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14章生物的命名和分類第1節生物的命名和分類(第1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討論交流,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2)合作交流,能說出俗名和學名的由來,闡明生物學名的組成,知道俗名和學名的差異。(3)結合圖片,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2.能力目標(1)能識別生物的俗名和學名。(2)認識分類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是很大的進步。(2)體會分類的意義。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生物學名的含義。(2)動物的分類難點:科學分類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多媒體展示校園圖片:同學們,漫步我們美麗的校園,這一草一木,一樹一花,你認識它們嗎?叫得出它們的名字嗎?生物學家是怎樣給各種生物進行命名的?本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共同學習“生物的命名”這一內容。新授:一、生物的命名(一)生物的俗名1.認識生物的俗名人們在認識生物的歷程中,對于已經知道的生物都要給予一定的名稱,這種人們習慣使用的名稱叫做俗名。圖片展示:南瓜、牽?;?、刀豆、杜鵑鳥這些生物,同學們知道它們的俗名嗎?2.生物俗名的缺陷生物的俗名能生動形象地反映生物某一方面的特點或其生活習性。但是,漸漸地,人們發現俗名也有缺陷,你知道嗎?(1)同物異名圖片展示: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同物異名的例子嗎?展示圖片:大白菜:北方人說的大白菜,江浙常稱為黃芽菜。甘薯:又名山芋、番薯、紅薯、地瓜等。(2)異物同名異物同名現象也會在交流中造成不便。(3)讀音誤解如鯨魚和金魚,人們也會因為讀音不準而造成誤解。展示圖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生物俗名,雖然形象生動,但往往因為同物異名、異物同名、讀音誤解等原因,引起了生物名稱的混亂和交流研究的許多困難。因此,創立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這是生物學家在千百年前就有的愿望,并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二)生物的學名課件展示:自主學習:①生物學名的創立者②生物學名的命名法③生物學名的表示方法1.創立者——林奈展示圖片:林耐2.科學名稱——雙名法雙名法使每個物種只有一個科學名稱叫學名,從而確保了物種的名稱不相混淆。是一種科學的國際通用的生物命名方法。學名由兩部分組成,用斜體的拉丁文表示。第一部分是屬名,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部分是種名,表示該種生物的主要特征和產地,全部用小寫。展示圖片:如玉米:Zeamays,前一個詞為屬名,第二個詞為種名。討論:(1)把你的姓名與圖14-3中的一種植物或動物的學名進行比較,姓名與學名有什么相對關系?(2)一種生物的俗名是多樣的,而學名卻是統一的。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為什么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二、生物的分類課件展示:超市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放有序。引出生物分類(一)嘗試分類對課本P112生物進行分類(選擇一個角度)提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類1.生物的形態特征2.生存環境3.與人類的關系科學家是怎么分類的呢?(二)科學分類目前,生物分類采用的方法是等級法。依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將生物分類系統分為七個等級,由高到低順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如植物界、動物界。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如小麥、貓各是一個種。將家犬、人分別歸類:討論:分類等級從小到大,1、包含的生物種類的數量有什么變化?2、包含的共同特征是增多還是減少?(三)給動物分類對課本P113動物進行分類無脊椎動物的分類和特征無脊椎動物:原、腔、扁、線、環、軟、節。脊椎動物的特征和典例脊椎動物:魚、兩棲、爬、鳥、哺將分類結果填入表格。總結:一、生物的命名雙名法=屬名+種名二、生物的分類1、分類依據:形態、結構、生活習性、親緣關系2、等級單位:界門綱目科屬種3、生物分類(1)動物的分類觀看圖片。嘗試說出名稱。認同生物俗名能反映其特點,體會俗名的由來。設疑激趣,認識到有同物異名現象的存在,認同在交流上會帶來不便。觀察圖片,說出圖片中生物的不同俗名。觀察圖片,知道有異物同名現象的存在。觀察圖片,進一步知道生物俗名還會因為讀音造成誤解。認同全世界進行統一科學命名的重要性。觀看視頻,了解林耐,感受科學家的探究精神。說出雙名法的組成及表示方法看圖片例子,知道雙名法的組成。思考并回答。討論并回答。觀看課件,回答。看圖回答。鞏固應用。結合生活實踐,體會分類的必要性小組討論觀看投影比較家犬和人的分類層次小組討論給動物進行分類,并將結果填入表格板書設計第1節生物的命名和分類一、生物的命名二、生物的分類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