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的呼吸作用江蘇教育出版社生物第三單元第六章第四節學時1課時年級七年級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舉例說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夠產生二氧化碳。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舉例說出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能力目標:通過探究植物呼吸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比較、歸納等科學探究能力。通過小組實驗討論,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實驗具體操作,培養學生規范操作實驗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驗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通過認識呼吸作用的實質,認同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通過分析呼吸作用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養成學以致用的探究習慣。學習者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七年級上冊中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六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第四節,此時學生已具備了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場所、產物、原料和條件,在此基礎上,將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相聯系,相比較,使學生有一個完整的能量轉換的概念。本節內容通過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突破呼吸作用的氣體交換這一難點。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學生非常感興趣,要注意規范學生的具體實驗操作。分析實驗結果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也養成樂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好習慣。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教學重點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分析。呼吸作用需要氧氣的實驗分析。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教學難點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和分析。呼吸作用的意義《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改變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單單要求學生掌握課標要求的知識,更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結合學生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具體認知水平,本節課設計了多元的課堂活動,推行有效學習方式。除了利用實驗突破難點,同時通過圖片、視頻、自制教具等,用不同方式鞏固重點,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師生互動的應用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教師示范——學生操作自主學習——匯報總結”的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有效學習,關注并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好學、好動的心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升華。教學流程教學環節起止時間環節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活動媒體作用及分析導入新課00’00”-02’29”創設情境通過同一個實驗在光下和黑暗中的不同結果,復習植物的光合作用,引入植物的呼吸作用。用電子書包軟件完成兩個投票,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投票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直觀看到投票結果,及時分析其中的原因。活動一02’30”-13’50”了解呼吸作用的實驗原理。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氣。教師引導分析:可以通過檢測植物周圍氣體成分是否改變來證明。課件展示以下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思考。為什么用黑色塑料袋或者放在黑暗的地方?實驗的變量是什么?怎樣才能檢測氧氣含量的變化?(氧氣可助燃,缺氧會使燃燒的蠟燭熄滅)怎樣才能檢測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小組討論,完成實驗報告中的題目,并拍照上傳。選取學生答題照片現場講解。共同總結題目答案,了解實驗原理。發送作業,學生寫完作業提交后,教師可以掌握學生完成進度,并在大屏幕上分析學生的完成情況和正確率。活動二14’00”-26’30”實施實驗教師出示實驗的注意事項,指導學生完成實驗操作。巡視學生試驗完成情況,注意提醒學生拍照實驗過程。總結實驗結果及實驗結論。學生小組分工,完成實驗操作。拍照實驗過程,上傳。學生上講臺講述自己小組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小組討論完成實驗結論。小組實驗拍照上傳,既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完成程度,又可以給與學生展示的機會。過渡26’00”-30’30”承前啟后課堂小結通過實驗驗證的結果,并引入下一知識點評價學生實驗表現,思考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屏幕展示所有學生的活動情況,可以更好地進行自評和互評。活動三30’12”-37’30”呼吸作用的意義完成植物呼吸作用的實質是釋放能量,了解呼吸作用為植物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和學過的光合作用進行比較,發現物質轉換是一個相反的過程。教師出示自制模具,演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關系。觀看視頻,進一步加深理解。總結呼吸作用的意義: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植物各項生命活動提供動力。個人完成呼吸作用的公式,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討論,與光合作用對比,了解呼吸作用的最終意義是為植物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多媒體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課堂延伸37’30”-42’10”實例分析舉例一系列的生活實例,了解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運用。判斷以下觀點正確嗎?把植物放在密閉的臥室里,可以凈化空氣。早晨的空氣氧氣含量高,適合運動。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進入地窖需謹慎。學生搶答,通過實例分析,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在身邊,更加深刻的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搶答功能極大的引發學生的興趣,即使打錯,也可以成為很好的錯例分析,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課堂總結37’30”-44’10”梳理課堂對照教學目標,從知識和能力等方面評價學生表現。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總結自己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屏幕展示學生在本節課的表現,給學生更好的展示平臺。教學反思:本節課采用了電子書包的形式,分別運用了電子書包的現場投票功能、課堂作業布置及拍照上傳功能、小組討論、現場隨機提問功能以及學生搶答功能。教師布置作業后,等待學生提交的過程,既可以輔導個別學生,也可以時時關注學生的作業提交情況和進度。投票功能直接電腦生成結果,學生參與度更高,效果真實有效。小組討論并拍照上傳,學生更加認真的參與實驗操作。教師也更容易帶領大家一起反思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結果、結論和出現的錯誤。現場隨機提問和搶答功能是學生有一種爭先恐后的緊迫感,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其中的感覺。學生手中的平板出現不同的界面,對于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興趣體驗。電子書包能夠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對教師的課前準備作出了更大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大膽的將兩個實驗同時操作,一起分析,更好的將課堂教給學生處理。教師真正成為了課堂的引領者。總體來說,電子書包能夠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讓教師及時發現課堂中的知識盲點,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教師引領課堂、學生主動學習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