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簡單機械綜合復習 杠桿 1、杠桿的認識 1.在公園里的兒童樂園內,兩個小孩坐在蹺蹺板上,恰好處于平衡,此時(??? )B A .兩個小孩的質量一定相等 B .兩個小孩的重力和他們各自的力臂的乘積一定相等 C .兩個小孩到支點的距離一定相等 D .兩個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2.晾曬三條相同的濕毛巾,下列做法最有可能讓衣架保持水平的是(?? ) B A.????????B.???????C.?????D.? 3.一塊厚度、密度均勻長方形水泥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現分別用豎直向上的力F甲和F乙作用在不同的位置(如圖甲、乙),將其一端緩緩抬離地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A.?F甲>F乙 , 因為甲圖中的動力臂長???????? ??B.?F甲C.?F甲>F乙 , 因為乙圖中時阻力臂短???????????????D.?F甲=F乙 , 因為兩圖中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2、杠桿最小力 1.如圖,OAB是杠桿,OA與BA垂直,在OA的中點掛一個10N的重物,加在B點的動力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靜止(杠桿重力及摩擦均不計),則(? ? ) B A.?該杠桿一定是省力杠桿???????????????????????????????????????B.?作用點在B點的最小動力小于5N C.?該杠桿一定是費力杠桿???????????????????????????????????????D.?作用點在B點的最小動力等于5N 2.如圖所示,已知撬棒AD=1m , CD=BC=0.2m.石頭垂直作用在棒上C點的力是420N,若要撬動石頭,則施加在撬棒,A點的力至少是(?? )A A .84N B .280N C .140N D .63N 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發現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________狀態;調節杠桿水平位置平衡后,在其A端掛一重物G,乙圖中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拉力是________.(填“F1”、“F2”、“F3”或“F4”)平衡 F1 3、杠桿動態變化 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時候,小明在均勻木板中間挖孔,孔中插一金屬桿,固定在鐵架臺上,木板可以圍繞中間自由轉動。每個鉤碼的質量為200g,A、B、C、D、E、F為掛鉤,已知AB=BO=OC=CD?,?ABOCD的連線與EDF的連線垂直。現在B處掛兩個鉤碼,D處掛一個鉤碼,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下列做法不能使木板重新平衡的是(?? )A A .在B,D兩處各加掛一個鉤碼 B .在B處加掛2個鉤碼、D處加掛一個鉤碼 C .B處掛兩個鉤碼不變,把D處的一個鉤碼掛在E處 D .B處掛兩個鉤碼不變,把D處的一個鉤碼掛在F處 2.如圖所示,一根木棒在水平動力(拉力)F的作用下以O點為軸,由豎直位置逆時針勻速轉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若動力臂為L,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為M,則(?? )B A .F增大,L增大,M增大 B .F增大,L減小,M減小 C .F增大,L減小,M增大 D .F減小,L增大,M增大 3.?如圖為吊車從圖示位置向上起吊貨物的工作示意圖,利用伸縮撐桿可使吊臂繞O點緩慢轉動,伸縮撐桿為圓弧狀,伸縮時伸縮撐桿對吊臂的支持力始終與吊臂垂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勻速緩慢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大小不變 B .勻速緩慢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漸漸變小 C .勻速緩慢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漸漸變大 D .吊臂是一個省力杠桿 4.如圖所示,一根不計重力的輕質硬棒用一鉸鏈固定在O點,另一端用細線掛一重物,現在桿的中點處施加一個始終水平的力F,在緩慢把桿拉至接近水平的過程中,杠桿的省費力情況是________(選填“始終省力”“始終費力”“先省力后費力”或“先費力后省力”),拉力F大小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 先省力后費力 一直變大 5.如圖所示,AB為一輕質杠桿,O為支點,BO=2AO,AB兩端分別懸掛實心銅球和實心鐵球,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將兩球同時浸沒在水中(不觸底),則杠桿(p銅>p鐵)(?? )B A .能保持平衡 B .銅球一端下降 C .鐵球一端下降 D .球的密度未知,故無法判斷哪端下降 應用與計算 1.如圖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細繩系在中點O點吊起。A處掛一實心金屬塊甲,B處掛一石塊乙時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計硬棒與懸掛的細繩質量,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B A .甲的質量和密度都比乙大 B .O點繩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 C .如果甲浸沒在水中,硬棒會逆時針轉動 D .如果甲浸沒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將乙向右移動 2.如圖所示是一個自制密度秤,其外形和桿秤差不多。裝秤鉤的地方吊著一個鐵塊,提紐位于B處,秤砣放在A處時,秤桿恰好水平平衡。把鐵塊浸沒在待測密度的液體中時,移動秤砣便可直接在桿上讀出液體的密度。 (1) 在圖示甲位置平衡時,整個裝置的總重心位于________。(“A處”、“B處”、“AB之間的某一位置”) (2) 若測量酒精的密度時,鐵塊沒有完全浸沒,則測量值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真實值。 B處,小于 3.教室內的日光燈一般都是由兩條豎直平行的吊鏈吊在天花板上的(如圖甲所示),兩條吊鏈豎直平行除了美觀外,還蘊含著科學道理。 (1) 圖甲中a、b是掛日光燈的吊鏈。若以吊鏈a的固定點O作為支點,F甲作為拉力時,可將燈視作________(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 (2) 比較圖甲、圖乙兩種懸掛方式,圖甲吊鏈受到的拉力大小為F甲?, 圖乙吊鏈受到的拉力大小為F乙?, 則F甲________F乙(選填“>”“=”或“<”)。 (3) 若圖甲中b吊鏈突然斷開后日光燈將繞O點轉動,此時日光燈的重力勢能將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省力 < 減小 3.小科對小區內的健身器械坐拉器(圖甲)感興趣,研究并描繪了結構模型圖(圖乙)。他發現坐在座椅上,用力向下拉動手柄A時,操作桿AB會繞著轉軸O1轉動,連桿BD拉動桿O2C繞轉軸O2轉動,將座椅向上抬起。圖乙中O1A∶BA=4∶5,O2C∶O2D=2∶1,此時AB桿處于水平位置,BD桿垂直于桿AB和O2C,BD桿對AB和O2C桿的拉力均沿著BD。若手臂對手柄A的拉力方向和人的重力方向在同一直線,忽略坐拉器的自重、轉動時的摩擦和座椅的尺度。 (1) 杠桿AO1B可視作一種________杠桿(填“省力”或“費力”)。省力 (2) 若該同學對手柄A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200N,并處于圖乙的靜止狀態,則BD桿對B的拉力為多少?該同學的重力為多少? 難(2020寧波)現有一根形變不計、長為L的鐵條AB和兩根橫截面積相同、長度分別為La、Lb的鋁條a、b。將鋁條a疊在鐵條AB上,并使它們的右端對齊,然后把它們放置在三角形支架O上,AB水平平衡,此時OB的距離恰好為La, 如圖所示。取下鋁條a后,將鋁條b按上述操作方法使鐵條AB再次水平平衡,此時OB的距離為Lx。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A .若La成立 C .若Lb實驗探究 1.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中,小佳所在小組在進行該實驗時,有人提出了“所用的杠桿為什么通常選取中心做支點?”他們討論后得出如下觀點,你最贊同觀點( )多選BD A.?可以減小實驗誤差??????????????????????????????????????????????B.?使力臂跟杠桿重合便于讀取力臂 C.?便于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D.?杠桿自身的重力過支點,不影響杠桿平衡 2.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 小華同學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左邊平衡螺母應向 (填“左、右”)移動。 (2) 某次實驗中,用如圖乙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卻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以下哪種原因?? ????。(選填字母) A .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B .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C .力臂與杠桿不重合D .力和力臂數目過多 (3) 在探究實驗中部分同學們還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滿足“動力×動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阻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就平衡。為了證明他們的結論是錯誤的, 利用圖丙的裝置,應該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 左 D 旋轉彈簧測力計方向 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小科用一塊T形板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如圖甲所示,T形板上有槽口ab和卡口cd,T形板通過槽口ab可以繞著杠桿的0點自由旋轉并上下移動,彈簧測力計與一根質量可以忽略的碳素細棒MN相連,碳素細棒MN剛好卡入T形板的卡口cd,如圖乙所示。 (1)小想認為要完成這個實驗,還需要一把刻度尺,但小科認為只要在T形板上稍微進行改進,不添加器材也可完成實驗。小科對T形板進行的改進方法是 ________。 (2)利用這個裝置進行實驗的優點為:________。 (3)小科在實驗過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變,在杠桿水平平衡時,測出每一組動力臂L1和動力F1的數據,并利用實驗數據繪制了F1與L1的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請根據圖像推算,當L1為5cm時,F1為________N。 在槽口ab上標出刻度 改變拉力方向,且能讀出力臂,多次測量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6 二、滑輪 1.滑輪的認識 1.工廠為了搬運一個笨重的機器進車間,某工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型鋼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B A .B . C .D . 2.如圖所示,物重為G的物體在不同簡單機械中均處于平衡狀態(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拉力大小錯誤的是(?? )C A .?B .?C .?D .? A.F1=G B.F2= C.F3= D..F4= 3.如圖所示,快遞小哥為了把較重的貨物裝入運輸車,用同樣的器材設計了甲、乙兩種方式提升貨物。若把同一貨物勻速提升到同一高度,忽略繩重和摩擦。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A .甲方式可以省力 B .乙方式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C .甲、乙兩種方式做的有用功相等 D .甲、乙兩種方式的機械效率相等 2.力、功、功率的比較 1.如圖所示,用三種方法拉動同一物體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使物體以相等速度移動相同的距離。所用拉力分別是F1、F2、F3 , 這三個力的作用點移動距離分別是s1、s2、s3 , 移動速度分別為v1、v2、v3 , 不計滑輪摩擦,則(?? )D A.?F1:F2:F3=2:1:4?? s1:s2:s3=2:1:4??????B.?F1:F2:F3=4:1:2?? s1:s2:s3=2:4:1 C.?F1:F2:F3=2:4:1??? V1:V2:V3=2:1:4???D.?F1:F2:F3=2:1:4??? V1:V2:V3=2:4:1 2.如圖,用同一個動滑輪先后提升同一物體,使物體以相同速度勻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別是F甲和F乙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是P甲和P乙。若不計摩擦、動滑輪重和繩重,則F甲與F乙、P甲與P乙之間的大小關系是( )C A.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F甲3、滑輪與摩擦力 1.如圖所示,拉力F為5N,物體A以0.1m/s的速度在物體B表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B表面足夠長);物體B靜止在地面上,受到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2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10N B .拉力F的功率為1.5W C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D .拉力F增大到15N時,物體B開始向左運動 2.如圖所示,足夠長的長方體木板甲在大小為12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N,2秒鐘后,拉力F逐漸增大到16N。若不計彈簧測力計重、繩重、滑輪重、滑輪和繩間的摩擦,在運動過程中(?? )D A .F=12N時,地面受到的摩擦力為6N B .F=12N時,滑輪移動的速度為0.4m/s C .F=12N時,繩子拉物體甲的功率為1.6W D .F=16N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N 3.如圖甲所示,重為80N的物體在大小為1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 拉物體勻速向右運動1m.若不計滑輪、繩的質量和輪與軸間的摩擦,則(? )D A .物體向左運動時,拉力F1的功率P1=30W B .物體向右運動時,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f=10N C .物體向右運動時,拉力F2=10N D .物體向右運動時,拉力F2所做的功W=40J 4、實驗與計算 1.在探究動滑輪使用特點的實驗中,各小組按照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每個小組的實驗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計)。 甲小組按照實驗要求在滑輪上掛上鉤碼,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每次都勻速提起鉤碼,如圖(a)所示。乙、丙兩個小組的同學實驗時,沒有注意按照要求規范操作,他們斜向上拉彈簧測力計,勻速提起鉤碼,實驗情況分別如圖(b)、(c)所示。各小組的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1) 由所學知識我們知道:若不計繩重和摩擦,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根據以上小組的實驗,請求出他們所用動滑輪的重力為________N。 (2) 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4、7(或2、5、8或3、6、9)的實驗數據和相關條件,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2.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裝置,不計繩重和摩擦,繩對滑輪的拉力方向均為豎直方向。用該滑輪組提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為G=80N的重物到高處。用豎直向下的拉力拉繩的自由端,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重物上升的速度v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已知在2~4s內重物上升的豎直高度為2m,求: (1) 在4~6s內,重物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2) 在2~4s內,繩自由端下降的平均速度。 (3) 在0~2s內,重物對地面的壓力大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