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傳染病及其預防》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本次課在授課過程中要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能力的培養,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在學習過本節課后,除對傳染病的有關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較全面的掌握以外,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處理圖文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學生對傳染病要有正確的認識,能有正確的態度對待傳染病和身邊的傳染病人,能夠提高自覺主動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意識,更加地珍愛生命,讓自己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舉例說出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處理圖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達交流能力等。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關注傳染病及預防,增強主動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意識,培養關愛傳染病人,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等情感。 三、教學重點:傳染病的的病因、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四、教學難點:病原體概念與傳染源概念的區分和判斷 五、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啟發式等 六、學習方法:探究式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歸納總結等 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等 八、課時安排:2課時 九、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中午在學校就餐的同學,要求飯前認真洗手,同學們,為什么學校要求這么做? (學生回答:為了預防一些傳染病。)那么,到底什么是傳染病?傳染病是怎樣流行起來的?我們又怎樣去預防傳染病?這就是我們本次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二)導學點撥,探究新知活動 1:建構傳染病的概念。首先引導學生聯系自己曾經得過的或者知道的一些疾病,進行判斷哪些是傳染的,接著就同是眼睛的疾病結膜炎和近視,展示圖片,聯系以前所學,分析兩種病的病因,區分傳染病和非傳染病。再一一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嘗試說出下列幾種傳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從而對病原體有所認識,并加以概括。然后試著概括出傳染病的概念及主要性質。采用圖片等展示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明確正是這些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是導致傳染病的罪魁禍首,這些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就是病原體。那么我們根據病原體的不同,可以對傳染病進行分類,由細菌引起的傳染病是細菌性傳染病,由病毒引起的呢?由寄生蟲引起的呢?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知道傳染病的分類。活動目的: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建構傳染病的概念、病原體的概念及傳染病的突出特點:傳染性與流行性。教師有機過渡,進入下一個學習活動。 活動2:探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病是如何傳染的?)活動方法:(1)通過資料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課件展示活動任務及思考題,學生分小組進行閱讀分析和討論,然后小組派代表表達交流。 (2)教師對學生的表達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同時積極肯定合作學習的意義。 (3)嘗試總結并分析流感和甲肝傳播的共同點,明確傳染病的三個流行環節,舉例理解傳染源等的概念。 (4)易混點:區別兩個概念傳染源與病原體 (5)學以致用。活動目的: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建構以下下知識、加強區別理解、增進如下能力: (1)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2)培養學生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3)培養學生對重要的易混淆的概念的區別理解能力。教師導學過渡:通過“出謀劃策”,教師引導“既然傳染病的流行要同時具備這三個環節,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這是不是給我們預防傳染病以啟示呢?我們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預防傳染病呢?”進入下一個學習活動。 活動3:探究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活動方法:展示圖片,讓學生診斷,圖中的措施是針對哪個流行環節進行。引導學生結合實例知道只要采取科學有效措施,傳染病是可以預防和戰勝的。 活動目的: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知道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并且知道針對三個環節,做到綜合措施和重點措施相結合,才能更加科學有效地預防傳染病。教師導學,有機過渡:通過學習,我們對傳染病相關知識已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下面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活動4: 知識梳理活動方法:以知識樹的形式對本節所學進行梳理總結。活動目的:課堂小結,使學生對傳染病的相關知識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 活動5:課堂檢測活動目的:知識反饋,當堂任務當堂清。 活動6:鏈接中考活動方法:實物投影傳染病有關的資料分析題,指導學生學會從資料中找重要信息回答問題。活動目的:答題技巧培養,訓練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7:社會熱點鏈接經過此環節的學習,對學生滲透情感態度教育。 結束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