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教案[教學目標]生命觀念:能說出人體排出廢物的途徑;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科學思維: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制作模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作出推想的過程中培養抽象思維能力。科學探究:通過對圖表的解讀,在交流和討論中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社會責任:通過對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的學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注健康生活。?[教學重點]:腎單位及尿液的形成。?[教學難點]:尿液的形成。[教學準備]:新鮮腎臟、橡皮泥、A4紙、PPT、圖片、視頻資料等。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趣味導入:比利時撒尿童像的來源認真聆聽利用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并激發了學習興趣。新授排泄的方式有哪些?可以排出哪些廢物?排泄的概念及與排遺的區別。學習任務一: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排泄的主要方式是排尿,排尿主要通過泌尿系統完成。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72頁,認識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并完成學案學習任務一連接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學習任務二:腎單位及尿的形成(一)腎臟及腎單位觀察豬的腎臟的大小、形狀、顏色及與腎臟相連的管道。引導學生認識尿液與血液有密切的關系。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認識腎單位。完成導學案2.3題。運用手勢教學,強化記憶。展示學生的腎單位模型。讓學生講解,引領示范。(二)尿的形成觀察腎單位的結構,思考血液的通路和尿液的通路,完成學案第4題。血液通路: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外毛細血管-小靜脈尿液通路:入球小動脈-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尿液過渡:血液在流經一個腎單位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我們通過一組數據來分析。小組合作探究課本74頁的資料分析,思考以下問題:完成導學案第6、7題1.血液與腎小囊中液體的成分最大的區別是什么?2.由此你推測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什么作用?若腎小球被細菌感染,結構發生變化,通透性變強,會發生什么情況呢?3.腎小囊內的液體叫什么?含有哪些物質?4.比較原尿與尿液的成分,尿液含有哪些物質?尿液與原尿相比少了什么物質?5.單位體積內尿液中哪些物質的含量(濃度)上升了?6.由此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重吸收了哪些物質?若細菌感染了腎小管,重吸收作用會受影響嗎?那尿液中還會含有什么呢?學生分組展示。播放視頻,尿液的形成。鞏固知識小結尿液的形成經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學習任務三:尿的排出及意義人每天都要排尿,請學生說說排尿的意義。如何保護自己的腎臟。課外延伸:血液透析及腎臟移植。中國第一個捐腎救母的人-田世國。希望孩子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學生閱讀書本討論,從中得到答案。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并回答。用手模擬腎單位,認識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學生上臺指出血液的流向和尿液形成的路徑。閱讀書本并找到答案。學生思考并表達交流。腎小囊中液體沒有血細胞和蛋白質,因為它們都是大分子。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過濾作用。原尿: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質、水、無機鹽、尿素。尿液中沒有葡萄糖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尿素、無機鹽的濃度上升了。腎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了解排泄和排遺。加強對腎單位各部分形狀和功能的理解。分組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用手勢來模擬腎單位,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分組討論,然后表達交流,既節約了時間又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并且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播放視頻,直觀、生動展示尿液形成過程,鞏固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要健康生活。保護腎臟。情感升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父母課堂小結簡單概括:一個單位,兩個作用,三個途徑學生談收獲四、課堂檢測搶答,進行練習培養學生審題方法、答題技巧[教學反思]:1.本節課用布魯塞爾的男孩導入,既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并且設計了觀察豬的腎臟,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2.“尿的形成過程”抽象而微觀,學生難以理解。在觀察腎臟外形時,特意強調與腎臟相連的管道,從而引出血液進入腎臟后形成的兩條通路。所以從問題的發現、探究到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參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圖表中各項數據的分析以及flash動畫、相關影音的播放,學生很容易掌握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相關知識,變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具體,同時利用學案,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幫助學生在參與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引入血尿、糖尿、蛋白尿等常見的疾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有所用,既幫助了學生更好理解教材,又突出知識的延展性。3.教學準備充分,教學方式多樣,主要采用體驗式教學,吸引學生。分組觀察豬的腎臟實驗、先天布置了腎單位模型的制作,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既動腦又動手,在展示的過程中還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此外還利用了許多圖片、資料、視頻等,直觀生動,讓學生做到了做種學,知行合一。4.課件精美,充分利用白板手機的優勢,活動時都采用了限時的方式,時間、節奏把握的很好。練習題也有一定梯度,但形式過于單一。5.課堂整體思路清晰,邏輯性強,環環相扣,總結精煉。重點突出,難點也得到很好的突破,側率得當,教學目標達成度高。不足之處:學生練習反饋要及時,學生討論時要走進學生,及時掌握課堂,要圍繞導學案展開教學,讓導學案真正起到導學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