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2節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二、能力目標:1.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本節的探究活動。2.通過實驗和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綠色植物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意義,自覺形成愛護綠色植物的美好情感;通過參加綠化校園或社區活動,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教學重點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學難點獨立設計并完成本節的探究活動。教學方法討論交流觀察合作學習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引入】生物圈中的大多數生物在呼吸過程中,需要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地球表面各種物質在腐爛、燃燒等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消耗大氣中的氧氣,產生二氧化碳。那么生物圈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是如何維持平衡的呢?【新授】【演示實驗】驗證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提問】1.在這個實驗中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2.如果3只瓶中的實驗結果不同,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布置】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氣體【提出問題】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貯藏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綠色植物對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氧氣平衡具有什么作用呢?仔細觀察下圖,分析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氧氣平衡的過程。【小結】引導學生完成【布置作業】補充習題【教學后記】【觀看、傾聽】【演示實驗】上講臺配合教師一起完成。【討論并回答】通過以上實驗可以說明,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分析】綠色植物在陽光下不斷地“吐出”氣泡的現象,這些“氣泡”里有什么氣體?是氧氣嗎?可用使帶余燼的衛生香或木條復燃的方法進行檢驗。檢驗的結果: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氣。【討論總結】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制造的有機物可以被人、動物等所利用。各種生物在進行生命活動過程中,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同時細菌等微生物通過分解作用將動植物的尸體等物質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另外,古代動植物的遺體深埋在地下變成石油和煤,被人們開采出來后,作為燃料通過燃燒把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小結】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呼吸作用、燃燒等有機物+氧氣氧氣能夠助燃,可以用帶余燼的衛生香或木條復燃的方法進行檢驗。小動物離開了氧氧就會窒息。1.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是21%左右;二氧化碳含量0.03%。2.1ha樹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kg氧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