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傳染病的預防(第二課時)教學分析標準解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各類傳染病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干擾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傳染病及其預防》是屬“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之一──健康地生活的相關內容,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們通過了解傳染病的傳播,思考傳染病的預防措施,能夠健康的生活。根據(jù)課標要求,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傳染病傳播的概念及其途徑,以及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導學生結合當?shù)氐纳鐣Y源和特點,從當?shù)爻R姷膫魅静∪胧郑约叭祟惻c傳染病的斗爭,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活動,讓學生走上社會,關注社會,提高學生收集、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溝通能力,提高學習探究能力。教材分析本節(jié)教材介紹的是傳染病的定義、流行基本環(huán)節(jié)以及預防措施,這些內容與人類的健康生活密切相關,為第二節(jié)“免疫和計劃免疫”做好鋪墊。本節(jié)教學通篇以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傳染病例為線索,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對當?shù)氐膫魅静√攸c調查,形成了從傳染病的概念,再到傳染病的傳播,最后到對傳染病的預防的認知過程。既貼近生活,緊扣單元健康生活的主題,又考慮到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課時是在上一課時傳染病的病原體概念建立后,進而對傳染病的傳播進行了解分析。通過教材安排的模擬傳染病的傳播的探究方式以及對血吸蟲傳播途徑的分析,以及學生課前對當?shù)貍魅静〉馁Y料調查、圖文閱讀、歸納思考等方式,指導學生能夠從常見的傳染病例入手,進行分析和描述,使學生對病原體的傳播的概念進一步具體化,由淺入深地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分析本節(jié)課面對八年級的學生,從“模擬傳染病的傳播”的探究實驗入手,利用實驗具體形象的效果,使他們產(chǎn)生了直觀的認識,調動學生對生物科學的學習熱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樂趣。作為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社會調查能力,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等形式,讓他們自主的進行課外調查,可以利用查詢多媒體、書籍等手段,向周圍的居民、家長等人群展開調查,收集并匯總資料,通過活動加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能力。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舉例說出傳染病的傳播途徑。(2)了解血吸蟲的傳播途徑。(3)理解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2.能力目標(1)通過手接觸面粉的試驗和分析血吸蟲病的傳播途徑,了解傳染病傳播的危害和特點,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2)通過小組收集資料,對資料進行處理、分析,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模擬接觸傳染活動來體驗疾病的傳播過程,獲得健康生活的情感體驗。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教學難點通過分析血吸蟲的具體事例探究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四、教學策略學生對傳染病病原體能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實現(xiàn)快速傳播的認識并不是很充分,因此,本節(jié)課從“模擬傳染病的傳播”探究實驗入手,利用實驗具體形象的效果,讓學生產(chǎn)生直觀的認識,隨后引導學生通過形象的視頻資料,分析一個具體的實例——血吸蟲病的傳播,從具體到形象,從簡到難,容易為學生接受。在體驗活動后引入概念,再通過身邊的常見傳染病的調查分析,進一步發(fā)現(xiàn)傳染病的傳播規(guī)律,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在一系列的交流和思考中,達到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五、教學過程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目標達成情境導入:雞年無活雞播報新聞提問“今年是雞年,但是老師去活禽市場看卻沒有活雞,是為什么?”介紹禽流感病毒。分析禽流感的病原體和對人類的危害從身邊的實例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問“禽流感是如何進行傳播的?”教師補充:主要經(jīng)呼吸道傳染給人,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禽流感在鳥類與鳥類之間、鳥類與人之間通過直接接觸鳥的糞便或直接接觸禽流感病毒等。激發(fā)學生思考病原體的傳播途徑,自然過渡到本節(jié)的內容,引出傳染病的傳播模擬實驗。課題呈現(xiàn):傳染病的預防課題呈現(xiàn):傳染病的預防(第二課時)——傳染病的傳播科學探究一:模擬傳染病的傳播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握手模擬傳染病的傳播。請每一小組第一個同學用濕毛巾使手潮濕,將手上沾上面粉,與后面一個同學握手;這個同學再與后面另個同學握手;以此類推。最后請所有參加的同學展示手上沾有面粉。真實直觀的體驗傳播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①假如面粉就是代表某種病原體,請你描述這種病原體是如何傳播到你手上的?(回答完①后,完成P56超鏈接。)②如果傳播到病原體的話,你覺得你一定會得病嗎?③除了握手以外,你覺得還有哪些傳播途徑會將這些病原體傳播給另一個同學?參與模擬實驗,并討論交流思考題。①通過手與手之間的接觸。最初同學帶有病原體的手,手與手之間的接觸,沾到自己的手上。(從一個人直接或間接的傳播給他人)②不一定,有些人雖然接觸到了這些病原體,因打過預防針或抵抗力強,不一定會得這種傳染病。③還可以通過飲水、空氣、食物傳播等。通過參與活動,學會分析問題,初步了解傳染病傳播的需要具備的條件,并能在生物學中熟練運動數(shù)學知識科學探究二:分析血吸蟲病的傳播途徑教師展示坐落于無錫市梅園的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引導學生觀看血吸蟲的生活史和血吸蟲病的傳播視頻,協(xié)助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圖片與文字介紹,得出答案。小組討論分析:1、血吸蟲病的病原體是什么?2、哪些人或者動物能夠傳播血吸蟲?3、血吸蟲病的傳播途徑是什么?4、哪些人群容易被感染到血吸蟲病?5、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血吸蟲病?(1))通過無錫當?shù)氐难x病的疫情實例,喚起學生對血吸蟲危害的強烈情感體驗。(2))通過層層問題,歸納傳染病的特點,并引出下面的概念。概念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概念。①對比病原體和傳染源的概念。②介紹根據(jù)傳播途徑不同,傳染病可分為: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體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等。一種傳染病有多種傳播途徑。③補充醫(yī)務人員也是易感人群。師生共同分析本節(jié)重點:傳染病傳播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①分析:禽流感和血吸蟲病的傳染源。②分析:常見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③分析:易感人群概念。得出本節(jié)的重要概念。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時,也加強對醫(yī)務工作者的崇敬之情。學以致用指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結合課前查詢的當?shù)爻R妭魅静〉馁Y料完成學案,并進行交流。完成常見傳染病的傳播學案,在小組交流后,派代表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了解傳染病的傳播以及對人類的危害,進一步探討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拓展春季已經(jīng)到來,正是傳染病高發(fā)季節(jié),請學生課后調查幾種常見的傳染病應該如何預防。為下一課時:傳染病的預防做鋪墊板書設計第24章人類對疾病的抵御第2節(jié)傳染病的預防(第二課時)傳染病的傳播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攜帶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等接觸與之接觸的人等食物(抵抗力差)空氣等七、教學反思春季是傳染病高發(fā)季節(jié),血吸蟲病在無錫這些長江流域一帶曾經(jīng)一度是高發(fā)疫區(qū),因此本節(jié)課的內容與學生健康息息相關。教師利用當下的禽流感高發(fā)疫情的新聞導入本課的主題,還展示了當?shù)氐慕K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的相關資料,最后還讓學生就常見的傳染病進行展示交流,整節(jié)課非常接地氣,也很實用。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對上節(jié)課常見傳染病的病原體的分析基礎上,利用模擬傳染病的傳播實驗和觀看血吸蟲病的視頻、分析常見傳染病的傳播資料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們對病原體的傳播過程有了直觀的了解,通過提出問題,進行逐步引導,自然引出傳染病傳播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在這些參與體驗中,學生們從自己的身邊、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中去認知、理解、體驗、感悟,通過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反思和升華,逐步掌握了傳染病傳播的過程,也為后面預防傳染病的知識和概念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