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病毒》的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出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能力目標:(1)提高運用信息技術學習、交流的能力。(2)提高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3)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認同科技進步對科學研究的促進作用。(2)關注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學習運用辯證法看待事物的利弊。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教學難點:病毒的主要特征。三、教學分析1、教材分析本章不分節,本章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章,教學課時為一課時。通過本章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特點的基礎上,將學過的相關知識點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二個完整的生物學概念:一是全面掌握生物體的構成方式,即生物圈中不僅有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還存在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二是全面認識生物圈中的生物類型,即生物圈中不僅有植物、動物、人、細菌和真菌,還有病毒。同時,本章教學也為學生之后學習傳染病知識打下必要的基礎。2、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生活經驗,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電視、網絡和書刊等視聽途徑,以及親身體驗(如:患過流感、或手足口病等),對病毒有了一定認識。但是,由于學生的興趣不同,使學生對病毒的認知程度也不盡相同。八年級學生已經將上網搜索、騰訊QQ等信息技術,普遍運用于娛樂和聊天,但是,把信息技術運用在收集整理資料、交流學習問題的人仍然較少,需要教師加強引導。3、教學媒體電腦等多媒體設備、教師制作的PPT課件、篩選的病毒視頻、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動畫;學生小組收集、整理的病毒資料。【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12月1日是什么日子嗎?對,12月1日就是世界艾滋病日,雖然現在醫學狠發達,但是依然沒有有效的救治艾滋病的藥物,那么:你知道艾滋病的“元兇”嗎?-------艾滋病病毒。病毒是生物嗎?它們是怎樣被發現的?有何特征呢?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揭開病毒的神秘面紗。二、自主學習(8分鐘)閱讀課本,獨自完成導學案上預習檢測的內容。三、合作探究,獲取新知。學習活動一閱讀教材P90“病毒的種類”,思考回答:1、病毒只能用_____(百萬分之一毫米)來表示它們的大小。2、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_____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3、病毒分為哪三類?分類的依據是什么?溫馨提示:快速閱讀教材,在書上相應的地方找到答案并做上記號。學習活動二快速閱讀教材P90,思考回答:1、病毒有無細胞結構?2、病毒的結構包括______外殼和內部的______。3、病毒是怎樣繁殖的?(溫馨提示:在教材上迅速勾畫答案后,思考病毒結構與細菌和真菌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學習活動三閱讀教材P91-92,思考回答:(溫馨提示:速度最快的小組優先展示。)1.根據學過的知識,想一想,病毒是一種生物嗎?為什么?2.病毒與人類有什么關系?(有利和有害兩方面)三、課堂小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四、布置作業完成導學案上【隨堂檢測】的練習。1.病毒的營養方式和生活方式是()A.自養腐生B.異養腐生C.異養寄生D.自養寄生2.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A.細菌B.水螅C.煙草花葉病毒D.蚯蚓。3.噬菌體是 ()A.動物病毒B.植物病毒C細菌病毒D.病菌4.艾滋病病毒類型屬于()。?A.植物病毒B.動物病毒C.細菌病毒D.噬菌體?5.自然界中形體最小的生物是 ()A.病毒 B.球形菌C.桿菌 D.酵母菌6.以下對病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B.病毒不具有嚴整結構C.病毒不能在一般培養基上生存D.同一病毒內不會同時具有DNA和RNA7.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A.煙草花葉病B.流行性感冒C.雞瘟和豬瘟D.痢疾8.下列病毒的類型中,錯誤的是()。A.動物病毒B.植物病毒C.真菌病毒D.噬菌體9.以下關于病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B.病毒不具有嚴整的結構C.病毒不能在一般的培養基上生存D.一種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種特定細胞10.下列疾病中,主要由病毒引起的是()。①流行性感冒②病毒性肝炎③艾滋病④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⑤甲型H1N1流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