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3章生物的進化第3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說出人工選擇的過程和條件。(2)概述自然選擇學說。(3)說出生物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實例。2.能力目標(1)通過原雞進化原因的分析,初步形成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資料的能力。(2)嘗試探究生物進化的原因,解釋有關樺尺蛾的數據圖表。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對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真實事例的分析,產生愛護環境、關注環境污染的情感。(2)通過對生物進化原因的分析,明白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道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3)領悟達爾文的科學成就、精神和態度。二、教學重、難點1.自然選擇學說。2.生物進化的基本觀。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智慧助教軟件。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情境導入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將從今天的學習中尋找答案(板書課題)觀看圖片、復習所學;進入問題情境。明確學習目的。早在19世紀中后期的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還提出了一種觀點,他認為這個觀點也叫“自然選擇”。你認為這兩種生物進化的觀點,哪個是正確的呢,理由是?所以,目前最具說服力的就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破綻:用進廢退,雖然身體改變了,但基因沒有改變,長再高也不會遺傳給下一代。(在當代是可能的,但這種后天獲得的性狀,如果相應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是不能遺傳給后代的。達爾文的生平達爾文是怎樣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39-40信息庫第一段內容,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中內容:下面我們就追隨著達爾文研究的足跡去探索生物進化的原因閱讀課本,了解達爾文的生平事跡。體會達爾文鍥而不舍,不怕困難的科學精神。分析人工選擇(展示各種品種的雞)達爾文的研究受到很多生產實踐的啟發,如:人們培養不同品種的雞,雞的品種很多,以這些品種的雞為例……他們的祖先都是原雞;這些品種的雞是怎樣形成的呢?給大家2分鐘時間看書P40思考這個問題。1.思考,分析,進入情境。學生說理由。一、分析人工選擇引導學生通過表格分析雞優良品種形成的原因:問:原雞被飼養在各種不同的條件下,產生了許多變異類型,如:有的產卵多些,有的體型大些,這種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還是不可遺傳的變異?以產卵多的來航雞為例,來航雞每年產卵在200個以上,比如有人喜歡產卵多的雞,就會殺掉產卵少的雞,留下產卵多的雞,讓其繁殖后代,最終就形成了現在產卵多的雞類型。經過一代代的選擇,產生這些優良品種雞,是誰在對它們起選擇作用呢?我們把這種根據人們的需要和愛好,對生物發生的變異進行不斷選擇,從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就叫人工選擇。所以,從我們的分析可以發現,這些新品種雞的形成需要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呢?(師:板書:遺傳變異)還需要什么生:人;分析,歸納出(1)人工選擇的概念:(2)原雞產生的可遺傳的變異和人工選擇是雞品種形成的原因。可遺傳的變異人工選擇在生活中,用人工選擇的方法培育成的生物品種很多,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回顧,聯系生活,舉例說明,應用知識。二、剖析自然選擇1.引導學生思考:達爾文由人工選擇實例,聯想到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又是誰在起選擇作用呢?1.思考,分析,進入情境。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來體會自然選擇是如何推動生物的進化的。在18世紀英國的一個小山村,樹林里生活著兩種樺尺蛾,深色和淺色,幾十年后,這里變成了工業城市,經過科學家在這個地區的持續觀察統計,發現這兩種體色樺尺蛾的數量發生了規律新的變化,來看,從這個統計圖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深色樺尺蛾數量增加,而淺色樺尺蛾數量所剩無幾呢?我們通過一個虛擬實驗來感受一下,將不同體色的樺尺蛾各20只放在樹干上,現在我找一位同學上來把自己假裝成捕食鳥來捕捉樺尺蛾,其他同學注意觀察有什么現象?討論:請你閱讀P34頁內容,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完成導學案中的幾個小題:1.請你解釋深色樺尺蛾數量增加,淺色樺尺蛾數量減少的原因?2.假如樹林里沒有捕食樺尺娥的小鳥,這兩種樺尺蛾的數量還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嗎?4.引導學生圖表分析樺尺蛾體色變化的原因:5.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領悟自然選擇的意義;升華到每個人都在經受著自然選擇法則的篩選。4.分析,歸納出:(1)自然選擇的概念: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2)樺尺蛾產生的可遺傳的變異是進化的內因而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外因。三、歸納總結,解析生物進化的原因引導學生用概念圖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分析、討論、闡述。歸納出: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四、分析生活中的生物進化組織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1)家養動物與同種的野生動物相比(如馬和野馬),往往會發生較大的變異,請解釋其原因。(2)在某個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有許多無翅或殘翅的昆蟲。請分析,在這個海島上,為什么無翅的昆蟲特別多? 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應用知識,升華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