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22章第1節生物的遺傳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2)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3)說出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4)解釋人的性別決定。(5)描述色盲的遺傳方式,舉例說出人類主要的遺傳病。(6)說出近親結婚的危害和遺傳病的預防。2、能力目標(1)嘗試通過分析實驗現象推導出其包含的生物學本質,嘗試由現象到本質的抽象邏輯思維方法。(2)嘗試運用逆向推導法探討基因的傳遞。(3)嘗試運用遺傳學知識解釋一些遺傳現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參加遺傳學問題的調查和討論。(2)科學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樹立男女平等的意識。(3)認同優生優育,用正確的倫理觀和價值觀影響周圍的人。(4)形成關注生活中遺傳學發展的意識。教學重點染色體、DNA、基因和性狀之間的關系,基因的傳遞特點。教學難點染色體、DNA、基因和性狀之間的關系,基因的傳遞特點。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引入春節期間同學們隨著家長走親訪友,親戚朋友們經常會說這孩子眼睛像爸爸,臉型像媽媽。子女與父母總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不只是人類,在植物、動物中也有類似的特征,比如民間俗語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以上這些所描述的都是一種遺傳現象。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2章第1節生物的遺傳。二、生物的遺傳1、概念遺傳學家把生物體親代的性狀在子代表現的現象叫做生物的遺傳。遺傳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通過生殖和遺傳維持種族的延續。2、生物的性狀在遺傳的概念中出現了一個名詞:性狀。什么是性狀呢?遺傳學家把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特征和生理特性叫做性狀。例如人眼瞼的形狀、皮膚的顏色,頭發的曲直,血型;植物花朵的顏色,莖干的高矮;動物的毛色等等都是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叫做相對性狀。例如番茄果皮的顏色是一種性狀,果皮的紅色和黃色就是一對相對性狀;家兔的毛色是一種性狀,毛色的白色和黑色就是一對相對性狀。判斷:山羊的卷毛與綿羊的直毛;玫瑰花的顏色與大小;小紅和小麗都是雙眼皮,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否屬于相對性狀?為什么?三、基因和染色體生物的性狀是如何從親代遺傳到子代的呢?為了解釋這一現象,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許多科學家提出了各種理論,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公認。真正科學地、有分析地研究遺傳問題是從孟德爾開始的。若望·孟德爾。(孟德爾是奧地利一座修道院的神父,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簡介孟德爾的實驗:修道院里長著高豌豆和矮豌豆;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給高豌豆(或相反);獲得了雜交后的種子;雜交后的種子長成的植株都是高的。孟德爾研究了豌豆的7對性狀的實驗,實驗持續了8年,實驗結果都非常相似。孟德爾于1865年在當地召開的自然科學學會上宣讀了試驗結果。但是,孟德爾的理論在當時并未受到重視,直到1900年,他的論文才得到3個不同國家的3位植物學家的注意。他們3人都從自己獨立的研究中獲得了孟德爾原理的證據。當他們在收集資料、引用文獻時都發現了孟德爾的論文。從此,孟德爾的成就才得到廣泛重視。從這以后,許多學者都按照孟德爾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對動、植物的遺傳現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使遺傳學研究得到迅速發展。因此,人們把1900年孟德爾論文被重新發現之時定為遺傳學形成和建立的開端。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實驗結果呢?孟德爾是怎樣解釋這種現象的呢?(1)在豌豆植株中一定存在各自獨立的遺傳因子控制著各種性狀的遺傳。(2)控制每種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其中一個來自母本,一個來自父本。1909年,丹麥科學家約翰遜將這些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因子稱為基因。那么,我們在生物體的什么結構中能找到基因呢?(細胞核)。為什么?(基因是能控制遺傳的物質,而細胞核中才有遺傳物質)。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是什么?(染色體)。在每種生物的細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染色體,染色體主要由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每條染色體上一般只有一個DNA分子。在每個DNA分子上有許多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每個基本單位就是一個基因。實際上,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染色體、DNA、基因中都含有遺傳物質,哪一個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呢?(DNA)。遺傳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攜帶的遺傳信息是可以改變的。如何來描述細胞核、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呢?如圖所示。四、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我們為了解釋親代的性狀為什么能在子代表現出來,引出了孟德爾,引出了基因,現在,你能回答出親代的性狀能在子代表現出來和什么有關系嗎?(基因)。親代給你的是性狀,那么,基因與性狀有什么關系呢?出示P5圖22-3,成對的基因分別位于成對的兩條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例如控制家兔毛色性狀的是一對基因,這對基因分別位于成對的兩條染色體的相同位置。生物的每種性狀通常由一對基因控制。例如,你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你是直發還是卷發,豌豆開什么顏色的花,都是由什么決定的?(基因)。你能說出基因和性狀之間的關系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五、基因的傳遞過程你的性狀像父母,說明你得到了父母的基因,那么,基因是通過什么方式從親代傳到子代的呢?P5圖22-4,思考:人類的體細胞中有多少對染色體?(23對),子女體內的23對染色體是誰給他(她)的呢?(父母)。父母給了子女多少條染色體?(23條)。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看圖倒推:父親產生精子,母親產生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中分別有多少條染色體?(23條),能不能是23對?(不可能,如果是23對,受精卵里有46對染色體,就不是人類了)。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里有多少染色體?(23對)。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新個體的體細胞中也有23對染色體。這23對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我們這部分內容的標題是基因的傳遞過程,但是在圖中有沒有出現基因?(沒有,出現的是染色體)。這說明什么?(基因是通過染色體傳遞的)。對,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染色體攜帶著基因從親代傳遞到子代。子女在繼承父母染色體的同時,繼承了染色體上攜帶的所有基因,而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所以子女的性狀與父母相像。基因是通過什么過程從親代傳遞到子代的呢?父母什么過程產生子女?(生殖過程),所以我們得出結論:染色體攜帶基因通過生殖過程從親代傳遞到子代。人類的生殖過程有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這屬于哪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性狀來自幾個親本?(兩個)。除了有性生殖之外,生物還有哪種生殖方式?(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后代性狀來源于幾個親本?(一個)。修改了引入部分,把性狀的概念放入“生物的遺傳”部分。這屆學生判斷相對性狀有一定的難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概是概念理解不清楚,要多舉幾個例子。加入了遺傳學的發展史,使內容更完整。用具體的例子充實這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從問題引導圖很自然,但是解釋圖的時候為什么要用染色體解釋,銜接得很生硬,還沒找到合適的語言。教學反思修改了引入部分,變得更加簡明扼要。補充了遺傳學發展史,使孟德爾結論的得出更自然,更合理。在每部分內容之間修改、增加了更具有邏輯性的語言,使內容渾然一體。本節內容概念較多,學生會感到生疏,易混淆,要幫助學生準確區分。基因傳遞過程的課件要修改。已修改。資料鏈接:1、孟德爾于1865年在當地召開的自然科學學會上宣讀了試驗結果。但是,孟德爾的理論在當時并未受到重視,直到1900年,他的論文才得到3個不同國家的3位植物學家的注意。他們分別是荷蘭的迪·弗里斯(H.deVries),他研究月見草和玉米;德國的柯倫斯(C.Correns),他研究玉米、豌豆和菜豆;奧地利的切爾馬克(E.vonS.Tschermak),他研究豌豆等數種植物。他們3人都從自己獨立的研究中獲得了孟德爾原理的證據。當他們在收集資料、引用文獻時都發現了孟德爾的論文。從此,孟德爾的成就才得到廣泛重視。從這以后,許多學者都按照孟德爾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對動、植物的遺傳現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使遺傳學研究得到迅速發展。因此,人們把1900年孟德爾論文被重新發現之時定為遺傳學形成和建立的開端。板書設計教學過程第二課時一、引入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是在孟德爾的豌豆實驗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純種的高莖豌豆雜交,產生的后代是高莖豌豆;純種矮莖豌豆雜交,產生的后代是矮莖豌豆。但是純種的高莖豌豆和純種矮莖豌豆雜交,產生的子一代只有高莖豌豆,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親代中矮莖豌豆的性狀沒有在子代中體現出來呢?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1、基因的顯性和隱性孟德爾是如何解釋這種現象的呢?孟德爾認為,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控制顯性性狀的是顯性基因,通常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例如豌豆的高莖基因是顯性基因,用D表示;控制隱性性狀的是隱性基因,通常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例如豌豆的矮莖基因是隱性基因,用d表示。生物體什么時候表現出顯性性狀,什么時候表現出隱性性狀呢?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或者一個是顯性基因,而另一個是隱性基因時,表現出顯性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例如高莖豌豆的基因組成可以是DD,也可以是Dd;矮莖豌豆的基因組成只能是dd。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都是隱性時,我們就說這種生物體是純合體,也叫純種。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我們就說這種生物體是雜合體,也叫雜種。說出孟德爾實驗中,親代與子代豌豆的基因型。基因組成相同的生物體,表現的性狀一定相同嗎?性狀相同的生物體,基因組成一定相同嗎?舉例說明。(基因組成相同的生物表現出的性狀一定相同。性狀相同的生物,基因組成不一定相同。例如高莖豌豆的基因組成可以是DD,也可以是Dd)。2、分析基因對生物性狀的控制人的卷舌性狀由一對基因控制,能卷舌是顯性,不能卷舌是隱性。能卷舌基因用“R”表示,不能卷舌基因用“r”表示。思考:(1)假設父親能卷舌(Rr),母親不能卷舌(rr),子女的基因組成和表現性狀如何?(2)這對夫婦生出不能卷舌的孩子的可能性有多大?(50%)。生出能卷舌的孩子的可能性有多大?(50%)。(3)假設父親能卷舌(Rr),母親能卷舌(Rr),子女可能的基因組成和表現性狀如何?(4)如果父母都能卷舌,生出一個不能卷舌的孩子,判斷父母和孩子的基因組成。如果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生出不能卷舌孩子的可能性有多大?三、人類的性別決定人類有很多種性狀,如眼瞼的形狀、胖瘦、膚色等等,這些性狀的決定與上述例子中能否卷舌的分析方式相同。性別也是一對性狀,人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呢?只從外表就能準確判斷出男性和女性嗎?出示圖片:吳亦凡,泰國人妖。既然看臉不能準確分辨性別,那么,你推測人類的性別是由什么決定的呢?(基因?染色體)出示男性、女性的染色體組成圖。人體細胞中的23對染色體,其中有22對染色體在男、女的體細胞中是相同的(大小、形狀、基因控制的性狀相同),這22對染色體叫常染色體,與性別決定無關。還有一對染色體在男、女的體細胞中有著顯著的差別,這對染色體叫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關,女性的一對性染色體組成為XX,男性的一對性染色體組成為XY,Y染色體要比X染色體小得多。人體體細胞中的23對染色體可以表示為:男性:22對+XY女性:22對+XX。人體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可以表示為:精子:22條+X或22條+Y;女性:22條+X。在生育過程中,子女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呢?出示圖解P8,思考:1、一對夫婦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可能性一樣嗎?為什么?(一樣,各為50%。因為父親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與母親的X染色體結合的機會是相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可能性也相等)。2、一對夫婦已經生育了一個女兒,如果他們再生一個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有多大?(50%)。結論:人類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據資料表明,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圍內,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出生數為102個-107個。人口學家把這個指標稱為出生嬰兒性別比的恒定值。由于男嬰死亡率略高于女嬰,這樣到婚齡期時男女性別比例就基本持平。根據我國2012年進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20。討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會對社會造成什么影響?(“養兒防老”的陳舊觀念,醫療技術的有機可乘,遺棄女嬰的違法行為,都導致了我們現在的男女比例仍然不均衡。如果比例進一步擴大,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口專家預測:到2020年全國實現小康之日,將會有3000萬至4000萬處于婚育年齡的男青年無妻可娶。我們人類的性別組成,必須尊重大自然創造的平衡規律,只有這種男女均衡的狀態,才能維護人類自身的生態平衡,才能有助于社會的穩定和諧)。教學反思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用遺傳圖解分析問題,計算可能性。寫遺傳圖解時要注意正確的書寫格式,正確的組合形式。在學習遺傳圖解的過程中,學生容易說的正確,不容易寫正確。1、判斷:番茄果皮的紅色對黃色為顯性性狀。將純種紅番茄(AA)的花粉授到純種黃番茄(aa)的柱頭上,黃番茄的植株上就會結出紅番茄。(×)植物的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胚由受精卵發育而來。人工授粉的結果是果皮基因組成仍是aa,仍是黃色。但胚的基因發生了變化,即Aa。板書設計教學過程第三課時一、引入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有一類疾病,例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等會從親代傳到子代,有些病子代中的患者還與性別有關。這是一類什么疾病呢?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人類的遺傳病。二、人類主要的遺傳病遺傳病是由遺傳物質(染色體或DNA)上的基因異常引起的疾病。人為什么會患上遺傳病?我們每個人的染色體上都有可能攜帶一些致病基因,當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人體上表現出來時,人就會患某種遺傳病。如果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其后代的發病情況與性別無關,例如白化病。這種遺傳方式叫做常染色體遺傳。如果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其后代的發病情況往往與性別有關,例如色盲病、血友病等。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1、常染色體遺傳人類的白化病是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所控制的一種遺傳病。設正常基因為A,白化病基因為a。現有一對膚色正常的夫婦生育了一個白化病的孩子,請思考:(1)說出父母以及孩子的基因組成。(2)用遺傳圖解表示遺傳過程。(3)如果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有多大?2、伴性遺傳色盲基因是隱性基因(a),色覺正常基因是顯性基因(A),它們都位于X染色體上。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色盲的孩子。(1)用遺傳圖解表示遺傳過程。(2)這個孩子的性別及色盲基因的來源分別是什么?(3)如果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要解決以上問題,先分析男性和女性色覺正常或色盲的基因組成如何。由于與X染色體相比,Y染色體體積小,攜帶的基因數量少,所以在分析遺傳問題的時候,默認Y染色體上不含有基因。如下表所示。男性基因組成女性基因組成正常XAYXAXA或XAXa色盲XaYXaXa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男性的性染色體上只要有一個致病基因,就會表現出患病的性狀。而女性的性染色體上要出現兩個致病基因,才會表現出患病的性狀,所以男性患遺傳病的幾率比女性高。3、人類常見的遺傳病較常見的遺傳病還有:血友病、先天性聾啞、先天愚型、鐮刀型細胞貧血病、苯丙酮尿癥等。苯丙酮尿癥,癥狀:因為進入人體的苯丙氨酸不能被人體代謝,因而患兒尿中排出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謝產物,使全身和尿液有特殊鼠臭味,常有濕疹。智力、運動發育落后,頭發由黑變黃,皮膚白,隨著年齡增長,患兒智力低下越來越明顯,年長兒約60%有嚴重的智能障礙。如果一個家庭生育了一個患有遺傳病的孩子,不論是對孩子本人,還是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同時還會降低整個中華民族的人口素質。三、遺傳病的預防遺傳病是否能用藥物治療痊愈呢?(不能)。既然遺傳病不能治療,那么采取什么措施能預防遺傳病呢?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什么是直系親屬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閱讀P11小資料)。為什么我國婚姻法要禁止近親結婚?(因為近親之間具有共同的祖先,近親結婚的夫婦雙方攜帶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增大,后代同時獲得這種致病基因的機會就越多,患遺傳病的可能性就大得多)。《紅樓夢》中寶黛的愛情悲劇成了千古絕唱,從遺傳學的角度看,寶玉和黛玉是否適合結婚?婚前檢查是防止遺傳病發生、控制遺傳病的第一關。遺傳咨詢可以有效地預防患嚴重遺傳病兒童的出生。通過以上措施,能降低遺傳病的發病率,從而減輕家庭、社會的負擔,改善人口素質。四、小結教學反思本節內容看似很少,實則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卻很多。書上用擺彩色卡片的形式分析色盲的遺傳,雖然直觀,但是不容易舉一反三,我改用遺傳圖解分析,更具普遍性且易接受。板書設計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