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附件2:教學設計課題名稱:《現代生活與人類的健康-食品安全》劉萬華工作單位寧夏銀川市第二十四中學學科年級八年級生物教材版本蘇科版一、課程標準要求列舉食品安全的事例二、教材地位作用三、學情調查分析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從各種媒體上知道一些食品安全的事例,從生活中也能了解一些食品保鮮的方法,但對于食品添加劑的作用及及濫用的后果卻知之甚少。鑒于學生們喜愛吃的小食物種類比較多,其食品添加劑也是各種各樣,因此從這個與學生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內容入手,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使學生在調查、分析與探究中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目的。四、教學目標確定1.列舉食品安全的事例;2.撰寫調查食品添加劑的報告,探究食品保鮮的方法。五、重點、難點重點:確保食品安全及食品保鮮的方法;難點:通過調查與探究,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六、教學過程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播放視頻“我們到底怎么了”,組織學生認真觀看后談感受,并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使我們的健康受到影響?小結學生的表達,與學生一起達成共識:飲食對每一個人的健康很重要,但現代生活中飲食不僅是營養均衡的問題,而是食品安全的問題。觀看視頻,感受與思考,對這段視頻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關問題。利用視頻資料引發學生的思考,并與學生一起產生共鳴。【教師引導與調查探究】先利用一個食品包裝袋,讓學生說出如何知道它是安全的?展示劣質奶粉與注水肉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幅圖片中的食品安全問題是什么?除此之外,還知道哪些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對學生的表達給予及時的評價。在學生展示的基礎上,教師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近幾年較典型的幾個有關食品添加劑的事件,使學生感受到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了恐懼心理,甚至有人認為只要是食品添加劑就是不安全的。組織學生利用帶來的各種小食品包裝袋,開展調查活動。課件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1.觀察你手中的食品包裝袋,根據“配料”中提供的信息,把你認為是食品添加劑的填寫在P71的表格中,并嘗試將這些食品添加劑分類。教師巡視,給予一定的指導。2.利用手中的資料,了解什么是食品添加劑,這些食品添加劑有什么作用,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 在學生表達的基礎上給予一定的評價,引導學生認識到食品添加劑本身的作用是對人有益的。聯系生活常識,說出用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如保質期、生產日期等信息來判斷其安全性。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表達。利用課下查找的相關資料舉例說明。閱讀這些事例,引發思考:食品添加劑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種類?又有何作用?利用手中的食品包裝袋,合作進行調查活動。對于不甚明了的問題,可直接利用網絡查找相關資料。每組派代表將手中的實物、表格及調查報告等在實物展示臺上匯報調查結果,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與完善。利用課下查找的資料,進行匯報食品添加劑的概念、類型和作用,并區分防腐劑與抗氧化劑的作用。從而認識到食品添加劑本身是有益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解答食品安全的初步知識。課前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于課交流,培養學生的查找、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入對食品添加劑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整個調查活動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使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關注與自己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并能夠使學生從收集資料、撰寫調查報告、課上匯報等活動中體會到知識和能力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合作,來源于積極思考和關于發現問題并主動解決問題。在學生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問,引發學生思考:既然食品添加劑本身對人有益,但為什么很多人都很怕它呢?在學生利用資料分析的基礎上,播放一段視頻“食品添加劑的危害”,使學生從專家的分析中認識到雖然食品添加劑本身對人有益,但有些食品中的色素類、呈味劑等如果食用過多同樣會對人體有害。利用課下查找的資料,互相補充,使全班同學認識到這是因為一些人使用了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劑,或超標、或用工業原料替代,對人體造成了身體上很大的傷害,以致于造成人們的恐懼心理。觀看視頻內容,進一步豐富自己對食品添加劑知識的了解。【情感滲透】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食品添加劑的知識的基礎上,對照學生自己以前的飲食習慣,引發思考:為了避免或減少食品添加劑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結合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踴躍表達意見,從而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目的。讓學生自己用所學的知識教育自己,從而改變以往的吃小食品的不良習慣,為自己的健康和發展而自我管理。【知識鏈接】教師引導:除了食品添加劑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食品安全呢? 組織學生利用課下查找的有關食品污染與食品保鮮的方法等知識進行課堂交流與展示。利用課下查找的有關食品污染與食品保鮮的方法,或結合生活經驗中的保鮮小竅門等知識,或匯總的調查報告進行課堂交流與展示。在學習了食品安全知識的方法的前提下,由學生利用手中的資料,進行整合與匯報。教師進行適時適當的評價。【課外拓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又出現了一些新型的食品安全問題,如未經實踐檢驗的轉基因食品、保健食品等。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科學、技術、社會”中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這一內容,激發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聯系生活實際中的一些轉基因食品、保健食品等,對它的安全性提出質疑。利用本節課所學的調查方法,在課下進行調查與探究。給學生留有繼續學習與探究的空間,引發學生對食品安全問題深層次的思考。七、教學評價1.這節課的亮點在于引課的視頻“我們到底怎么了”與“食品添加劑的危害”的視頻資料。引課的視頻一下子把學生的情緒集中到了課堂知識的學習與思考中,而后一段視頻則恰到好處地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食品添加劑的危害不只是超標或用工業原料替代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控制對小食品的隨意食用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2.在這節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組織學生課前查找資料、開展調查活動、撰寫調查報告,并于課上積極展示,使整堂課充分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不僅使教師在整堂課中比較輕松地達成了知識目標,也使探究活動與調查活動的開展順利時行。3.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學生的潛能是很大的,如果每堂課都能夠這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教師在教學中亦會有頗多收獲。可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并不是每個班的學生都能夠這樣去主動學習,也不是每節課都能夠讓學生自我教育。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