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備人用案人授課時間總第22課時課題18.3生物系統的自我調節課型新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認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2.描述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和生態平衡。3.概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資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學會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環境、社會等實際問題相聯系,并運用到生活中去。3.嘗試用坐標、曲線圖或直方圖來表示并分析幾種生態因素之間的關系。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2.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具有社會責任感。3.通過人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學生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重點理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難點嘗試用坐標、曲線圖或直方圖來表示并分析幾種生態因素之間的系。教法及教具觀察、討論、實驗探究法教學內容個案調整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預習準備1.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首先表現在生物和上的相對穩定。2.生物間的和是通過和不停的流動,維持著相對平衡。3.的多少與生態系統的調節功能有一定關系。生態系統的結構越,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途徑越,調節能力越。新知探究:分析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認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描述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和生態平衡。引導:分析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1.自主閱讀教材p85資料(草原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討論以下問題:(1)用恰當方式表示幾種生物之間的關系?(2)資料中草、鼠、鷹的數量有沒有發生變化?(3)這個生態系統被最終破壞了嗎?為什么?(4)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什么特點?2.畫一畫:嘗試用坐標、曲線表示草原生態系統中草、鼠、鷹三種生物的數量變化關系。畫時注意:(1)草、鼠、鷹的數量誰最多,誰最少?(2)鼠與鷹哪一種生物先增大到最大值?生物數量草時間3.議一議:由上圖,思考:(1)從畫出的曲線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2)仔細觀察,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不只有一條食物鏈存在,他們往往會形成食物網,這又有什么好處呢?假設此時老鼠的數量驟減,鷹的數量會不會馬上發生很大的變化呢?4.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嗎?針對這個結論,你有什么建議?小結: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恢復穩定狀態的能力。生物種類的多少與生態系統的調節功能又有一定的關系。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途徑越多,其調節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響的能力就越強。反之,結構越簡單,生態系統維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二.:分析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資料一:森林大火資料二:厄爾尼諾現象【討論】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的因素是什么?你還知道哪些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嗎?說給大家聽聽。【小結】1.舉例談談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2.談如何保護生態平衡。檢測反饋1、整個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起著重要的樞紐和核心作用的是()A、太陽B、大海C、草原D、森林2、一個長期處于平衡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是()A、逐漸上升B、逐漸下降C、相對穩定D、先升后降3、下列幾種生態系統中,自動調節能力最大的是()A、溫帶草原B、溫帶落葉林C、北方針葉林D、熱帶雨林4、造成1998年長江中下游特大洪災的主要原因是()A、長江上游森林植被被破壞B、水庫蓄水量不夠C、長江口發生熱帶風暴D、農田排水量大5、我國西部地區大開發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與水土流失、沙塵暴有關的()A、生態問題B、經濟問題C、地理問題D、人口問題6、人類活動能改善生態環境,也能破壞生態環境。()7、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所以我們就可以過度地利用它。()8、蛇類經常襲擊人類,所以我們大量地捕捉蛇類,這種做法是正確的。()9、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途徑越多,其調節能力就越強()10.在一片草原生態系統中,某一天,突然來了一個牧民,他覺得這片草原很有利用價值,于是他就在這里放養了100只羊,結果,一年下來,他賺了1000元錢,他非常開心,于是第二年,他就放了500只羊,第三年,他放了2000只羊,……后來,羊由于沒有青草吃,就啃食草根,草原沙漠化了,牧民賠了大錢,草原環境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問題:(1)草原環境為什么遭到了破壞?(2)你能列舉出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短期內不能恢復的資料嗎?(3)概括分析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有幾個原因?(4)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生態系統具有調節能力這個問題?為什么要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課堂總結:【討論、總結】根據圖和材料進行分析:1(1)捕食關系草→鼠→鷹↘↙蛇(2)(3)不會。(4)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恢復穩定狀態的能力2(1)草的數量誰最多,鷹誰最少(2)鼠先增大到最大值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系統可以依靠自動調節來維持自身的穩定。但是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力的影響超出一定限度,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自然恢復或部分恢復,有時則完全不能恢復。如砍伐森林、開荒造田、濫捕野生動物、工業污染等。……板書設計(用案人完成)當堂作業課外作業教學札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