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眼及眼球的結構與功能。2、掌握視覺的形成過程。能力目標觀察比較分析眼球與裝有膠卷的照相機在結構上相似的點,嘗試觀察瞳孔大小的變化情況,并做出解釋,練習觀察和分析的技能,及參與競爭的技能。情感目標愛護眼睛、關愛他人。教學重點:眼與視覺、眼球的結構是理解視覺形成的基礎和關鍵,對于視覺的形成,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教學難點:眼球的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視覺的形成過程。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法、實驗法課前準備1.準備貓的瞳孔變化圖片、眼球結構示意圖。2.眼球模型、手電筒。教學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導入:播放動畫短片《小小眼睛》提出問題:從剛才的動畫片里,同學們獲得了那些信息?畫中的女孩是通過那些器官來感知美麗的花園?你又是通過那些器官來感知世界獲得這些信息的?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人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或感受器感知外部世界的。大部分的外部信息是通過眼睛來感知的,人們稱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導入:一、眼和視覺布置學生相互觀察人眼的外部結構,對照屏幕,說出各部分名稱。【屏幕出示】眼球的結構2、布置分小組觀察眼球模型的要求提出問題:眼球的各部分分別具有什么功能?知識拓展:根據眼球的結構分析回答:我們通常所說的“黑眼珠”和“白眼珠”分別指的是眼球的什么結構?播放視覺形成的短片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就能形成視覺嗎?請同學們試著寫出視覺形成的全過程提出進一步思考題,加深對視覺形成的理解【屏幕出示】視覺形成的三個條件:【屏幕出示】提出問題仔細觀察貓在不同光線下瞳孔有什么不同?人的瞳孔是否有和貓相同的變化呢?屏幕顯示解決問題:從電影院中走出來為什么要先在黑暗的環境中適應一段時間?了解常見的眼球疾病【屏幕出示】通過圖片幫助學生明確結膜炎發病的部位,為和角膜炎區別做鋪墊。是學生了解結膜炎是傳染病【屏幕出示】倡議自愿捐獻角膜,分享生命的價值。倡議講究衛生,保護眼睛,珍愛生命。但是殘缺的生命也能演繹至真至善至美。課前收集有關常見眼疾病的資料。分小組歸納總結各種疾病的發病部位,原因和預防治療方法。好奇的觀看動畫視頻思考回答:看:太陽冉冉升起,百花齊放。聞:百花芳香聽:婉轉鳥鳴答:眼鼻耳思考回答:眼睛,耳朵,鼻、舌和皮膚。對感覺器官有初步了解分小組實驗:1、互相觀察對方的眼睛,說出人眼外部結構名稱2、觀察眼球模型,根據屏幕提示,嘗試說出眼球各部分名稱。仔細觀察各部分結構的特點,說出結構和功能的關系。歸納總結眼球的結構和功能。分小組表達交流。思考討論后回答:通過短片和圖片試著描述視覺形成的過程。思考回答物象落在視網膜上,會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產生沖動,沖動沿視神經傳導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才能形成視覺。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視覺的形成過程,并熟練的表達交流。分小組討論思考沿著視覺形成路線討論每個結構的功能,病變后對視覺形成的影響。歸納出視覺形成的三個條件得出結論:角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覺神經和視中樞發生病變都能引起失明。仔細觀察兩張圖片:回答思考題說出瞳孔的變化瞳孔作用是什么?瞳孔的大小是由什么結構調節的?思考討論1、結膜炎(紅眼病)3、角膜炎說出角膜的功能檢查學生能否熟練說出各部分名稱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養成好的用眼和用耳衛生導入: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興奮性初步了解感覺器官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分工合作的能了,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掌握眼球的結構和功能通過觀察和比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辨別能力視頻短片聲圖并茂,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對各小組的成功之處及時評價聯系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通過瞳孔和晶狀體的調節,是同學們形成眼球具有調節作用,是眼睛的重要部分的概念。課后反思本節的教學不單單局限在結構功能的記憶和理解。更加傾向了生理衛生方面的引導,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生活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培養一定的科學素養,提高公民素質打下基礎。本節課更加強調了人與環境(地球)的關系,關愛殘疾朋友,無償捐贈器官,救助生命,分享生命的價值,在一個更高的層面理解生命和地球的關系。板書設計:第一節人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一)一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鞏膜:保護眼球的內部結構“眼白”;脈絡膜:有微血管循環系統;視網膜:能感受光的刺激;角膜:無色、透明;虹膜:有色素;瞳孔:虹膜中央的小孔;晶狀體:透明,有彈性,能折射光線;玻璃體:二、視覺的形成過程外界物體→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皮層視覺中樞?????(折射光線)??(成像)?????????????(形成視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