉻:硬度最高的金屬 (6)鎢:熔點最高的金屬 (7)汞:熔點最低的金屬 (8)鋨:密度最大的金屬 3、合金 (1)定義:合金是在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形成的具有 金屬特征的物質。 可見,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合金 合金的主要性能 主要成分和純金屬的性能 焊錫 熔點183℃ 錫:熔點232℃; 鉛:熔點327℃ 硬鋁 強度和硬度好 鋁、銅、鎂等。 硬度小,質軟。 不銹鋼 抗腐蝕性好 鐵、鉻、鎳等。純鐵抗 銹蝕性能不如不銹鋼 純金屬性質往往比較單一,制成合金后組成的改變,使得合金的性能也隨之改變,其強度和硬度都有所提高,抗腐蝕性能更好,使合金更容易適用于不同的用途。因此,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屬于合金。 (2)特點:合金的熔點比組成合金的純金屬底,硬度比成分金屬高。 如純鐵很軟,但鐵的合金(生鐵和鋼)都比較硬。 (3)鐵合金:鐵合金主要包括 生鐵和鋼,它們的區別是含碳量不同,生鐵含碳量為2%—4.3%,鋼的含碳量為0.03%—2%。 二、考點 1.金屬的基本性質 例題1.下列有關金屬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D A.埋在潮濕、疏松、透氣的酸性土壤中的鑄鐵管容易被腐蝕 B.在空氣中灼燒銅絲,其表面會變黑 C.銅、銀等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D.常溫下所有金屬是銀白色固體 2.科學家發現一種新金屬。根據圖表信息推測其用途錯誤的是( )A 用于焊接金屬 B.制造航天飛機 C.制外科手術刀 D.用于通訊設備 3.下列有關“金屬之最”描述中錯誤的是( )C A.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B.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鈣 C.導電性最好的金屬是銅 D.年產量最高的金屬是鐵 變式練習:1.下列性質中不屬于純鐵的物理性質是( D ) A.質軟 B.銀白色 C.能導電 D.易生銹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鉛的密度比鐵大,用鉛做菜刀、錘子會比鐵好 B.銀的導電性比銅好,所以通常用銀做電線 C.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來制造人造骨等 D.焊錫和鋁熔點較低,都可用于焊接各種金屬 3.下列有關合金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合金屬于化合物 B.合金不能導電、傳熱 C.合金沒有延展性 D.合金的很多性能與組成他們的純金屬不同 4. 冬天乘公共汽車時,抓住金屬把手比抓住塑料把手感覺要冷得多,這是因為 ( B ) A、金屬易導電 B、金屬易導熱 C、金屬易生銹 D、金屬的溫度低 5.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是( B ) A.是否為純凈物 B.含碳量不同 C.機械強度不同 D.鑄造性不同 6.下表中列出了幾種物質的熔點,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物質名稱 鋅 錫 銅 鉛 鉍 鎘 熔點/℃ 419.6 231.9 1083 327.5 271.3 320.9 日常使用保險絲由鉍、鉛、錫、鎘組成,其熔點約為 A.15~30℃ B.60~80℃ C.235~250℃ D.300~320℃ 7.鐵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金屬,請回答: (1)鐵可以用來制作炊具,這是利用了鐵的____________性。 (2)相比于黃鐵礦(主要成分FeS2),工業上選赤鐵礦(主要成分Fe2O3)為原料煉鐵的優點是______。 (3)金屬腐蝕造成的損失巨大,鋼鐵防腐尤為重要,下列鋼鐵制品的防護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A.在車船的表面噴涂油漆 B.將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 C.在鐵制品表面鍍上一層鋅 D.用洗滌劑把鐵制品表面的油膜洗凈 【答案】(1)導熱 (2)含鐵量高且不產生對空氣污染的SO2氣體 (3)D 金屬的化學性質 ①.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在一定條件下,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但反應的難易或劇烈程度不同。鎂、鋁等活潑金屬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發生緩慢氧化反應。鐵、銅等金屬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中不反應;加熱能反應。金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 (2)在常溫下,鋁與氧氣反應,在鋁的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它能阻止金屬鋁繼續被空氣氧化,這就是鋁制器皿耐腐蝕的原因,4Al+3O2==2Al2O3。 (3)“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即使在高溫時也不能與氧氣反應,金的化學性質極不活潑。 (4)防止金屬生銹:鐵生銹的條件:鐵與 氧氣 、水接觸。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措施:①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清潔、干燥:②表面涂保護膜,如涂油、刷漆、電鍍、烤藍等;③改變鐵的單一結構,制成不銹鋼。 例題:1.鎂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金屬,在空氣中常溫下就能被緩慢氧化.下列有關鎂條燃燒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實驗前,應先用砂紙打磨鎂條至表面出現銀白色 B.實驗時,應使用石棉網 C.實驗時,應用坩堝鉗夾持鎂條,在酒精燈上點燃 D.鎂條在空氣中緩慢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有大量白色的MgO生成 2.某同學為研究金屬腐蝕的條件,用細尼龍線將三根大小相同的鐵釘分別固定在下圖所示的三個液面高度相同的裝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觀察現象,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D A.裝置I的鐵釘這一側的液面上升 B.裝置Ⅰ、Ⅱ中的鐵釘都被腐蝕 C.裝置Ⅲ中的鐵釘幾乎沒被腐蝕 D.比較鐵釘這一側的液面,裝置Ⅱ比裝置I的高 3.為什么古人大量使用青銅器、金銀首飾? 銅、金、銀等金屬化學性質不活潑,不容易與氧氣反應。 變式練習1、將紅色的銅絲放在酒精燈的外焰上加熱,銅絲表面變為黑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紅色銅絲表面變黑,是因為生成了氧化銅 B.紅色銅絲表面變黑,是因為銅發生了還原反應 C.立即把變黑的銅絲插入稀硫酸中,溶液會出現藍色 D.紅色銅絲變為黑色后,總的質量增加 2.鋁在空氣中比鐵不易銹蝕,原因是( )C A .鋁的密度比鐵小 B .鋁在地殼中含量比鐵高 C .在空氣中鋁的表面能夠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D .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弱 3.某科學興趣小組對金屬的性質做了如下探究,請你填寫空格:用如圖所示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每支試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潔凈鐵片): (1)甲同學認為,試管A發生的現象就能夠說明鐵的銹蝕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共同作用的結果。乙同學不同意他的觀點,認為必須全面觀察試管_______(選填試管編號)發生的現象,并經過科學嚴謹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結論。 (2)試管D和E實驗的目的是進一步探究鐵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環境中是否更容易銹蝕。 (3)為防止金屬銹蝕,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寫一種即可) ABC (2)鹽、酸 (3)涂油 4.分別向a、b兩支試管中加入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鐵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內為紅墨水(開始時兩端液面水平),如圖所示,放置一段時間后,以下說法錯誤的是(?C?) A.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絕氧氣和水 B.a中鐵片不生銹,b中鐵片生銹 C.U型管中紅墨水左高右低 D.U型管中紅墨水左低右高 ②.金屬與酸的反應 (1)鋅、鎂、鐵、鋁分別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 2Al+6HCl===2AlCl3+3H2↑ Fe+H2SO4===FeSO4+H2↑ (2)鐵與酸發生的置換反應中,生成了亞鐵鹽(鐵元素顯+2價)和氫氣。亞鐵鹽溶液都是淺綠色。 (3)氫前的金屬都能與酸發生置換反應,活動性越強的金屬,與酸反應得越劇烈。 (4)濃硫酸、硝酸與金屬發生反應時,不能生成氫氣。(碳酸一般也不反應) ③.金屬能與鹽溶液發生反應 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即“前換后”。反之不能。 Fe+CuSO4===FeSO4+Cu(現象:鐵絲表面出現紅色物質,藍色溶液逐漸變為淺綠色) 2Al+3CuSO4===Al2 (SO4)3+3Cu(現象:鋁絲表面出現紅色物質,藍色溶液逐漸消失) Cu+2AgNO3===Cu(NO3)2+2Ag(現象:銅絲表面出現銀白色物質,無色溶液逐漸變為藍色) Cu與Al2(SO4)3不發生反應,因為Al比Cu活動性強。 ④置換反應(強換弱)(A+BC==B+AC) 1.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置換反應。例如,H2+CuO=△=Cu+H2O,Fe+2HCl===FeCl2+H2↑。 2.置換反應的特點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 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例如,CO+CuO=Cu+CO2就不是置換反應。 ⑤金屬活動性判斷依據 判斷依據 結論 根據金屬能否與酸溶液反應產生氫氣來判斷 若能反應,則該金屬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否則位于氫后面 根據金屬與酸溶液反應的劇烈程度來判斷 劇烈程度強的金屬較活潑 根據金屬A與另一種金屬B的化合物溶液能否發生置換來判斷 若A能置換B,則A的活動性比B強;反之則比B弱 二、考點 1.金屬與酸反應 例1.把一根潔凈的鐵釘放入稀硫酸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 ) ①、在鐵釘表面產生氣泡? ②、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 ③、鐵釘的質量增加? ④、溶液的質量減輕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練習1】鐵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到現象是( D ) A.有氣泡生成 B.鐵片表面鍍上一層紅色的銅 C.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藍色 D.溶液顏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 【練習2】下列物質,不能由金屬單質和鹽酸直接反應生成的是( A ) A、CuCl2? ?? B、ZnCl2???? C、MgCl2?????? D、FeCl2 【練習3】將鐵片浸入到下列溶液中一段時間后,鐵片質量減少而溶液質量增加的是(C ) A.濃硫酸 B.硫酸銅溶液 C.稀鹽酸 D.硫酸亞鐵溶液 【練習4】下列各組物質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的顏色是無色的是(?A? ) A.鋅和稀硫酸????? B.鐵和稀硫酸? ? C.鐵和硫酸銅?? ?D.鐵和稀鹽酸 【練習5】金屬與鹽酸反應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A. 實驗室可用銅和稀鹽酸制氫氣 B. 四種金屬中活動性最強的是鎂 C. 鐵可以把鋅從硫酸鋅溶液中置換出來 D. 鐵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6HCl=== 2FeCl3+3H2↑ 2.金屬與鹽溶液的的反應 例題1.常見金屬X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3AgNO3== 3Ag+X(NO3)3,有關該反應說法錯誤的是( )B A. 該反應是置換反應 B. X可能是鐵 C. 金屬活動性X>Ag D. X表面有固體析出 變式訓練1.下列反應能發生的是( )D A.2Na+CuSO4=Cu+Na2SO4 B.Cu+2AgCl=2Ag+Cu2SO4 2Fe+3AgNO3=3Ag+Fe2(NO3)3 D.Zn+MgSO4=Mg+ZnSO4 2.若金屬錳(Mn)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鋁和鋅之間,則下列反應不正確的是( )C A、Mn + H2SO4 = MnSO4 + H2↑ B、Mg + MnSO4 = MgSO4 + Mn C、Fe + MnSO4 = FeSO4 + Mn D、Mn + CuSO4 = MnSO4 + Cu 3.置換反應是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之一.金屬與鹽溶液之間的置換反應,一般是活動性較強的金屬可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非金屬單質也具有類似金屬與鹽溶液之間的置換反應規律, 即活動性較強的非金屬可把活動性較弱的非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如在溶液中可發生下列反應: C12+2NaBr=2NaCl+Br2; Br2+2KI=2KBr+I2; I2+Na2S=2NaI+S↓ 由此可判斷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的是( )B A.C1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12+K2S=2KCl+S↓ 4.某溶液中含有 Cu(NO3)2 和 AgNO3,現向其中逐漸加入一定質量的鐵粉進行處理,并繪制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與溶液中溶質種類的關系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點溶液中溶質為 3 種時,金屬單質的種類也為 1 種 B.當溶質種類為 2 種時,金屬單質種類可能為 2 種 C.a、b 兩點,溶液的質量相等 D.當溶質種類為 1 種時,金屬單質種類可能為 3 種 5.向AgNO3、Cu(NO3)2、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出的固體中滴加稀硫酸,有氣體生成,則濾出的固體中一定有( )D A、Ag、Cu、Zn B、Cu、Zn、Fe C、Ag、Zn、Fe D、Ag、Cu、Fe 3.金屬活動性的驗證(兩金夾一溶液/兩溶液夾一金屬) 例題1:現有X、Y、Z三種金屬,如果把X、Y和Z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產生氣體,Y無變化;如果把X放入Z的鹽溶液中,過一會兒,在X的表面有Z析出。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判斷X、Y和Z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C A.X>Y>Z B.Y>Z>X C.X>Z>Y D.Z>X>Y 2.利用下列試劑之間的反應現象,能驗證 Fe、Cu、Ag 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的是( )B A.Fe、Cu、AgNO3 溶液 B.Fe、CuSO4 溶液、Ag C.FeSO4 溶液、CuSO4 溶液、Ag D.Fe、CuSO4溶液、AgNO3溶液 3.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了以下實驗,仔細分析并回答問題。 將鋁片放入前應進行的操作是 ; 實驗一 :小明按下圖所示以“金屬表面產生氣泡的快慢”為標準來判斷鋅、鋁、鐵的活動性強弱,有同學認為不夠合理,理由是 (2)實驗二:為探究鐵、銅、銀三種金屬活動性的順序,小紅提出按上圖進行兩步實驗,若實驗中觀察到 現象,即可證明三種金屬活動性的強弱。 去除表面氧化膜 酸的種類不同,沒有控制單一變量 ①中鐵片表面出現紅色物質,溶液逐漸變成淺綠色;②中銅片表面出現白色物質,溶液逐漸變成藍色 變式訓練1.某學生為了驗證鐵、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四種方案 ①將 Zn、Cu 分別加入到 FeSO4 溶液中; ②將 Zn、Cu 分別加入到 ZnSO4 溶液中; ③將 Zn 分別加入到 H2SO4、CuSO4 溶液中; ④將 Fe 分別加入到 ZnSO4、CuSO4 溶液中. 其中可行的是( )A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現有甲、乙、丙三種金屬,甲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乙、丙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如果將乙、丙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在丙的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而乙表面沒有變化,則甲、乙、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 )C A.甲 乙 丙 B.乙 甲 丙 C.乙 丙 甲 D.甲 丙 乙 3.欲判斷三種金屬X、Y、Z的活動性順序,沒有必要驗證的結論是( )C A.Y能置換含X的化合物溶液中的X B.X能置換酸中的氫 C.Y能置換酸中的氫 D.Z不能置換酸中的氫 4.小麗為確認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鋁還是鐵,剪取金屬片打磨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種不同方法進行檢驗,這樣設計的依據是( )D A.鐵、鋁有不同的物理性質 B.活潑金屬易與氧氣反應 C.排在氫前面的金屬可以把酸中的氫置換出來 D.活動性較強的金屬可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5、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鋅粉,完全反應后過濾。不可能存在的情況是( )B A、濾紙上有Ag,濾液中有Ag+、Cu2+、Zn2+、Mg2+ B、濾紙上有Ag、Cu,濾液中有Ag+、Zn2+、Mg2+ C、濾紙上有Ag、Cu、Zn,濾液中有Zn2+、Mg2+ D、濾紙上有Ag、Cu、Zn、Mg,濾液中有Zn2+、Mg2+ 三、課堂練習 1.化學行業中把材料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等.金屬材料在現實生活中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屬材料的運用與金屬所具有的性質不一致的是( )D A.制造白熾燈燈絲﹣﹣熔點高 B.制造飛機﹣﹣堅硬而質輕 C.制造保險絲﹣﹣硬度大 D.制造裝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蝕 2.下列關于合金的說法正確的是( )A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屬大 B.合金屬于金屬單質 C.多數合金的熔點高于組成它的成分金屬 D.合金中至少有兩種金屬 3.鈦和鈦合金被認為是 21 世紀重要的金屬材料。工業上用鈦酸亞鐵( FeTiO3)冶煉鈦(Ti)的過程如下: ①2FeTiO3+6C+7Cl2 2TiCl4+2FeCl3+6CO ②在氬氣環境中:2Mg+TiCl4 Ti+2MgCl2: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D ①反應中生成的氣體對環境有污染 B.②反應中氬氣作保護氣不參加反應 C.②反應前后氯化物的總質量保持不變 D.①、②反應中鈦元素的化合價都改變 4.“暖寶寶”主要成分:活性鐵粉、碳粉、氯化鈉等,通過氧化反應放熱取暖。取部分混 合粉末潤濕,并按圖連好實驗裝置。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C A.紅色的水緩慢進入錐形瓶 B.實驗過程中錐形瓶底部發熱 C.該實驗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D.食鹽水可加速鐵生銹 5.廢棄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AgNO3,某課外活動小組從攝影店收集到一些廢棄的定影液,準備將其中的銀以單質形式全部回收.他們設計了如圖的實驗方案: 請判斷選用 A、D 藥品最合理的一組的是( )D A.Cu H2SO4 B.Fe AgNO3 C.Cu AgNO3 D.Fe H2SO4 為了探究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規律,將一定質量的鋅粉和銀粉加入 Cu(NO3)2 溶液中,充分反應,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如下圖所示,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D A.濾液中可能含有 Ag+ B.濾渣中可能含有單質鋅 C.濾液中一定含有 Cu2+ D.濾渣中一定含有單質銅 7.室溫下,向 CuC12 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 Fe 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將濾渣晾干后稱量,質量為 a 克;取少許濾渣,滴入稀鹽酸,有氣泡冒出。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C 濾液一定是無色溶液 濾液中一定含有 Cu2+、Fe2+ 濾渣中一定含有 Cu 和 Fe 加入鐵粉的質量一定大于 a 克 8、將質量相等的A、B兩種金屬,同時分別放入兩份質量分數相同且足量的稀鹽酸中,反應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寫出能從中得到的正確結論。(已知:A、B的生成物中均為+2價) (1)生成H2的質量:A B (2)相對原子質量:A B (3)反應速率:A B > < > 9.(2017·寧波模擬)“一般不用K、Ca、Na等活潑金屬來置換鹽溶液中的其他金屬元素”,這是教科書上的一句話。小科對此進行了思考,并查閱資料,對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鈉常溫下就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反應方程式為:2Na+2H2O==2NaOH +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會有銅生成。 猜想二: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的沉淀只有氫氧化銅。 【實驗及現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鈉塊分別投入到兩種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有關產生沉淀的現象如下表所示。 實驗編號 鈉塊大小 硫酸銅溶液 實驗中產生沉淀的現象 ① 綠豆大小 稀溶液10ml 產生藍綠色沉淀 ② 綠豆大小 濃溶液10ml 產生藍色絮狀沉淀 ③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ml 產生藍色絮狀沉淀 ④ 豌豆大小 濃溶液10ml 產生藍色絮狀沉淀,并出現黑色固體 小科咨詢老師后得知藍綠色沉淀為堿式銅鹽。 (1)【實驗結論】a.上述實驗中均未觀察到________色固體生成,由此判斷猜想一錯誤 b.實驗①中觀察到的沉淀是藍綠色的,由此判斷猜想二也錯誤。 (2)【實驗反思】 a.實驗中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 b.由上述實驗過程可知,導致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產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__。 c.為了用鈉置換硫酸銅中的銅元素,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一: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氣中加熱。 方案二: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隔絕空氣加熱。 請從兩個方案中選出合理的方案,并說明理由:________。 紅 (2)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生成的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鈉塊的大小;硫酸銅溶液的濃度;方案二;隔絕空氣加熱,能避免鈉在空氣中被氧化 10.某興趣小組用10g存放已久的鎂條與溶質質量分數為49%的稀硫酸反應,測得產生氫氣的質量與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右圖(假設鎂條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鎂外,沒有其他雜質)(1)當稀硫酸的質量為70g,產生的氫氣的質量為???g。 (2)開始時不產生氫氣的原因為??????????????。(用方程式表示) (3)計算鎂條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