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案課題:§7.22.2生物的變異共1課時第1課時年月日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類目標)知識與技能:1、描述生物的變異現象;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有遺傳的變異和不能遺傳的變異;說明變異的意義。2、舉例說出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3、運用生物變異的知識學會分析生物變異的現象。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討論等方法自主構建生物的變異有關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變異在生產實踐上的應用”和“轉基因技術”的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關注生物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變異的類型及意義;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教學難點:遺傳的變異。三、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學掛圖學生準備:預習教材四、教學過程流程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個人修改意見I.引課1、設疑:俗話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描述的是一種什么生物現象?2、提問:放眼生物世界,千差萬別,為什么會是如此一番千姿百態的景象呢?布置學生觀察教材P13圖片提問:通過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陳述:同學們觀察到的這些相對性狀的不同其實就是生物的變異。那么生物的性狀的變異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今天我們共同來探究一下生物的變異回答:描述的是生物的變異現象。回答:首先是生物的種類與種類之間存在差異,其次是同一種的生物之間也存在差異。獨立觀察。思考回答:同種生物的相對性狀表現各不相同。傾聽教師陳述,開始思考新問題,并進入新課的學習II新授調查生物的變異現象變異的類型和意義轉基因技術1、活動:匯報本章第一節課的調查結果,并且在全班進行比較。提問:通過調查活動,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4并指出生物的變異現象在生物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1、引導學生閱讀、觀察教材P14-15,分析討論生物的變異現象是如何發生的提問:上述性狀中,哪些變異是能夠遺傳的?哪些變異是不能夠遺傳的?這些變異的發生對生物自身的生存有影響嗎?提問:你還能說出日常生活中遺傳的變異和不能遺傳的變異的一些例子嗎?總結板書:一、生物的遺傳變異1、變異:不同種類間的差異,同種生物間不同個體的差異2、原因:遺傳的物質基礎不同,環境的影響2、陳述:在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遺傳變異的原理,那么我們如何讓這些原理運用在生活實踐中來為人類的生活作貢獻呢?布置學生閱讀教材P15-16進行了解總結: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的方法很多,如人工定向選擇基因的變異獲得了高產奶牛;利用基因的重組,獲得了高產抗倒伏小麥;利用宇宙射線的輻射使基因產生變異獲得了太空椒。1、布置學生閱讀教材P16-17,了解轉基因技術。提問:何為轉基因技術?2、提問:轉基因技術在生產活動中有何意義?提示學生閱讀信息庫P19有關內容學生按順序匯報結果思考回答:在自然界中,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各個個體之間在性狀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就是生物的變異。學生獨立閱讀、觀察圖片,然后小組討論回答:小麥、孿生兄弟的變異只是由于外界環境引起的,遺傳物質并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屬于不能遺傳的變異。安康羊和太空番茄的變異是由于遺傳物質發生了變化引起的,屬于遺傳的變異。這些變異對于生物自身的生存是有影響的。學生討論回答學生聽講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學生聽講并獨自閱讀教材學生聽講學生閱讀理解,科學家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使得這種轉基因的生物發生了能遺傳的變異,這一技術被稱為轉基因技術。回答: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動物飼養和醫藥研究等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并且在生物的進化上具有重要的意義。Ⅲ本課小結本節課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了解了生物的性狀的變異,分析了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并探討了生物的遺傳變異原理在培育新品種上的應用。學生聽講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五、板書設計第21章遺傳信息的延續性第2節生物的變異一、調查生物的變異現象(1)生物的變異:在自然界中,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各個個體之間在性狀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就是生物的變異。(2)生物的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二、變異的類型和意義(1)類型: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而引起的不可遺傳的變異:由外界環境因素變化而引起的(2)意義:是生物進化的物質基礎三、轉基因技術(1)概念:科學家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使得這種轉基因的生物發生了能遺傳的變異,這一技術被稱為轉基因技術。(2)意義:在農業生產、動物飼養和醫藥研究等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教后感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