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83640012230100《輸血與血型》教學設計 教學思路 本節課首先我以復習“人體內流動的組織”為切入點,讓學生回答問題,并試問作用?然后以書中的想一想,議一議的小資料作為本節課的導入,通過分析上述資料提問:你能從這則資料中獲取哪些信息?這些資料說明什么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從而展開一道揭秘之旅,自然引入本節課“輸血和血型”。 血型的鑒定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血型和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血型為切入點。從而揭開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卡爾.蘭德斯坦納在實驗中研究成果,通過微視頻讓學生明確血型的鑒定過程和人類血型的種類,激發了學生求知的好奇心。然后通過表格的方式讓學生填寫輸血關系表,明確輸血的原則。再次教師介紹成分輸血的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預設了4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IPA等設備進行查閱,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享成果。 倡導無償獻血教學中,利用5月10日在大連剛剛發生的路虎撞人事件引入此部分的教學。在面對躺在馬路中間失血過多的少年,同學們紛紛說出應該輸血。此時我設問如果血庫中的血液處于告急狀態怎么辦呢?學生異口同聲的說出獻血。順勢教師說明我國在1998年起實行無償獻血制度,無償獻血是拯救他人、奉獻愛心的行為,是獻血者志愿將自己的血液無私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而不向采血單位和獻血者單位領取任何報酬的行為。對于無償獻血,同學們都有自己的看法,以辯論的形式展開,讓學生在激烈的交鋒中得出無償獻血利人利己的觀點,以教師自身獻血的例子,以次突破教學難點。最后設計宣傳標語的環節,在小組的交流中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升華情感。 通過本節課教師與學生多方面的交流互動,實現與學生知識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流。在教學活動中合作與探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促使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和思維的拓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列舉ABO血型的類型; 概述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的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 3、情感目標: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概述輸血與血型的關系,輸血的原則,輸血與血量的關系。 教學難點 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溫故知新 展示復習提問 出示答案 二、自主學習 1、出示本節應掌握內容 ? 2、血型 展示血型的知識圖片 帶領學生分析四種血型的凝集關系和輸血關系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輸血時以輸同型血為原則,緊急情況可輸少量異型血。 三、互助探究 出示問題: 什么情況下傷者才需要輸血? 獻血會影響自身的健康嗎? 展示適量獻血有益健康的資料 出示成分輸血的圖片 四、總結歸納 五、當堂檢測 背寫答案。 師友之間互相糾正答案 ? 速讀課本,找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勾上。 在老師引導下進行思考分析 分析四種血型之間的凝集關系和輸血關系 掌握輸血原則 思考并回答問題 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觀看圖片 和老師一起總結本節內容 出示基礎題和拓展題 溫故為了知新 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生動直觀理解教材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本部分內容簡單一提問的方式進行即可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重點突出,加強記憶. 將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書本知識的能力. 板書設計: 914400121920安全獻血量 血型類型 輸血和血型 輸血 血型 血液總量 需輸血的失血量 法定獻血年齡 輸血原則 各血型之間的關系 安全獻血量 血型類型 輸血和血型 輸血 血型 血液總量 需輸血的失血量 法定獻血年齡 輸血原則 各血型之間的關系 課后反思: 1.學生參與討論和活動的積極性高。教學時通過對科學史以及獻血內容的了解,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特別是獻血方面的有關報道和學生的討論,增強了學生珍愛生命,相互關愛的情感,初步樹立了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2.課件展示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信息量,突出重點和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與輸血有關的資料、圖片等,教師要給予方法指導,對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要給予鼓勵,為后邊的學習積蓄動力,埋下伏筆。 4.明確知識的結構及內在聯系,突破重難點,使學生的思維及能力被提升到更高的層面。采用探究式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