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生物學科教學案課題:第15章人體內平衡的維持二次備課【教學目標】復習本章內容,掌握基本知識點。心臟的內部結構圖是重點,學生重點記憶【教學重難點】復習鞏固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基本知識。復習鞏固人體泌尿系統的基本知識。【復習引入】一、把第15章的內容快速看一遍。[]【自主合作探究】二、獨立完成下面的填空。第15章人體內平衡的維持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由血液、血管和心臟組成。[]脈搏就是動脈的“跳動”。脈搏是可以測量的。2000多年前,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就已經用“切脈”診斷疾病了。人體內有三種血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的血管,管壁厚,管腔小,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快。大多分布較深,少數在體表能摸到,如手腕處的橈動脈。靜脈是能夠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管壁薄,管腔大,彈性小,管內血流速度慢。大多數分布較淺,有些在體表就能看到,如手臂上的“青筋”。毛細血管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最小的靜脈之間,管壁由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速度最慢,血細胞只能單行通過。數量多,分布廣,是血液和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就是心臟跳動的頻率,也叫作心率。心率和每分鐘脈搏的次數是一致的。心臟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心臟分為四個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連主動脈,右心室連肺動脈,左心房連肺靜脈,右心房連上下腔靜脈。左心室的壁較厚,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心肌發達,搏動有力,因此青少年要經常參加適宜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心臟強健。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是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成年人血液的總量為體重的7%~8%。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血漿具有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的功能。血漿和血清的主要區別在于血漿中含有纖維蛋白原(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紅細胞里沒有細胞核,呈兩面中央凹陷的圓餅狀。紅細胞里含有血紅蛋白(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使紅細胞呈現紅色,血液也呈現紅色。血紅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濃度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所以,紅細胞具有運輸的功能,此外還能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當人體內紅細胞的數量或者血紅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時,可能患有貧血病。預防貧血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白細胞有多種,都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但數量少。有的白細胞能夠吞噬病菌,所以白細胞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某部位發炎或者患白血病時,白細胞數量明顯增多。血小板的形狀不規則,沒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小得多,光學顯微鏡下一般不易觀察到。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與輸血有較大關系的是血型系統。包括A型、B型、AB型、O型4種血型,血型與遺傳有密切關系。父母的血液不一定能輸給子女,輸血時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才采用異型之間輸血。O型血可以少量緩慢地輸給其他3種血型的人,AB型血的人原則上可以接受其他3種血型的血。一般情況下,人體一次失血不超過血液總量的10%(大約400ml),對身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內能夠得到補充。因此,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獻血200~400ml是不會影響健康的。我國實施獻血制度。人體內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叫作血液循環。研究血液循環貢獻最大的是英國科學家哈維。人體血液循環可以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在體循環中,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在肺循環中,血液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最后由上下腔靜脈流回左心房。經過體循環,含氧較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經過肺循環,靜脈血又變成了動脈血。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側壓力,叫作血壓。如果成年人的收縮壓或舒張壓多次超過最高值,就是高血壓,如果多次低于最低值就是低血壓。人體將體內的尿素、多余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作排泄。人體內的廢物除了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是以氣體形式通過肺部排出的,絕大部分水、尿素和無機鹽是以液體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體外的。還有少部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液體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體外。人體的泌尿系統由、輸尿管、和尿道組成。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有暫時貯存尿液的功能。[]每個腎臟大約由120萬個腎單位構成。腎單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結構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兩部分。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尿液是在腎臟的腎單位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濾過和重吸收等過程。(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的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質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對人體有用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等物質,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沒有被重吸收的物質如尿素、部分無機鹽和少量水等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是連續不斷的,尿液的排出是間歇的,而且膀胱的貯尿量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有尿意就應該及時。否則會使膀胱過度膨脹而影響正常功能。人體排尿,不僅起到排出的作用,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三、同組互改,檢查糾正錯誤。【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復習,發現學生對本章的內容掌握的不好,尤其是有關血液循環的內容,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過程容易弄混淆,心臟的四腔有同學分不清楚,不能利用所學的知識點處理相關題目,所以本節課先帶領學生詳細的復習本章的知識點,給學生反復強調易錯的知識點,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加強記憶,然后通過題目練習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