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根對水分的吸收姓名工作單位年級學科八年級生物教材版本一、教學內容分析“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是本節的重點內容。無機鹽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要正確理解植物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必須先了解細胞吸水的原理。細胞的吸水與失水又是微觀的生理過程,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本次探究實驗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溶液濃度的大小對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影響以及對生活中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例的分析來正確了解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能力目標:①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探究實驗的能力;②通過實驗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交流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小組合作的精神;②培養學生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三、學習者特征分析本節的教學對象為初一年級學生。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已經對科學探究實驗操作、過程、方法有了初步基礎,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了解了細胞是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四、教學過程1、感受生活發現問題2、引發探究設計實驗3、實施實驗探究交流4、結合實際、學以致用5、小結與反思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感受生活發現問題課前準備:上節課結束前,我讓同學們回家幫媽媽做兩樣菜:糖拌西紅柿、鹽拌黃瓜,并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什么?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讓學生體驗生活,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2、引發探究設計實驗糖拌西紅柿、鹽拌黃瓜時盤中的水從哪里來的?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尋找答案。(1)、通過課件展示我給同學們提供的實驗材料用具,還有許多學生自備的材料。(2)、學生自愿分組設計實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驗目的要求、過程與方法等設計一種可行的探究方案。在學生熱烈討論過程中,我傾聽、微笑、點頭,并未過多干預。寬松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創造的積極性、主動性3、實施實驗探究交流(1)、動手實驗在巡視過程中,我發現第三小組選用蘿卜不新鮮,我沒有制止他們,希望他們從中能學到更多的東西。(2)、預測結果在等待浸泡材料的這段時間,我組織學生統計各小組用的材料,并引導他們猜一猜可能有幾種情況發生。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很快猜測出:細胞可能吸水,也可能失水。我提示:有沒有可能出現細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的現象?(3)、交流討論我禁不住為他們的細心認真而鼓掌。在他們的提示下,其它小組同學又開始認真觀察了。達到共識后,我引導學生把所有問題聯系在一起思考:濃鹽水中:實驗材料變軟、變輕、變短、液面上升;清水中:實驗材料變硬、變重、變長、液面下降。在此基礎上同學們很快得出:細胞在濃鹽水中失水,而在清水中吸水的結論。而實驗中唯一的實驗變量是溶液的濃度,所以實驗材料發生不同變化的原因是溶液濃度不同引起的。我們共同分析后得出結論:當細胞液濃度>細胞處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細胞液濃度<細胞外液濃度時,細胞失水。各小組根據本組共同討論的探究方案實施探究活動。自己選擇實驗材料、用具,分工合作:測量尺寸、配制溶液、繪制表格、記錄數據……很快同學們把處理好的材料分別放入清水、濃鹽水中浸泡。各小組在認真地觀察討論后,第一小組的同學首先介紹了他們的實驗過程:把新鮮的蘿卜切取大小粗細相等的兩根長條,用尺子量量蘿卜條的長度并記錄下來,再分別將蘿卜條放入盛有清水和濃鹽水的燒杯中。一段時間后取出蘿卜條,用手捏捏硬度,再用尺子量量長度,發現清水浸泡后的蘿卜條變硬變長,濃鹽水浸泡后的蘿卜條變軟變短。“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不是偶然現象?”我話還沒說完,其他小組同學都說不是偶然現象,因為他們發現“雖然選用的材料不同,經清水浸泡后都變硬了,經濃鹽水浸泡后都變軟了,這不可能是巧合,肯定有其規律。為了找到其中的規律,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除了上述現象外,你還有什么新發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又活躍起來。生甲(第四組):我們組把試驗材料在實驗前后稱了稱,發現放入鹽水中的蘿卜條試驗后重量減輕了,而清水中的蘿卜條實驗后重量都增加了。真沒想到他們還用了天平!生乙(第二組):我們組還發現實驗后清水的液面下降,而濃鹽水的液面上升了。開放的課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我的課堂我做主。激發了探究興趣、增強了求知欲。4、結合實際、學以致用最后運用多媒體動畫來展示細胞吸水與失水,幫助學生增加感性認識。為了能將本節課所學知識應用、創新,我鼓勵學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問題能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釋。5、小結與反思通過本次實驗,你理解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同學們還真提出了許多問題:人吃咸菜多了為什么口渴?夏天喝高濃度飲料為什么越喝越渴?打點滴時,鹽水或葡萄糖溶液濃度過大行不行,為什么?如果改成無菌水注射行嗎,為什么?如果把鹽水浸泡后變軟的材料再放入清水中,把清水浸泡后變硬的材料再放入鹽水中,結果又會怎樣?……結合實際,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能運用到生活中。六、教學板書根對水分的吸收1、感受生活發現問題2、引發探究設計實驗3、實施實驗探究交流(1)、動手實驗(2)、預測結果(3)、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當細胞液濃度>細胞處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細胞液濃度<細胞外液濃度時,細胞失水。4、結合實際、學以致用5、小結與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